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本文应《岭南学者百家传》一书主编所约而撰。
吴道镕(1853—1936),原名国镇,字玉臣,号用晦,晚号澹庵。祖籍浙江会稽(今绍兴),祖上经营盐业入粤,寄籍广东番禺捕属(今广州市)。他是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
吴道镕小时就很勤学,17岁补县学生。他就读广州应元书院时,适值探花李文田请假奉母南归,主讲于这所书院。得李文田指教,吴道镕的文学、书法皆有长进。他于光绪元年(1876)中举,此后两年应试不第,家境又不充裕,就不再追求科举,在家乡授徒养亲。李文田却很推重吴道镕,再三敦促他赴试。光绪六年(1880)吴道镕得中进士,入翰林院授庶吉士,请假回乡省亲,不久因父去世,在家守丧。
光绪十二年(1886),吴道镕服满回京服职。正好不久前李文田已回京复职,入南书房兼詹事府少詹事。吴道镕寓居李文田府上,被李文田聘为记室,继续受到李文田的教诲,诗文书法造诣日深。
吴道镕无意仕途,李文田对他也不勉强,不以禄仕相劝。到了庶吉士散馆,吴道镕得受编修,本可以留在京师,却卷起铺盖就走,以后不再复出,以讲学著述终其一生。
吴道镕回到广东后,潜心教育,曾主讲于潮州韩山、金山书院,惠州丰湖书院、三水肄江书院,广州应元书院。他还曾与陈石樵、石惺庵等人在广州府学设馆授教,从游学者数百人。后任广州越秀书院山长。吴道镕早晚手不释卷,博综经史,旁通算术,甚至阅读有关西方政治的书籍,因此,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多为通才。他在潮州任教时间最长,潮人对他甚为仰敬,学生把他当成父兄,他并不因此沾沾自喜,自表功绩,而是视为本分。
光绪十四年(1888),海阳县(今广东潮州)知县卢蔚猷开局纂修县志。翌年,编纂过半,吴道镕离潮带走草稿。因离修前志已近170年,吴对海阳的地情不甚了解,不免讹漏,故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又由李芳兰等人重行搜采,订讹增阙,补缀成编,前后历11年始成。光绪二十六年(1900)付印。但吴道镕酌定体例篇目,创业之功不可没。
戊戌变法以后,清朝不得不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实行整顿和改革书院,废科举,广雅书院改为两广大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规定各省设立高等学堂,两广总督将两广大学堂改为广东高等学堂,聘吴道镕为学堂总理。当时学堂设总理一名,相当于今之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吴道镕为广东第一所新式高等学堂的首任总理。在此一年前,他与丁仁长、汪兆铨一起筹办了教忠学堂,初时照中学章程办学,4年后改为教忠师范学校。教忠师范学校与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同为广东最早开办的初级师范教育学校。
辛亥革命以后,吴道镕杜门著述,不问外事。省志局、学海堂曾礼聘他,皆辞而不就,以遗老自居。晚年崇信道教,一度寓居罗浮山酥醪观。
民国7年(1918),由梁鼎芬、卢维庆所修的《番禺县续志》开局,吴道镕为3位主纂人之一,手定条例,成书44卷,历13年完成。
民国25年(1936),吴道镕病逝于广州,终年84岁。遗命以道服殓,葬于东门外石鼓冈。
吴道镕遗著有《海阳县志》46卷、《明罗乐府》8卷、《澹庵诗存》1卷、《广东文征作者考》12卷、《番禺县续志》44卷。辑有《广东文征》249卷。
