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氏:波澜壮阔显风范

苏氏:波澜壮阔显风范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昆吾的儿子荫封为诸侯伯,后受封于苏国,是苏国的始封君,后裔便以国为姓,是为苏氏的来由。中山现有苏氏人口约1.6万,排在全市各姓氏人口的第16位,散布于古镇、石岐、南头、小榄等镇区。据族谱显示,古一村苏氏始迁祖苏乐庵,原居住于新会,其本祖是南宋末年潜逃至此的贵族后裔苏景由。这一舞狮会就是在苏氏祖祠成立的。此外还散布着以苏氏祖祠为代表的20间大大小小、不同姓氏的古祠堂。

苏氏:波澜壮阔显风范

在古镇古一村,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式建筑——苏氏祖祠静寂而又富有张力,默默见证着一代代族人的繁衍生息。他们都是苏轼苏东坡)的后裔,承继着一种勤劳务实、隐世低调的精神。2015年在世界田径赛场上大放异彩的“亚洲飞人”苏炳添,便是从古一村走出来的有为青年,谦逊且低调,用那急速如风的步履续写着氏族的荣光。

苏轼豪迈冲云天

史料显示,苏氏是黄帝之后,其始祖昆吾公,是黄帝的第八世孙。昆吾,名樊,乃颛顼高阳帝的后代,在夏代被封为诸侯伯。昆吾的儿子荫封为诸侯伯,后受封于苏国,是苏国的始封君,后裔便以国为姓,是为苏氏的来由。从西周晚期开始,苏氏家族开始进入兴盛时期,后世名人辈出。宋代的“三苏”(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便是个中佼佼者,当中又数苏轼最负盛名。

苏轼本是四川眉山人,但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曾多次被贬至广东英德、惠州、普宁等地。不过,官场的失意,并未压垮这位在诗、词、文、书法、绘画方面都有极高成就的全能型艺术天才。这位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的宋代豪放派词人代表,融会贯通了儒、道、佛各家思想,一生坦坦荡荡、直抒旷达情怀,留下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等诸多脍炙人口的妙语佳句,用其充沛激昂的方式给今天的我们讲述关于那个时代波澜壮阔的风情往事。

时至今日,苏氏成为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41位的大姓,地域分布广泛。当中广东的苏氏人口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散布于广州、普宁、汕尾、顺德、梅州、新会、中山、怀集罗定等市县。中山现有苏氏人口约1.6万,排在全市各姓氏人口的第16位,散布于古镇、石岐、南头、小榄等镇区。苏氏在中山的入迁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的明代,古镇古一村是最初的落脚地。古一村苏氏一族现有6000人口,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后裔,其先祖之所以入迁,实与南宋王朝的命运有关联。

据族谱显示,古一村苏氏始迁祖苏乐庵,原居住于新会,其本祖是南宋末年潜逃至此的贵族后裔苏景由。而苏景由,则是南宋末年殿前指挥、大将军苏刘义的次子,为苏轼第九代后裔。与其长兄苏景瞻一样,在新会崖门海战失利之后,苏景由追随父亲来到新会。南宋灭亡后,为躲避元朝的灭门追杀,苏氏兄弟隐姓埋名,在三水、新会两地开枝散叶。苏景由一族在新会定居下来后,到明永乐年间(1403—1424),已传至苏乐庵一代。于是,后来才有了苏乐庵迁至古一村的后续故事。是时,苏乐庵是一个经常走南闯北的生意人。明永乐三年(1405)他经商路过古镇,见是个适宜谋生之地,遂决定从新会圹河村(今新会双水镇双沙村)的津边里巷搬迁过来。为念故地,他把落脚之处命名为津边里,此后该处亦是古一苏氏祖祠的所在地。

这间宗祠已有五百多年历史

五百年风韵所在

步入古一中心大街,穿过历史悠久的三驳桥,沿着河边路走一会儿便到了苏氏祖祠。这间祠堂兴建于明正德年间(1515),坐西向东,三进三间建筑布局,硬山式顶,人字封火山墙。第一进和第三进为硬山搁檩结构,第二进为抬梁式木架构,总面阔13米,总进深51.3米,建筑占地面积约667平方米。祠堂门口对联上书“祖德源流千载远,武功世泽万年长”,昭示苏氏历史源远流长。头进正面墙体为青砖外墙,两侧山墙及内墙为黄泥墙,花岗岩基座,绿色琉璃瓦当。檐板有花卉木雕,门廊有四根石檐柱,月梁上有人物花鸟木雕,墀头及正脊上有花卉灰塑。二进台阶两侧立有抱鼓石,四根金柱为木柱,花岗石柱础。第三进明间设有木雕神龛,明间两侧为偏房,山墙上挂有书画

后堂小花园

精巧大气的房梁

诗情画意

过去每逢清明,族人都会在苏氏祖祠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里头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器皿及祭品,几百族人出入其间,人声鼎沸。直到今天,祠堂仍是族人婚嫁生日的宴席之地。清明以外的日子,族人在这儿开设私塾来教育子弟。抗战时期,这儿又成为抗日秘密据点,据说也正因为此,祠堂在“破四旧”时才得以保留下来。据悉,抗战时期古镇涌现了许多不少英雄,如苏松柏、苏伟棠、袁世根等,其中苏松柏、苏伟棠是古一村人。特别是苏松柏,1939年入党,次年中共古镇党组织成立后任代理支部书记,积极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组织救护担架队并担任队长。1946年,他还出任忠义堂舞狮会的教头,团结群众与敌对势力作斗争。这一舞狮会就是在苏氏祖祠成立的。

