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汽车构造: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影响因素

汽车构造: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影响因素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h放电率的额定容量:25℃,20h率放电蓄电池电压由12V下降V为止的电量以C20表示。蓄电池电压为12V下降到V;6V下降到V蓄电池化学反应:PbO2+2H2SO4==2PbSO4+2H2O6.蓄电池的工作蓄电池正常工作 蓄电池在放电时,电解液中的硫酸将逐渐减少,而水将逐渐增多,电解液相对密度下降。蓄电池在充电时,电解液中的硫酸将逐渐增多,而水将逐渐减少,电解液相对密度增加。电解液相对密度上升到最大值1.27g/cm。蓄电池内产生大量气泡。

汽车构造: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影响因素

1.电池的作用

起动供电,短时(5~10s)提供起动电流为200~600A,有的柴油机起动电流达1000A。发动机不工作时短时供电,备用供电,辅助用电(照明、风扇、加热器、音响、电动车窗的电动机),储存能量(充电)。

2.蓄电池的分类

车用蓄电池可分为以下4种:湿荷电蓄电池、干荷电蓄电池(极板完全干燥,可长期保存(2年),储存过2年的电池应充电5~10h后使用)、少维护蓄电池和免维护蓄电池(使用中无需加水,可用3.5~4年不必加水,有足够的电力起动汽车,自放电少,不需补充充电)。

3.蓄电池的构造(铅酸蓄电池)

极板是蓄电池的核心部分,分为正极板和负极板两种,由栅架和填充在上面的活性物质组成。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为二氧化铅(PbO2),呈深棕色;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为海绵状纯铅Pb,呈青灰色。在每个单格电池中负极板总比正极板多一片。因为正极板活性物质比较疏松,且正极板的化学物质反应剧烈,反应前后活性物质体积变化较大,所以正极板夹在负极板之间,可使其两侧放电均匀,从而减轻正极板的翘曲和活性物质脱落。蓄电池的构造如图2-212所示。

978-7-111-48223-9-Chapter02-221.jpg

图2-211 汽车电源电路示意图

978-7-111-48223-9-Chapter02-222.jpg

图2-212 蓄电池结构示意图

4.蓄电池的型号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颁标准JB 2599—2012的规定,铅蓄电池产品型号分为三段

978-7-111-48223-9-Chapter02-223.jpg

例如:6-Q-105:表示由6个单格串联,额定电压为12V,额定容量105A·h的起动型蓄电池。

6-QAW-100:表示由6个单格串联,额定电压为12V,额定容量100A·h的起动型干荷电免维护电池。

6-QA-40S:表示由6个单格串联,额定电压为12V,额定容量40A·h的起动型干荷电塑料外壳蓄电池。

5.蓄电池的容量

在一定放电条件下,输出的电量C=Iftf

式中:C—放电容量;

If—电流;(www.xing528.com)

tf—放电时间。

20h放电率的额定容量:25℃,20h率放电蓄电池电压由12V下降(10.5±0.05)V为止的电量以C20表示。

蓄电池电压为6V的下降为(5.25±0.02)V。

储备容量:(25±2)℃条件下,以25A电流放电以Cr·n表示。

蓄电池电压为12V下降到(10.5±0.05)V;6V下降到(5.25±0.02)V

蓄电池化学反应:PbO2+2H2SO4==2PbSO4+2H2O

6.蓄电池的工作

(1)蓄电池正常工作 蓄电池在放电时,电解液中的硫酸将逐渐减少,而水将逐渐增多,电解液相对密度下降。蓄电池在充电时,电解液中的硫酸将逐渐增多,而水将逐渐减少,电解液相对密度增加。

在充放电时,电解液浓度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正极板的活性物质化学反应的结果,因此要求正极板处的电解液流动性要好。在装配蓄电池时,应将隔板有沟槽的一面对着正极板,以便电解液流通。

(2)蓄电池充满电的特征 端电压上升到最大值2.7V,并在2~3h内不再增加。电解液相对密度上升到最大值1.27g/cm。蓄电池内产生大量气泡。

(3)蓄电池充电终了的特征

1)蓄电池电解液内产生大量气泡,呈“沸腾”状态。

2)端电压和电解液密度均上升至最大值,且2~3h内不再增加。

蓄电池的充电方式有:定流充电、定压充电、脉冲充电。

极板上产生白色粗晶体PbSO4的现象称为“硫酸铅硬化”,简称“硫化”。

7.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

(1)及时、正确充电 装车使用电池定期补充充电,放电程度:冬季不超过25%,夏季不超过50%;带电解液存放的蓄电池定期补充充电。

(2)正确使用操作 每次起动时间不超过5s,起动间隔时间15s,最多连续起动3次。

(3)清洁保养 及时清除蓄电池表面的酸液,经常疏通通气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