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越王赵佗身份及其统治地区的辨析

南越王赵佗身份及其统治地区的辨析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南海、象郡、桂林三郡属南越王赵佗所据,颜师古注引文颖所言,封织为南海王,是“遥夺佗一郡,织未得王之”。论者未注意到西汉之郡、国未必同名。二是“汀潮赣之间”说。“织为南海王,王其所据诸地。”三曰据南海王事迹,其国在闽越、淮南国之间。如果理解为南武侯据地与南海国国封地同在交趾,根本不可能有受淮南国攻打以及由南海国入闽之事,此说不成立。四是赣中、闽西南说。

南越王赵佗身份及其统治地区的辨析

关于南海王织之封地,史家大致有如下几种看法。

一是遥封说。当时南海、象郡、桂林三郡属南越赵佗所据,颜师古注引文颖所言,封织为南海王,是“遥夺佗一郡,织未得王之”。[2]据此,南海郡是南海国封地,织有王号无国土,只能“遥夺”,但从《史记》《汉书》所记述,南海王起于南武侯,淮南王多次击之而不亡,死后追谥民王,有地盘有实力,岂是一个有名无实之王?论者未注意到西汉之郡、国未必同名。南越王所辖并无一处南越郡。汉初异姓王封地,“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3]汉立无诸为闽粤王,“王闽中故地”。[4]但《汉书·地理志》没有闽越郡,也未见有闽中郡,乃有国无郡。其后,闽越国一分为二,汉“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5]汉之东海郡地郯县(今山东郯城县北)东海国与东海郡地域不同。所以南海国未必一定要设地南海郡。南海王国实有封地,不须遥夺。

必须指出,汉高祖五年(前202年)诏立长沙王吴芮,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许给吴芮名下,因为那时尚未承认南越国之合法地位,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既承认越佗为南越王,就不可能在次年将南海郡遥封给织,不应该将织为南海王与长沙王封地有越佗所据的南海郡混为一谈。

二是“汀潮赣之间”说。清人全祖望以为:织“所据南武之地,盖在南海境中,有犬牙交错者,故以南海为国而王之。”“盖其地在今汀潮赣之间”[6]此说有不少认同者。王先谦《汉书补注·高帝纪》因其说。饶宗颐编纂《潮州志》,将汉高祖“立南武织为南海王”列为潮州之大事,按引全祖望语,并谓:“考潮安、饶平交界有南武岽,盘、蓝、雷三姓族居其上,其山名南武,倘因南武织之旧疆而名欤?”[7]潘莳谓:“织所据地,在今江西之东南以迄福建之西南,界于闽越与南越之间。”“织为南海王,王其所据诸地。”[8]蒙文通则据《汉书·地理志》颜注揭阳县于新莽时改名“南海亭”,称“亭名南海,地望亦合,宜即故南海王国也”。[9]何光岳述及南海国这段历史,谓:“……南武侯、南海王地便在韩江—汀江流域、平和、云霄、诏安一带,西抵海丰陆丰,为秦代揭阳之地。揭、织一音之转,至今潮汕话和闽南话正是如此。”“因南武侯为闽越王的封地,后被赵佗所占,是因南武侯织继闽越王而反汉,赵佗便借汉朝之命,讨并南武之地,于漳浦县西盘陀岭设立严关以防南越报复。南武侯被逼得无可奈何才降以汉朝淮南王刘长的远征军统帅间忌,被安置于上淦。后来因受间忌的阴难,被迫又反,大概是趁赵佗已死,婴齐继位之机逃回原地,自称为南海王,婴齐便向汉朝告急,说闽越王侵扰南越东境,大概便是支持南武侯织复国之时。到汉武帝时,南海王被汉朝和南越国所灭”。[10]之所以不厌其详地引述这段引文,是因为史籍上原来散落的一些片断,竟可以“大概是”而随意拼接,其中谬误诸如南武侯“自称为南海王”等等,不须一一辩驳,而这段臆造的历史,是建立在南武侯、南海王之地为“秦代揭阳之地”这样一个前提上展开的。

南海国在“汀潮赣之间”(古揭阳地)说,认同者多,论者理由,主要有三,但均经不起细考。

一曰织原为“南武侯”,潮有“南武岽”,“其山名南武,倘因南下织之旧疆而名欤?”提出此推测的是饶宗颐,但他提严谨态度,曾亲自上南武岽考察,结果无所获。1982年饶平文物普查,在南武西山坡出土石矛一支,饶宗颐认为“尚难说明与南武侯有什么关系”。[11]“南武”之名,源自吴王阖闾。《吴地志》称:“吴中有南武城在海渚,阖闾所筑,以御见伐之师”。清人仇巨川则曰:“阖闾所筑南武城在丹阳皋乡。吴既灭,其子孙南徙,遂移南武之名于岭外。”[12]证之旧说,赵佗修建番禺城为“增筑南武城”。[13]那么,“南武”地名,不足为南武侯旧地之据。“南武”之名始于吴,“汉之会稽、九江、丹阳、章郡、庐江、广陵、六安、临淮郡,尽吴分野”,[14]织称南武侯,其活动地点在庐江、豫章一带是相符的。(www.xing528.com)

二曰揭阳县于新莽时改名“南海亭”“宜即故南海王国也”。然而,也可以说汉揭阳属南海郡,“亭名南海,地望亦合”,为什么一定要合南海国呢?此说不足为据。

三曰据南海王事迹,其国在闽越、淮南国之间。淮南国地,按《史记·黥布列传》,汉高祖六年(前201年),英布“为淮南王,都六,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郡皆属布”。潮汀赣之间,与闽越国相接,又与淮南国的豫章郡相接,粗看似吻合南海国地望,所以此说认同的人最多。但此理由经不起推敲:一是南海国既在粤东,又为什么有南海民远在庐江界中反?豫章郡既为淮南国土,为什么要将一反复反的南海降军处淮南国腹地上淦(潘莳谓:“上淦当即新淦。新淦在今江西中部之新淦县东北,故属淮南。”[15])?二是淮南国的豫章郡与闽越国有很长的交界线,为什么刘安上书皇帝,还要以打不进南海国作为无法攻打闽越国的借词呢?三是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闽越王兴兵南击南越国,闽越、南越王之间又如何存在一个南海国?再从考古发现分析,潮汕地区汉代建筑遗址最大处为澄海龟山,“龟山的建筑级别,肯定低于宫殿式遗址而高于主要是军事作用的城堡遗址,属于较高级别的官署府第,最大的可能就是属于县治一类机构的建筑遗址。”[16]潮汕地区还未有存在一个国都遗址的证据。

三是交趾赢娄说。《续汉书·郡国志》“交趾郡赢娄县”刘昭注引《地道记》:“南武侯织在此地”。明黄佐《广东通志》曰:“《地道记》交州郡赢娄县,南武侯织始居于此。”如果理解为南武侯据地与南海国国封地同在交趾,根本不可能有受淮南国攻打以及由南海国入闽之事,此说不成立。如果理解为南武侯始属交趾,以后南海国不在此处,则此问题与南海国地望无关,不须赘证。

四是赣中、闽西南说。认为“南越国不在交趾赢娄,也不在南海揭阳。”“南海国即豫章。”“南海国地跨闽赣,以闽西南、赣中为疆域,其地不算很小。”[17]笔者大体赞同此说。并认为此论之成立,尚须进一步论证,属于淮南国的豫章郡为什么会成为南海国地望,应作合理考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