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未按规定计算次弯矩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未按规定计算次弯矩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常对预应力筋由于布置上的几何偏心引起的内弯矩Npepn以M1表示。由该弯矩对连续梁引起的支座反力称为次反力,由次反力对梁引起的弯矩称为次弯矩M2。在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梁中,由预加力对任一截面引起的总弯矩Mr为内弯矩M1与次弯矩M2之和,即Mr=M1+M2。次剪力可根据结构构件各截面次弯矩分布,按力学分析方法计算。此外,在后张法梁、板构件中,当预加力引起的结构变形受到柱、墙等侧向构件约束时,在梁、板中将产生与预加力反向的次轴力。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未按规定计算次弯矩

规范规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10.1.5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由预应力引起的内力和变形可采用弹性理论分析,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按弹性分析计算时,次弯矩M2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M2=Mr-M1 (1-5)

M1=Npepn (1-6)

式中 Np——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加力,按本规范公式(10.1.7-3)计算;

epn——净截面重心至预加力作用点的距离,按本规范公式(10.1.7-4)计算;(www.xing528.com)

M1——预加力Np对净截面重心偏心引起的弯矩值;

Mr——由预加力Np的等效荷载在结构构件截面上产生的弯矩值。

剪力可根据构件次弯矩的分布分析计算,次轴力宜根据结构的约束条件进行计算。

2.在设计中宜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支座、柱、墙等约束构件对梁、板预加力效应的不利影响。

解析

通常对预应力筋由于布置上的几何偏心引起的内弯矩NpepnM1表示。由该弯矩对连续梁引起的支座反力称为次反力,由次反力对梁引起的弯矩称为次弯矩M2。在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梁中,由预加力对任一截面引起的总弯矩Mr为内弯矩M1与次弯矩M2之和,即Mr=M1+M2。次剪力可根据结构构件各截面次弯矩分布,按力学分析方法计算。此外,在后张法梁、板构件中,当预加力引起的结构变形受到柱、墙等侧向构件约束时,在梁、板中将产生与预加力反向的次轴力。

为确保预应力能够有效地施加到预应力结构构件中,应采用合理的方案布置竖向支承构件,如将抗侧力构件布置在结构位移中心不动点附近;采用相对细长的柔性柱以减少约束力,必要时应在柱中配置附加钢筋承担约束作用产生的附加弯矩。在预应力框架梁施加预应力阶段,可将梁与柱之间的节点设计成在张拉过程中可产生滑动的无约束支座,张拉后再将该节点做成刚接。对于平面形状不规则的板,宜划分为平面规则的单元,使各部分能独立变形,以减少约束;当大部分收缩变形完成后,如有需要仍可以连为整体。对后张楼板为减少约束力,可采用后浇带或施工缝将结构分段,使其与约束柱或墙暂时分开;对于不能分开且刚度较大的支承构件,可在板与墙、柱结合处开设结构洞以减少约束力,待张拉完毕后补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