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后,宋辽一直保持着和平态势。但辽国看到宋朝正与西夏作战,北部边防空虚后,就想趁火打劫。庆历二年(1042),辽国以武力为要挟,派使者前往宋朝“索地”。辽国的使者递上国书,强词夺理地指责宋朝不该讨伐西夏,不该违背澶渊之盟,不该修筑长堤、填塞隘路、挖掘池塘、添置兵丁等,并声称要取回被周世宗柴荣夺走的关南之地。当时辽军大兵压境,大宋朝廷内部上上下下一片惊慌失措。皇帝要挑选出使辽国交涉的使者,但大臣们都觉得辽国居心叵测,不敢出行。吕夷简因为记恨富弼,就趁机推荐富弼出使辽国。在这样的国家危难之际,已经五十岁的富弼毫不推辞地接受了举荐。他被任命为接伴使,临出发前向皇帝说:“君主有忧虑的事是臣下的耻辱,臣不能因爱惜生命而贪生怕死。”皇帝深受感动。
二月,辽使臣萧英进入宋朝国境。富弼按礼节去迎接他。萧英却想羞辱富弼,营造盛气凌人的样子,就假装生病拒绝向富弼行拜见礼。富弼严肃地对萧英说:“以前我出使辽国,生病躺在车里,听到你们使者来了就立刻起身。现在,我作为使臣到了,你为什么不行拜见礼呢?”萧英听到后肃然起敬,赶快起身行礼。而在交谈中,富弼的坦率让萧英很感动。萧英便毫不掩饰地把他出使的真正任务告诉了富弼。
四月,富弼带着皇帝拒绝割地、允许“增币”或“和亲”的方案出使辽国。临行前,皇帝对他临危受命的精神表示了赞扬,要任命他为礼部员外郎。富弼坚决不接受,说:“国家有危急之事,理应不辞辛苦地去做,怎么能接受官爵呢?”
富弼到了辽国,辽国皇帝接见了他,双方进行了一场唇枪舌剑的论战。富弼问两朝交好四十年,为什么要突然“索地”。辽国皇帝说:“宋朝违反盟约,阻塞雁门,挖掘池塘,修整城防,征集民兵,是什么意图呢?群臣都请求出兵,我认为不如派使者去索地,得不到的话再出兵也不晚。”富弼说:“你们忘了我们真宗皇帝的大德了吗?澶渊之战,如果听从你们将领的主张,辽国士兵没有一个能够逃脱。况且辽和宋通好,您可以独占好处,臣下得不到什么;如果出兵的话,得到的好处都是臣下们的,而您作为君主只能承担战争带来的灾祸。他们是为自己考虑才想要出兵的。”
辽国皇帝吃惊地问富弼原因。富弼说:“石重贵昏庸无能,且疆域狭小,朝廷上下各怀鬼胎,所以,辽军才能获得胜利,但兵马还是死去了大半。现在宋朝疆域广大,精兵百万,法令修明,上下一心。你想攻打宋朝,能保证一定获胜吗?就算获胜了,损失兵马之责是群臣承担还是君主您承担?如果我们两朝继续通好,岁币(朝廷给外族的钱物)都归您处置,群臣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你们忘了我们真宗皇帝的大德了吗?澶渊之战,如果听从你们将领的主张,辽国士兵没有一个能够逃脱。”
辽国皇帝大悟,深表同意。富弼又说:“阻塞雁门是为了防备西夏,池塘是很久之前就开始挖掘的,城防只是修补旧的,民兵也只是补齐缺额,并不是违反盟约。”辽国皇帝赞同道:“若你不说,我真的不知道这里面的详情。但我只是想得到祖宗的旧有之地。”富弼说:“那都是前朝的事,如果双方都按这种方法索求土地,难道对你们更有利吗?”(www.xing528.com)
辽国最终同意只增加岁币,不再索地,但却又要求在文书中给岁币的说法要用“献”字。富弼拒绝说:“‘献’是指下奉上,不能用于平等的两国。何况我宋朝为兄,哪里有兄献于弟的道理。”辽国皇帝不甘心,又说:“你们既然害怕我挥兵南下,又何必纠结这一个字呢?”富弼说:“我朝是爱惜两国人民的生命,怎么能叫害怕呢?”富弼神色严厉地据理力争,使辽国皇帝最终无话可说。富弼回朝后上奏说:“我已誓死抵抗,他们的气势已经受到了遏制。”
面对辽军大兵压境的情况,富弼挺身而出,出使契丹。在交涉中,富弼不卑不亢,据理力争,完全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种精神值得钦佩。
读史学成语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了。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例句:这件事情终于水落石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