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州历史研究文集:揭秘藏书刻石刊印的园馆

广州历史研究文集:揭秘藏书刻石刊印的园馆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私家出版的粤版丛书,首推南海伍崇曜《粤雅堂丛书》和潘仕成刊刻《海山仙馆丛书》。海山仙馆曾不止一次历劫遭灾,园林文物也不止一次受到破坏毁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咸丰七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烧掠抢砸,《海山仙馆丛书》木刻板竟被掠去法国作为“战利品”陈列。广州博物馆原藏有海山仙馆刻石近400方,“文革”中被毁殆半。[2]光绪《潘氏族谱(番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

广州历史研究文集:揭秘藏书刻石刊印的园馆

潘仕成在海山仙馆内收藏甚丰,既有不少古玩珍物,更有很多宋元版本的古书和汉晋碑帖,其所藏金石、古帖、古籍、古画有“粤东第一”之称。他将收藏古帖及时人手迹,分类为摹古、藏真、遗芬,镌刻上石,大多嵌于海山仙馆回廊沿壁,又拓存汇编为《海山仙馆丛帖》六十八卷《楔序》二卷,以供贵交知己赏观。计有《藏真初刻》至《四刻》五十二卷、《摹古》十二卷。《尺素遗芬》四卷等,共七十多册。既有合编本,也有分编本行世。从行世拓本估算,全数石刻达千余石,可见工程之浩大艰巨。

嘉庆同治年间,各地编印丛书丛帖进入鼎盛。私家出版的粤版丛书,首推南海伍崇曜《粤雅堂丛书》和潘仕成刊刻《海山仙馆丛书》。这两套丛书均请名家谭莹校订,雕版极精,校核严谨而以善本著称,把广东的学术和出版事业推向新的水平,为日后富商名宦私刻丛书作了一个好开端。《海山仙馆丛书》刻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是书计五十六种四百八十五卷,分经、史、子、集四部,有的书未刻全,共一百册。难得的是,潘仕成在丛书自序中说道,要选择前人著作中有益于道德修养、探讨学问以及刊本较少的印行于世,除收入经史笔记著作之外,“收入其术数、医药、调燮、种植、方外诸家者流,亦有可观,不妨兼采;惟游戏无益之作,文虽精妙,多从刈爱”。“诗集美不胜收仅略存一格,讲武之书为当务所急,四夷记录亦足广见闻,固不嫌于人弃我取”。故而,丛书中还收入西洋译著《几何原本》《同文算指》《圜容较义》《勾股义》等。也有传教士编的《外国地理备考》。讲究实学,博采中外,是其鲜明的特色,也是这套丛书可贵与出色之处。体现了岭南开风气之先的文化潮流。

此外,潘氏还选刻了《佩文韵府》一百四十六卷、《兰亭集帖》四卷、医书《经验良方》十卷。

海山仙馆曾不止一次历劫遭灾,园林文物也不止一次受到破坏毁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咸丰七年(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烧掠抢砸,《海山仙馆丛书》木刻板竟被掠去法国作为“战利品”陈列。事隔六年,何绍基二次入粤客住海山仙馆,仍是园林景色可人,咏园诗词未见有苍凉之感及创伤之痕,说明潘仕成尚有财力将园修复。及晚年以盐务累亏,以致要将剩下的《佩文韵府》木刻板抵押山西某票号以支撑局面,已是景况日渐惨淡。

海山仙馆在潘仕成获罪籍没后由衰而废的具体过程,有不同说法。

莫仲予《籍没后之海山仙馆》称,园价昂贵,一时无能受者,乃用开彩法公开发售,共三万张彩票,每张银钱三枚,不数日即售罄。开彩时,为香山一蒙师所得。此人本寒士,暴富而恣意嫖赌,挥霍无度。以全园无人能购,则零碎拆售,先售陈设玩器,次售假山奇石,次及门窗椅桌,未一二年,则园舍已犁为平地,所余惟颓垣败瓦,得彩之人亦已潦倒死矣。有谓“海山仙馆”四字拆开重组为“每人出三官食”六字。“出三”者,银钱三枚;“官食”者,款归官。不无巧合。

另据孙木云《池墨偶记》,潘园为官府招商招标所瓜分。

又据《广州文物志》黄鸿光撰《海山仙馆尺素遗芬帖刻石》条,谓园入官后,“由官招商投标,为三水余姓所获。”

以上诸说,何者为准未考。但海山仙馆于一时间风华尽失,瞬即衰废,确有类《红楼梦》中贾府被抄时之大观园。南海李仕良《狷夏堂诗集》有诗句叙述荒废之海山仙馆:“我步西城西,野花纷簇路。遗址认山庄,旧是探幽处。主人方雄豪,百万讵回顾。……祸福忽相乘,转瞬不如故。高明鬼瞰来,翻覆人情负。此地亦偿官,冷落凭谁诉?”潘氏破产后不久,黄遵宪游园所见已是一片荒凉破败之景象。时至今日,更是难觅芳园旧踪。所幸者,海山仙馆石刻在流离失散、数易其主之后部分得到收集。广州博物馆原藏有海山仙馆刻石近400方,“文革”中被毁殆半。现陈列于越秀山广州美术馆碑廊有《海山仙馆藏真》石刻一百方。而市委大院内藏有《尺素遗芬》刻石59方,原为陈璧君“暇日携拓本求之市”所得,于寓中建湖海亭以藏,这批石刻基本完整。《尺素遗芬》收有清代名流显达林则徐、吴荣光、邓廷桢、骆秉章等96人与潘仕成往来手书,不仅是珍贵手迹、书法大观,藉此还可考当时人文来往之盛,更是研究鸦片战争时期广东海防、财政、外贸等许多方面以及手迹作者生平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其价值远在《海山仙馆丛帖》其它诸卷之上。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批珍贵文物,亟应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海山仙馆刻石400多方在流离失散之后得到收集,现陈列于越秀山原美术馆碑廊,可为后来者所观赏。潘仕成有很高的书法造诣,萝岗区玉喦书院内,有他书写的楹联。海珠区漱珠岗纯阳观山门,也有他所书石刻楹联:“灵山松径古,道岸石门高”。笔迹苍劲,更让后人得以追瞻一代儒商风采。

[载《广东史志》1995年一、二期合刊,后收入《岭峤春秋(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版]

【注释】

[1]梁嘉彬:《广东十三行考》引《嘉庆外交史料》两广总督蒋攸铦奏折。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7页。

[2]光绪《潘氏族谱(番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

[3]樊封:《夷难始末》。(www.xing528.com)

[4]宣统《番禺县续志》卷19。

[5]宣统《番禺县续志》卷19。

[6]光绪《广州府志》卷131。

[7]《两广盐法志》卷二十七。

[8]陈玉兰:《尺素遗芬史考》,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第140页、189页。

[9]陈玉兰:《尺素遗芬史考》,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第140页、189页。

[10]宣统《番禺县续志》卷19。

[11]宣统《番禺县续志》卷19。

[12]陈玉兰:《尺素遗芬史考》,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第165页。

[13]余振驺:《荔枝湾简述》,载《广州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14]《何绍基诗文集》,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288页。

[15]伊凡著,张小勇、杨向艳译:《广州城内:法国公使随员1840年代广州见闻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3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