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姿 步步皆景
◎林婷婷·文 忻之承·摄
村社名片 前虞村位于古林镇西南部,总面积2.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190人。获评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宁波市卫生村、宁波市水美村庄等。
走进四面环水、古色古香的前虞村,小巷弯弯曲曲,老宅连绵,一路是斑驳的青砖屋。走进一座高墙大院,木梁石柱、雕花门窗,老人静坐在天井乘凉;走出街巷,映入眼帘的是小桥流水,桥面铺着刻有碑文的大石板,让人立刻忘了尘世喧嚣,只感受到岁月静好的怡然和安稳。
前虞村水网纵横,水文条件较好,环境优美宜人。在前虞村,虞姓为大族,始祖虞翻,汉代从河南迁居余姚,有文记载的历史有700余年。如今,前虞村共有910户村民,约500间清末民国建筑,是第三批宁波历史文化名村。(www.xing528.com)
在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中,清末民初的雅房墙门,民国时期的椒余堂、前仓弄民居、西岸桥良房等,保存完好。村内还曾有7座虞氏祠堂,至今余留1座。虞氏族人传承着忠、孝、礼、义等传统美德,前虞因此被誉为“义乡”。如今在文化礼堂保存完好的明代敕书碑、孝子碑,是前虞的镇村之宝,也是“义乡”美名的重要见证,成为鼓舞村民的精神力量。
在前虞村,照天港、里龙港、千丈镜河3条核心水系从中穿过,依托四通八达的水路,村子形成了火爆的“二、五、八”三市。以前老街上有20多家店铺,每逢集市,南来北往的客船在这里上岸,附近建岙、石碶、洞桥的村民也来赶集,热闹非凡。如今,客船航运早已被发达的陆路交通取代,虽然“二、五、八”三市延续至今,却不复当年的繁盛,历史的辉煌只能从残留在斑驳墙壁的“茂绸绫染坊”“绸庄”等字样中瞥见。
作为传统农业村庄,“一稻一草”曾经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村子的3000亩耕地流转后,农业大户继续传统的水稻和蔺草种植。在村班子看来,保护传承古村“老底子”文脉,让古老乡村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是头等大事。
展望“十四五”,由南京大学建筑规划专家设计的新村建设规划初稿已经出炉,未来的前虞村将秉承“保护为主、兼顾开发”的生态型绿色发展宗旨,整合资源,开发民宿,打出农副产品特色品牌,畅通产供销渠道,让农、旅、文深度融合,助前虞村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