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明区:传统农业向现代三高转变

高明区:传统农业向现代三高转变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之初,面对贫穷落后的局面,高明几届县委县政府继往开来,接力奋斗,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通过不断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使革命老区高明的农业实现从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商品化农业转变,从传统农业向三高农业转变。高明区的创建生态农业品牌取得显著成绩,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9.6%,被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高明区:传统农业向现代三高转变

改革开放前,高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努力改变生产条件,大力兴修水利,建成了两座中型水库,440多座小型山塘水库和大量的排灌渠道,蓄水防涝,引水灌溉,把水害变成水利。还建立了十多座从机械动力到电力动力的排灌站,抗旱排涝,同时全面开挖贯通了水渠,加固了堤围,整个水利建设取得了基础性的成效,保证了农业的好收成。加上长期推行良种良法,深耕细作,合理施肥,耕作制度从每年一造改为每年两造加部分冬种,其中20世纪70年代还推广水稻冬小麦,有些地方实现一年三熟。推广科学种田等措施,农业种植业特别是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每亩粮食的平均单产从1950年的170多公斤增加到1976的280多公斤。但是由于体制单一、高度集中统一,思想僵化,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粮为纲又致使生产项目单一,大大压制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强制性实行全盘的计划经济的刻板性,大大限制了市场经济的灵活性。多种弊端的综合作用使生产发展长期停滞在低水平上。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更谈不上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了。

改革开放后,高明和全国一样坚持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变了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以粮为纲的单一经营做法,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方针,农村经济走上加快发展的快车道。而加快发展的路子,党中央定出大政方针后,具体到各个地方,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确定每个时期的工作方针。改革开放之初,面对贫穷落后的局面,高明几届县委县政府继往开来,接力奋斗,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要发展农业,第一要进行农村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之初,高明重点抓了改变高度集中统一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建立并落实农村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其余都是自己的)工作。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使广大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得到空前的提高,他们的生产创造力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各种农村生产能手、各种生产经营的专业户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同时广大农民的爱国热情也进一步高涨,涌现出不少一造向国家交售万斤粮的农业专业户和年收入超万元的万元户。

第二,在这个基础上,高明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业布局。在农业布局上,种植业实行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按照市场要求进行调整,经过十多年的调整,从9∶1 调整为5. 5∶4. 5,以后进一步稳定在6∶4。蔬菜、水果、生姜西瓜、粉葛等农业土特产得到大量种植,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大为提高。在农村经济结构上,实行从农田种植业为主改变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同时大力发展乡镇工业,鼓励农民发展农村商业,使农村经济活跃起来。通过不断优化调整,高明农业种植业占农村经济的比例从40% 下降到20% 左右。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林业采伐严格控制,故林业收入总体基本平稳,只是种果有所增加,但收入份额约只占2% ~3% ;畜牧业则有长足发展,从过去占10% 增加到占20% 左右(从分散放养三鸟、家庭分散养猪发展到集中规模办场养殖优质三鸟和猪);渔业(主要是水产养殖)不断增加养殖的面积和养殖的科学水平,所以其分量不断提升,从改革开放前占10% 左右增加到约占农村经济收入的40%。水产养殖的品种也不断优化,从传统的四大家鱼逐渐增加养殖桂花鱼鲈鱼、水鱼、山花鱼、乌龟等高值品种的养殖(从传统分散小规模养殖发展到规模养殖)。进入21世纪后,农业结构还在不断地调整优化。在农业种植业的布局中,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比例进一步调整为3∶7,经济作物的分量不断增加。从传统的瓜、姜、葛、芋逐渐增加花卉、园林、苗圃、特色无公害蔬菜瓜果和配合发展旅游产业的连片油菜花、连片郁金香、连片荷花等种植业。通过不断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使革命老区高明的农业实现从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商品化农业转变,从传统农业向三高(高产高质高值)农业转变。不断增加农业的产值和效益。

第三,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率。改革开放后,国家改变了农副产品统购统销的政策,农业生产要向市场要效益,农民收入的增加靠农副产品的市场化销售。所以农民从生产布局的环节开始就要瞄准市场,尽力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及时实现产品销售和生产的效益。高明的农副产品商品率,1985年是60.5%,1991年增加到73.2%,至2016年增加到90%。

