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翠竹海涌动红色血脉
◎张昊桦·文/摄
村社名片 云洲村位于横街镇西部,总面积2.7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446人。
四面环山,青山茂竹,晨雨过后,空气清新温润。驱车驶过曲折的林间公路,穿过淡淡薄雾,便来到了云洲村。在云洲村这片青堂瓦舍之中,有着一个人人熟知的红色革命故事。
1945年9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组织决定让吕云洲同志留下继续组织敌后斗争,任中共鄞县特派员机关党支部副书记。其间,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对鄞西山区的“清乡”和“围剿”,中共鄞县特派员机关在马联村骑马坡后山搭建一个竹舍,坚持隐蔽工作,与敌周旋。这是浙东游击纵队北撤后,在鄞西山区搭建的第一座“公馆”,史称“竹公馆”或“骑马坡公馆”。
同年12月,国民党特务发现吕云洲的藏身之地——“竹公馆”,对其进行包围。面对敌人的疯狂扫射,吕云洲一边还击一边突围,途中不幸身中3弹,受重伤后倒地,最后因伤势太重,流血过多牺牲,年仅21岁。临死前,吕云洲还将秘密文件、党员名单和群众送粮的账单藏到沿途青苔下,避免落入敌手,然后拼尽全力将剩余的子弹射向敌人。(www.xing528.com)
当地政府和群众为纪念这位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将吕云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桃源管理区,命名为云洲管理区,后改为云洲乡。1988年,在原云洲乡政府门前,竖起了“云洲纪念碑”。2004年4月,横街镇上兆坑、王仙岗、天益、马联4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村合并成新村,村名就取自在此牺牲的革命烈士吕云洲,名为“云洲村”。
近年来,随着年轻村民相继外出务工,村中多为老年村民,云洲村便改建了村老年活动中心和文化礼堂,配备了阅览室、休息室及手工制作室,以此丰富老年村民的娱乐生活。
在手工制作室内,可以看到不少村民的竹编“绝活”。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不少村民自小学习竹编技艺,在村里的竹编厂上班。在竹编市场鼎盛时期,当地一家三口中只要有一个会竹编,就可以养活全家。后来市场走上机械化生产道路,传统手工竹编渐渐没落,如今手工竹编更多地成为老一辈村民的日常爱好,同时也成为游人们喜爱的传统技艺。
如今的云洲村,延续着先烈的红色精神,党员带头为民服务,每月都会召开会议,和村民代表一起商讨村庄日常改进事项和相关项目工程。
“十四五”期间,云洲村将继续做好上兆坑自然村饮用水提升工程、西延口800米机耕路工程、屋后水库维修以及村内配套停车场建设工程,全力以赴奔向美好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