作为教育家,吴道镕成功地主持了广东各地多家书院。他首任广东高等学堂总理。广东高等学堂前身为广雅书院,吴道镕之前,已有梁鼎芬、朱一新、姚文焯、丁仁长主学堂事。时在戊戌变法之后,维新学制呼声日高,维新思想传入学校,广雅学生有提倡政制改革以至革命排满的论调,在校内发表演说,引起斗争。上述诸主事者或强调学生要一心尊孔读经,非道不准学,军民利病不准言,或无法应付学潮,只好以“学风器竞”为由先后辞去。及吴道镕到职时,学堂招来的160名学生只剩下36人。吴道镕接任后,扩班招生,将原来36人称为甲部文科,另招124人作为乙部理科,这批学生毕业后送北京复试,由清廷奖受举人。后来吴氏又另招160人,第二批毕业的,就没有再送北京复试了。两广高等学堂后改名广东高等学堂,设立本科班、附设中学班。吴道镕任总理8年,学堂有了很大发展。这与他有很大关系。吴道镕学不拘外,“贯融新旧,阴纳于范围之中,启迪劝导,一出以诚,生徒翕服”。“在事八年,成就者众,迄于国变,诸生以材器称者,多见重于时”。[1]可见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时代,服务社会。他的学生后来有不少成为社会名流,还追怀其教泽不止。
作为古文学家,吴道镕并不食古不化,不拘泥于诸分派,为学不立门户、不设涯岸,人乐于趋附。他主张文章气节要相一致。在所撰《屈翁山先生墓碑》中指出,自宋崔与之、明陈白沙至清屈大均等“海内士表”所提倡之“岭学”,是“敦尚学行,而益以博约为宗,故无无用之文,亦无无文之学,自是文章气节合而为一。”[2]这也是他的文学主张。吴道镕工书、能诗,擅古文辞。他少年时学诗,听到大学者陈澧谓粤东多诗人少文人,因而发愤钻研古文,卓然成家。所作导源于《史记》《汉书》,又能涵咏于诸子,精心独造,思沉而气锐,力矫浮磨之习,深得淡远之趣。他致力于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博考粤东作者,以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文选》、前清温汝龙《粤东文海》为基础,辛勤采辑,历20载而积成巨帙,书名《广东文征》,分文体为16类共240卷。收入自汉至清凡600余家。更为可贵的是,他还另纂《广东文征作者考》12卷,可惜终其一生而未完成,病中犹补不辍,以后由番禺人张学华为之整理,续成713家3000余篇,并补齐《广东文征作者考》,洋洋300万字,篇幅数倍于《粤东文海》。这本巨著凝聚了吴道镕一生心血,为保留广东地方文献作了很大贡献。1947年,由叶薛绰邀同北平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信纸资先行油印。1978年由香港珠海书院正式出版。(www.xing528.com)
吴道镕的书法造诣甚深,初习柳公权,骨格甚坚,后居北京李文田府中得见汉魏隋唐碑帖,得李文田悉心指引,用笔结体,日有所成,渐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到了晚年,书名极大,广东各地不少楼堂馆院的匾额楹联出自其手笔。曾榜书“一景酒家”,妙笔兴成,为人所称赞。民国21年(1932)弟子云集禺山中学为吴道镕80生辰祝寿,吴道镕作答谢诗一首,诗序长百字。诗并序笔力雄健,为其生平力作,后由弟子石版印行,得者视为拱璧。所书晋唐小楷《屈翁山墓碑》,深得麦华三赞赏,谓“用笔结字,几与隋《萧饰性夫人墓志》无异,岂其得力处欤”。麦华三又谓“其榜书‘保滋堂’三字尤佳,反虚入浑,积健为雄,从容暇豫,有君子之风。盖其运用臻于成熟,规矩诸于胸襟,故能容于徘徊,意在笔先也。”[3]如夫人符澹人,书法颇得吴氏之传,润笔卖字。其字几可与吴道镕所书乱真,也是广东知名的女书法家。
吴道镕擅诗。其诗恬淡简朴,虽寄以忧时感事之意,而托讽喻,未尝有过激之词,却能明淡泊自守、修身洁行之志。这与他的为人学问以及晚年崇信道教有关,兹举一例:
老作遗民一怅然,天风吹水黯峰烟。
面妨尘浴西看扇,梦恋觚棱北整鞭。
偶摭闲谈成晚箸,独歌正气障狂川。
十年痴长余枯管,渐和阳春白雪篇。[4]
吴道镕之操守为人,很为时人称道。他以教书卖字为活,却不为金钱所羁。曾有大富翁慕吴道镕之才德文名,请其为亡妻点神主。此为旧时丧俗,即在“神主牌”上先写好“王”字,再请社会名流在“王”上点一朱点成“主”字。富豪许以酬金2000元,吴道镕因不屑其人之为富不仁,宁舍“一点逾千金”之重酬而不为。
(因《岭南学者百家诗》终未完成,未刊稿)
【注释】
[1]张学华:《诰授通奉大夫翰林院编修吴君行状》。
[2]吴道:《屈翁山先生墓碑》,收入《澹庵文存》。
[3]麦华三:《岭南书法丛谭》,收入《广东文物》,广东文物展览会1941年编印。
[4]吴道镕:《和黄遯僧诰六十自寿》,收入《澹庵诗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