期间,苏氏祖祠先后用作村坊办事处、生产大队队址、托儿所学校、村民文娱学习室等,历经风吹雨打,年久失修显得破败不堪。如今的祠堂,是2004年苏氏族人按照祠堂原来的面貌重新修葺的。与此同时,族人还特地成立了苏氏宗亲基金会,主持祠堂维护、寻宗扫墓、修订族谱等事务。(www.xing528.com)

祠堂重修后,苏氏族人更为注重家规家训传教的作用。他们在后堂加建一处乐庵小园,园内有规则地种着几棵松树,四面墙壁画有数幅画,其中一幅是栩栩如生的百鸟图,寓意苏氏族人认祖归宗,在外面闯荡的学子要记得这里是他们的根。至于中堂,置有一块苏武牧羊、苏秦论政的木刻屏风,它是2004年重修时按旧貌制作的,其原件经过修葺置于后堂两侧妥善保管。此外,木刻屏风的正上方还挂着一块翰林院的牌匾,相传是旧时村中有一位族人高中探花,官至翰林院,皇上念功钦赐的。遗憾的是,因动乱遗失,这一典故的材料没有完好地保存下来,被授予牌匾的主人其确切身份仍是个谜。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块牌匾是古一村族人对先祖苏轼的文章功名最妙的辉映。翰林院牌匾两旁的支柱上还书有一副名为“笃崇礼义源流远,堂严正气绍达长”的对联,而一侧的墙上,则挂着苏氏历代祖先的画像,尽显族人缅怀之情。

苏氏风物,历历在目

事实上,除了古一村,同样缅怀苏氏祖先的,还有黄圃镇鳌山村的苏氏族人,他们同样是苏轼的后裔。鳌山村是黄圃镇内最大的古村之一,由原来的岗东村、石岭村、指北村合并而成,村内现存的南约坊、北约坊以及石岭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此外还散布着以苏氏祖祠为代表的20间大大小小、不同姓氏的古祠堂。苏氏祖祠位于鳌山村岗东片兴东上街65号,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总面积有200多平方米。祠堂建有正副两门,正门刻有隶书体对联“赤壁秋容新绿野,眉山春色灿朱霞”,副门的对联则是“季子威名今犹在,眉山气象与时新”,寓意该村苏氏是苏轼之子孙后代。据悉,苏轼及其后代对原来四川的老家眉山都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在各地纪念先祖的祠堂楹联都出现有“眉山”二字,这是一个特有的标记。大致看来,苏氏祖祠为砖木混合结构,硬山式顶,三进三间建筑布局,置有耳房及厢廓,抬梁穿斗架构。祠堂的门楣上,还画有一条青龙抱球的彩画,彩画的左上方写有“教子朝天”四个字,相传是乾隆皇帝赐予苏智政的,标榜其“教子朝天”之功绩。据传,苏智政是清乾隆年间(1736—1795)的礼赠登仕郎,官拜二品。此外,祠堂檐下不乏砖雕、墙画、书法等传统工艺形式。

平时,大家对于古镇最深的印象莫过于那成行成市、琳琅满目的灯饰。进入古一村的路上,雨后春笋般的新楼厂房与流光溢彩的灯饰告诉外人,这个位于中山北部的村庄,早已洗脱乡村田野的气息,向着产业化和现代化快速迈进。不过,在村中现存不多的历史痕迹中,人们仍能感受到几分独特的古意。苏氏祖祠自不用说,祠堂大门正对着那口10多亩大小的苏家塘,同样是有故事的风物所在。

平日,苏家塘种满了中山地界上最为常见的一种蔬菜——通菜。乍看这些通菜长得普普通通,跟市场上售卖的并无两样,但它来头却不小,四里八乡无人不晓,其声名甚至远播港澳,可谓一菜难求。据村里老人介绍,苏家塘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历来只种通菜,其口感清脆无渣,炒熟后依然翠绿不变色。这是何故呢?原来奥妙就在于这口塘的水,塘中有一个地下泉眼,长年涌泉,由于泉水富含矿物质成分,因此在此生长出来的通菜吃起来特别脆、特别嫩。不过,地方就这么大,苏家塘通菜产量供不应求,外人一般很难买到。听说,如今古镇一间高档酒楼已经把苏家塘通菜全部包销,亮情怀,打品牌,很有生意头脑

回不了过去,忘不了当初

——氏族名流——

苏曼殊: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1903年苏曼殊留学日本,曾在东京早稻田大学预科、成城学校等处就读,并利用假期游历各国。在日本求学期间,参加过中国留学生的爱国组织革命团体青年会。他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在诗歌小说领域取得了不少成就。

年深月久,古韵悠悠

苏兆征:广东香山县人,他是香港海员大罢工、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的领导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著名领袖,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苏炳添:1989年8月29日出生于中山市古镇古一村,中国知名男子短跑运动员。2012年8月4日,在伦敦奥运会上,苏炳添成为中国首位晋级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的短跑选手;2015年5月31日,他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季军并再次打破百米全国纪录,也在正常风速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跨过10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8月23日,在北京田径世锦赛半决赛上再次跑出9秒99的成绩,成为首位杀入世锦赛男子100米决赛的亚洲运动员。

(本章图片 明 剑/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