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方忠
祁州庙会在河北省安国县,是华北最大的药材市场。各地经营药材的客商于每年春冬两届庙会期,均在这里进行交易。经营进口药材的商号,均称广帮。这一名称的来由就是因为过去国外生产的药材都是从广州采购,例如非洲产的犀牛角俗称广角;印度产的木香俗称广木香。这类药材均聚集在广州进行贸易,所以将经营进口药材的商号称之为广帮。
20世纪30年代在安国县的广帮共有七家。总号地点在山西省太谷县的有:广升远,负责人阎光典;广升裕,负责人刘实甫;广茂新,负责人陈叙九;广益亿,负责人郜亦岐;广全聚,负责人杜晓常。总号地点在山西省祁县的是永春原,负责人李鼎臣。总号地点在河北省安国县的是广生达,负责人宋郁生。
以上前六户都是山西人。广生达经理宋郁生安国县人,原是广升远职员,1927年告辞出号,领得天津达仁堂股东乐达仁资本,成立广生达。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是山西人。
这些商号均在香港、广州派人常驻。采购进口药材:犀角、牛黄、珍珠、广木香、豆蔻、砂仁等;以及广东、广西生产的国产药材陈皮、桔红、藿香、桂皮、石斛、田三七等。当时在香港购买进口药材所需的外汇不受管制,均是通过天津的银行和钱庄汇往香港。这些商号的从业人员既不懂外文亦不懂对外贸易知识,从香港买妥进口药材,装英商怡和太古洋行的轮船运往天津或青岛,委托当地报关行办理申报海关进口手续,然后转运至安国县,零整批发销售。
七家广帮在当时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拉客户抢生意,互相放低价格,有的商品如木香、甲片、砂头王(砂仁)三种大路货的价格降到成本以下,造成实际亏损。这对盈实的老商号来说,存货底子厚,少数商品亏损全盘来计算,只是减少一些利润,影响不了大局。对新开张的广生达来说,为拉主顾削价倾销,蒙受实际亏本的损失,是竞争不过其他商号的。再者高工资聘请同业人员,开支大于别户,在这些不利条件下,经营结果基本没有盈利,每年亏损,三年时间无力继续经营,30年代初歇业。
在广生达歇业后的1932—1934年间又有两家开业的新户。(www.xing528.com)
其一是晋茂长,经理王润生,原是广升达驻香港的负责人。1931年辞退出号,在香港领得各药材行资本约2万港元,在安国县和河南禹县二处开业,从业人员均是广升远同事。经营进口药材是轻车熟路有丰富的经营经验,但由于资本小,借款利息多,亦受竞争的影响和开支的关系,二年多以后就不能继续经营,资本赔光而停止营业。
其二是广福正,经理孟晓峰、付理曹蕴三和其他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广茂新旧人。资本多数是山西股东,还有部分安国县人投资。孟晓峰坐镇安国县,曹蕴三驻香港采购,这二位老手精通业务,作风稳健,经营得法,兼之省吃俭用办企业,没有被竞争之风挤垮,虽然盈利有限,总算维持下来了。
到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在安国县的广帮还是7家。次年5月日本侵略军攻占安国县,药材市场被破坏。药材商开始迁移天津。7家广帮也不例外,相继外迁,广升远、广全聚、广茂新、广福正分迁北京、天津;永春原、广升裕、广益亿迁移天津。由于山西人思想保守,认为来天津是避难,还妄想将来祁州庙会恢复再回去。到天津后都不敢自己申请营业执照独立经营,均是寓居在药材行栈内经营行商。寓居在通济元药栈:广升远,负责人杨础金;广全聚,负责人施珍堂;广益亿,负责人郜亦岐。寓居在同和公药行:永春原,负责人刘海峰。寓居在公记药行:广升裕,负责人刘实甫;广茂新,负责人曲仲璧;广福正,负责人孟晓峰。
这些商号在日伪民治时期,都是消极经营,守着旧存货维持现状。当时在香港、广州驻人的商号虽然来点货,但为数不多,业务较前减少十分之七八。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统治时期,对业务仍不开展,消耗实力,保守待毙,少数经营业务亦不敢放手。1947年永春原经过东伙协商决定,将号中存货按人股份平均分配,结束经营而解散。1948年秋天,广升远和广全聚在针市街租赁房屋,从通济元药栈迁移出来,本想独立经营。到冬季东北解放,进军包围天津,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在繁荣经济、劳资两利的政策感召下,这两号才正式申请营业执照,经营进出口药材业务。停止了数年的国内药材的埠际贸易业务获得恢复和发展。
解放后,广升裕撤销天津分庄,归并回太谷总号。广福正不再继续营业,东伙分货解散。广茂新和广益亿两号坐食山空,将存货消耗殆尽,歇业散伙。1956年广升远合并太谷总号,与其他药铺公私合营为广誉远制药厂。只有广全聚改组后为锦全庆一户参加了天津市公私合营药材联合进出口公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