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抗日武装斗争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建立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和游击区内的抗日政府和军队注重、保护群众利益,人民群众也热爱、拥护自己的政府与军队,特别是广大妇女,更是积极主动地捐献财物慰劳部队。
1933年3月中旬,李延禄等率4军2、3团和骑兵营500多人到达汪清县嘎呀河区的马家大屯,受到东满抗日根据地群众的热情欢迎。妇女会、儿童团十分活跃,妇女会员向战士们赠送手帕、鞋垫等礼品,主动为战士们洗衣、缝补,儿童团员们站岗放哨、唱歌,自卫队员为部队送粮送菜。
九一八事变后,牡丹江地区普遍建立了反日会、妇女会等群众性抗日组织,反日会、妇女会会员是支援抗联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1934年5月,绥宁抗日同盟军军长周保中在宁安县卧龙河召开抗日部队和军民大会,动员绥宁抗日根据地人民为抗日部队筹集粮食、衣服及各种用品,会后,各地群众积极捐献。据统计,仅东京城、于家屯、马河、金坑、莲花村等抗日会就组织群众捐送粮食15000多斤,100多套衣服,250多斤猪肉,30斤豆油,50斤盐。抗日妇女会的会员冒着生命危险去宁安县城买回了50多双胶鞋及一些生活用品,秘密送到深山老林里的抗日部队驻地。[5]
在珲春烟区、荒区等地,妇女们在区妇委的积极组织下,开展募捐活动,把募集来的两袋米、300多条白毛巾、1袋香皂和肥皂、烟荷包及两头100公斤重的猪,全部送给游击队。老区牛际沟根据地的妇女在区妇委金英宾的带动下,开展慰问游击战士活动,她们除了给战士们送去大米、食盐、猪肉外,还在给游击队战士的手巾上绣上“团结起来,驱逐日寇”“团结共同对敌”等口号,还和战士们一起开联欢会,鼓励战士英勇杀敌。[6]
磐石根据地群众曾积极开展募捐劳军活动。据1934年5月25日《中共磐石报告》中说,“仅在磐石根据地开展募捐劳军活动人数即达1000多名,制作战旗赠送抗日军赵旅和马旅各1面,赠送革命军司令部、3团和南满游击队各1面,还制作了100条毛巾送给红军1团。到同年9月,募捐人数约7000至1万余人,其中磐北反日会(制作)1面大红旗、150条毛巾,磐东反日会制作袖章150个都送给1团。哈尔套反日会妇女部(制作)1面大红旗赠送给少年营。”当时日伪的文件中也有不少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如1935年4月到1936年2月间曾记载有:“在桓(仁)兴(京)反日会向170(名)会员募集捐款,共得款380元,军粮81石,交给了红军李相山。”1933年5月,“张付氏加入奉吉线反日会后,就和十几名反日妇女会员一起,从事制作党旗、修补衣服、购买和提供资料等工作”[7]。人民群众的慰劳和捐献,对鼓舞抗联指战员的斗志起了很大作用。
在密山哈达河,以李槿淑为首的抗日十姐妹,积极支援抗联。李槿淑是密山县反日总会妇女会长,与9位朝、汉民族青年妇女结义为姐妹,并组成抗日妇女会,汉族大姐李亚艳为会长。1933年夏,中共密山县委准备建立游击队,李槿淑等十姐妹立即动员妇女送丈夫、儿子或兄弟参加游击队。她们白天到山里采集蘑菇、挖野菜,晚上做布鞋,然后把这些东西拿到集市上卖,用挣来的钱购买1支匣子枪和3条子弹送给游击队。(www.xing528.com)
哈达河抗日会耕种的15垧水稻田,西大林子抗日会播种的3垧大烟,将全部收获所得支援游击队,西大林子抗日妇女筹集资金买了1架望远镜送给游击队。抗日会的妇女,做手帕,绣上“抗日到底”送给部队,鼓励将士。[8]
1937年五六月间,抗联5军2师在师长王光宇率领下,在依东一带的土龙山、刁翎、李红眼子屯多次与敌人交战。在激烈的战斗中,李红眼子屯妇女、儿童冒着枪林弹雨为我军往火线上送水送饭,突出地表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关系。敌人被打退后,群众欢欣鼓舞,不希望队伍走。[9]
抗联部队所需的粮食和衣服等物资除战场缴获外,绝大部分依靠群众组织来解决。人民群众不顾日伪军严密的经济封锁,千方百计筹集粮食、棉花、布匹、药品、购买武器等军需物资,妇女们为军队缝制军服。1936年10月,桦川下甸子妇女救国会制作200套冬服送给抗联第6军。1937年7月,依东根据地人民用捐款制作400套军服送给抗联第6军。[10]在通化辑安老岭山区,有一位姓刘的老太太,她为抗联做的干粮(大饼子)特别大,像胳膊那么长,老百姓因此给她起了个绰号叫“刘大干粮”。[11]
在汤原县城西北约18里的老狼河两岸,有一条十余里长的山沟,沟里分布着许多小屯和零散住户,伪满时期把这一带叫作西北沟。1939年深秋,战斗在北靠山里的抗联战士还穿着单衣,西北沟的地下党发动群众给抗联战士做60套棉衣。南靠山屯分配做40套,向阳西村分配做20套。为了完成任务,用来买布料、棉花的钱都是群众秘密凑集的。妇女们为买布,想了很多办法。她们抱着孩子,把布塞在孩子怀里带出来,布料太多时,就从商店后门运出来,然后装在柴禾车里藏好。南靠山屯分配做的40套棉衣做好后送到了抗联战士手里。但向阳西屯分配的20套棉衣刚做好就被敌人发现,从县城里开来一汽车日军,把老百姓都撵出去,挨家翻箱倒柜,最后把20套棉衣翻出来,日军放火把向阳西村烧光,牺牲了3名同志。后来人们称这一惨案为“火烧围子”。[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