据统计,1981年,高明的农业总产值是1.07亿元,到1990年增加到3.73亿元,1995年增加到8.59亿元,2000年增加到15.14亿元,2010年增加到27.22亿元,2012年再增加到23.1699亿元,到2016年,高明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18亿元,同比增2.9%,比1981年的1.07亿元增长36.55倍。其中种植业11.45亿元,同比上年下降7.3%;林业产值0.96亿元,同比增1.3%;牧业15.85亿元,同比增2.5%;渔业10.19亿元,同比增7.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3亿元,同比增0.7%。农业产业化进展顺利,全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8家,拥有成员1152人,生产经营面积8253亩,创造产值占全区农业产值的70%以上。培育建成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5家,年销售收入29.78亿元。可见农业产业化所创造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相当高的比例。高明区的创建生态农业品牌取得显著成绩,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9.6%,被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至2016年止,高明有10个农产品被评定为广东省农业类名牌产品,有五种农产品获得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一种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农产品认证,23个农产品获得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800亩农业用地获得国家绿色产地认证,2913亩农业用地获得无公害农地认证。一批农业企业走上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高产、高质、高值的经营之道。(www.xing528.com)

例如佛山市绿然谷果蔬食品有限公司,按照产业化、机械化、规模化的经营模式,以精致礼品理念经营农业,从种植到加工包装、市场,实行产业一体化,创立公司基地+农户+保价收购,以高出市场30%的价格回收农户产品。公司现有农业种植面积(优质水稻、果蔬等)8000亩,与农户紧密联系,使生产与市场良性互动。为了保证市场开拓成功,该公司长期坚持品质第一的经营方针,在海南育种,在高明种植,运用高技术进行栽培,保证生产出优质无公害果蔬产品。该公司生产的苦瓜、西红柿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获国家农业推广奖。

又如佛山市杨和镇海达高新科技孵化养殖基地有限公司,现有员工400多人,基地面积2000多亩,配置1200平方米冷库,该公司在本地农村有两处共450亩的养殖基地。该公司的养殖三洲黑鹅标准化示范区被广东省农业厅定为省级农业标准示范区,并成为家禽产品供港注册基地。该公司获得全省第一家家禽类绿色产品认证证书,产品主要供应北京、上海大城市及出口港澳地区。近三年来,公司已出口冰鲜家禽400多万只,销售值1.5亿多元,其中出口收汇1亿多港元。

再如佛山市高明区鸿丽蔬菜种植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无公害蔬菜生产与销售的企业,公司在政府支持下,投资600多万元建成塱锦、平塘、良村等多个蔬菜种植基地,总面积1605亩,拥有员工210人,合作农户540户。采取由公司统一承包土地、统一播种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运输销售的运行模式。坚持无公害生产技术,实行自行留种与公司向农研部门购种相结合,解决种苗问题。坚持使用无污染清水,不使用高毒农药,对产品先检测后上市,保证产品安全无公害。近年引进新加坡蔬菜种植技术,无土栽培技术,保证产品质量。公司日产蔬菜30—40吨,主要供应佛山市各单位食堂、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2014年开始,该公司在各市场开设自产自销点,市场反应良好。

还有位于革命老区更合镇的佛山市卖口乖食品有限公司,厂房面积2.35万平方米,是一家集生产基地、产品冷冻、加工、运输、销售于一体的优秀民营食品企业。该公司食品以绿色、安全、健康为品牌理念,精心打造高明土特产鲜鱼干、即食鱼系列、腊味系列、粮油、特色农产品干货五大系列30多个规格品种。公司致力于绿色、健康、安全食品的研发和生产加工,他们生产的生晒腊味、鱼干制品、农副产品干货和优质粮油,采用仿冬天加工技术,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其中鲜鱼干产品获得“广东省农业名牌产品”称号,“卖口乖”品牌专卖店获“高明区土特产商店” 称号,“卖口乖”系列产品获得“高明区十大名手信”称号,具有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该公司生产的原材料来源于无公害种植养殖生产基地、国际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基地和佛山市菜篮子生产基地——佛山市举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卖口乖”食品采用科学配方和“仿冬天”的加工工艺,以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建立产品质量体系标准,并与先进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结合,生产—加工—专卖店销售融为一体,实行“从生产基地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控,保证产品的优良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