作为中山市面积最大的行政村,海洲村声名在外,它下辖的一个只有0.8平方公里的自然村——麒麟村,却名不见经传。这儿地势错落有致,杨柳古巷生烟,流露出一股淳朴的水乡意境。当然,更令人向往的,是被当地人俗称为“蟹形祠”的魏氏宗祠以及一所很特别、很有故事的日式老房子——魏邦平故居。
毕万后裔渊源长
据资料记载,魏氏为黄帝的姬姓嫡裔,他们原为毕国人。周文王的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今陕西省西安、咸阳两地),后毕国为别国所灭,后来晋国的君主念其功绩把原是姬姓国的魏地赐给毕万为邑。公元前453年,毕万的后代魏斯联合韩、赵两家灭掉晋国,自立诸侯,建国为魏。公元前225年,魏国为秦国所灭,亡国后的魏国王族子孙遂以国为姓。此后,毕万就被后人尊为魏氏的得姓始祖。繁衍至今,魏姓成为中国姓氏排行第47位的大姓,人口约600万,主要分布在山西、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和四川。
至于中山海洲魏氏一族,其先祖魏可用于宋代末期为躲避战火由南雄珠玑巷迁至南海县,此后他三个儿子中的长子先是迁到新会,一番辗转之后挑在海洲麒麟坊落脚。与此同时,小榄亦出现魏氏族人的身影,其始迁祖魏天目同样出自南雄珠玑巷。
麒麟村的魏氏宗祠前面有一条小溪,溪边种有几棵杨柳。这座祠堂坐东南向西北,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硬山式顶抬梁式木架构,中路面阔12.5米,进深26.5米,占地面积约633平方米。先后曾用作粮仓、私塾、学堂(海洲小学二分校、麒麟小学、立新小学),现保存完好。有意思的是魏氏宗祠因形似巨蟹状,又被当地人俗称为“蟹形祠”。这是一座青砖白石祠堂,呈左右对称结构。两边偏房的门口上都写有字,左为“莺翔”,右为“凤翥”,中间是大厅,挂着魏邦平的相片且附带简单的介绍。祠堂中间夹有天井,天井两旁各有雨廊。此外,两个圆圆的石鼓对称地立在祠堂的大门前。据说以前村里出了什么大小事情,族长都会召集族人进行公开评判,石鼓就代表着公平公正。门前的梁宇两边各有两个石头雕成的麒麟,神态活现,它既可以用来避邪,又体现了麒麟村的内涵。
魏氏宗祠高低错落的三叠式马头墙,同样有特点。这些高高耸立的墙体,配着黛青的鸳瓦、飞挑的檐角、高昂的兽脊斗拱,均分为三叠,其叠数多寡是房屋主人地位高低、官封等级的标志。不过,历经100多年的风雨,马头墙的墙壁变得有些灰暗残损。幸运的是,这座祠堂2009年被列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这间宗祠有很多故事
锁住一帘幽梦
魏氏宗祠前方不远处,穿过青石板铺就的小巷,便是魏邦平故居。推开大门,一个圆形门洞随即出现在眼前,这种门洞在中山各乡村实属少见。穿过门洞,里头的屋舍展现于眼前,可谓别有洞天。门洞背面,上方的石榴花案上刻有“涉趣”二字,右侧的芭蕉叶图案上刻着“竹窗凉雨鸣秋籁”,左边的字迹已模糊得难以辨认了。门洞右手边是一栋两间的祖屋,可以看到正中放有拜祭祖先的牌位。而祖屋旁边,则是一间单独的书屋,门上方画着一幅鸟语图。不难发现,故居其实是与祖屋、书房连在一起的。
魏邦平早年曾留学日本,淡出政坛后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便在祖屋旁建造了独具一格的两层日式居所。这栋建筑由魏邦平亲手设计,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约340平方米,竣工之后他时常在此会见朋友及政要。一楼中间是大厅,嵌有壁炉,前后飘窗阳台,两边是偏房,左右对称。通往二楼的楼梯是柚木做的,楼顶还有一个9平方米、四角攒尖顶的阁楼。阁楼的每一面都开了两个窗,既通风透气,又可以看外面的风景。据说,阁楼是当时麒麟村最高的建筑物,在此可以眺望整个宁静的麒麟村。据闻,日军侵华期间,一支日本军队曾进犯麒麟村,对这栋日式建筑很感兴趣,意图用作指挥部。不过得知故居的主人曾留学日本,且是孙中山手下一员将军时,日军没有冒犯。由此,附近一带的居民也得益故居的庇护而免遭日军的铁蹄践踏。
戌马一生魏邦平
从旅日学生,到清朝武举人,再到革命军政府的陆军司令,魏邦平走过一段风云激荡的人生。
1884年,他出生在麒麟村一个富裕的家庭,13岁时随经商的父亲留学日本神户。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魏邦平毕业回国后投身革命。由于功绩显赫,辛亥革命时魏邦平被委以重任,曾任军政府陆军司令、陆军中将等职位。在推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他率军前往江门,击败袁世凯部下龙济光水师,并出师阳春,消灭其残余部队。此后,魏邦平担任莫荣新部护国第五军总司令,兼广东省会警察厅长、全省警务处处长,后任陈炯明部第三师师长。据《古镇地方志》记载,1922年陈炯明自恃掌握粤军,羽翼渐丰,拒绝北伐命令,密谋叛变,夜袭观音山之大元帅府。当时在魏邦平的亲自护卫下,孙中山安全逃至虎门永丰舰(后易名中山舰)。(www.xing528.com)
史料显示,1925年廖仲恺遇刺身亡,魏邦平被指涉嫌参与行刺。当局派兵围攻其寓所,魏邦平发觉及时出走,从此淡出政治舞台,返回故乡。除了留下一栋富有特色的建筑外,当年在家乡退隐时,魏邦平还为家乡做了不少福利事业,例如捐资兴办海洲第一所小学,捐资兴建一批文娱体育设施,其爱国爱乡的精神颇受家乡人推崇。1935年,移居香港的魏邦平病逝。1946年,曹步、古镇、海洲三大自然村被统称为邦平乡(今古镇),这是国民广东政府第一次用人名来为地方命名,以资纪念戌马一生的魏邦平。
朝暮年华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中山最大行政村
南宋以前,古镇片区还只是海湾中的一个孤岛,属新会县界,岛上中部是大冈山(后称古镇山),而海洲则是一个以曰富山为中心的海岛,与古镇隔海相望。海洲岛上的大小山冈如同海中游弋的大小渔舟,故不少史料将现时的海洲写作“海舟”。后来,随着西江水连年上涨,把海中的淤泥冲积在山的周围,大量泥沙沉积成滩逐渐演化成大片沙洲,原“海舟”之名便改为海洲。时下的海洲,是由沙源、民乐、市边、红庙、教昌、北海、麒麟、显龙、华光范欣等九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行政村。西面与新会荷塘镇隔江相望,北邻顺德均安镇,东与小榄镇相连。全村总面积约15.8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1万多亩,常住人口1.5万,外来人口近6万,是中山市最大的行政村。至于下辖的麒麟村,原是麒麟坊,聚落在海洲河东南侧呈“凸”字形块状分布,只因村里观音庙前有一块形似麒麟的石头而得名。
由于临近西江边,河鲜品种丰富。海洲人都爱吃鱼,自然也懂得吃鱼,甚至变着花样吃,掌握了不少极具地方特色的烹鱼秘技。名声在外的海洲鱼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本刺多肉少被人嫌弃的鲮鱼,经过海洲人巧手去骨、鱼肉绞碎、调味、摔打、香煎等一系列处理工序,摇身一变成为香气四溢、柔韧弹牙、鱼味十足的鱼饼。说起鱼饼店,海洲几乎遍地皆是,但想找到见证鱼饼发展过程的传统老店则并不容易。据闻,麒麟村有一家创始于1982年的鱼饼店,老板卖鱼出身,后来专门研究鱼饼的传统制作工艺,一条鲮鱼的开膛、破腹、拆骨、起肉均在几秒钟内完成,其刀工的熟练程度可想而知。这家店在开发出多种口味鱼饼的同时,对传统风味的传承做得很好。
——氏族名流——
魏观安:明洪武初年举人,授恭和江口巡检。
魏宗弼:字心湖,清光绪十一年(1885)乙酉科举人。
魏 恒:字荦士,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辛丑科举人。
魏觌明:清末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此后返海洲乡下任小学教员,1915年参加魏邦平部队,任营长、团长职;1931年任中山县警察局督察长兼县兵训主任,1938年兼任中山县抗日自卫团政治处主任;中山沦陷后,撤退广西柳州,任张发奎部第四战区司令部兵站副总监;日本战败后,任中山县临时参议会议长两年。
魏雄量:魏邦平次子,早年毕业于德国某大学航空工程系,20世纪50年代移居香港经营工业,后移民加拿大出任大学教授,获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头衔。
(本章图片 黎旭升/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