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山高明区革命老区的发展史

佛山高明区革命老区的发展史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谭平山有兄弟姐妹五人,兄谭干祥,平山排行第二。5月4日,北大学生联合北京23所大中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在五四运动中,谭平山与32名骨干学生一起被反动军警逮捕并关押了多日,后在全国人民的声援中被释放。之后,谭植棠受同学推举参加北京学生联合会,并担任宣传出版工作。谭天度7岁时父亲因病早逝,由知书识礼的母亲梁瑶抚养成人。

佛山高明区革命老区的发展史

1917年,俄国发生了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无产阶级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政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当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封建统治,军阀混战,列强瓜分,民不聊生,国家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喊出了“科学与民主”的口号,当时的北京大学是先进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蔡元培任校长,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任教授,倡导新思想文化并形成一股洪流。这股洪流冲破封建束缚,广开言路,开展自由讨论,各种学派学术都在校内公开进行宣传和辩论。以李大钊为首的先进分子在北大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有的还创办刊物,发表与封建意识形态对立的观点。当时的北大已经成为一座洪炉,新思想新文化的洪流,对全国思想文化形成巨大的冲击。

当时,远在广东的高明县有两个青年人,一个叫谭平山,一个叫谭植棠,他俩在新思想新文化的召唤下走向了北大。谭平山毅然放弃当时在雷州中学担任校长收入不错的工作,谭植棠则毅然放弃正在广州高师就读的机会,他俩一起投考自己心仪的北京大学。结果他们都被录取进了北京大学,谭平山就读文科哲学专业,谭植棠则就读文科的历史专业。

谭平山是高明区明城镇七社村新元坊人,原名彦祥、鸣谦,别号聘三,1886年9月出生。父亲谭恢世,幼年从高要逃荒到高明,被新元坊一名寡妇收养为子。他9岁入私塾读了三年书,便被生活所迫出来当伙计、做货郎,走村串巷摆卖绒线。后来在明城南街开设了小布店,卖些绒线外,也代人裁缝衣服。

谭平山有兄弟姐妹五人,兄谭干祥,平山排行第二。他的父亲为了改变他家所处的艰难生活的下层社会地位,省吃俭用让谭平山上学堂念书。父亲病逝后,由于家庭生活困难,平山在东洲书院读完高小就被迫停学,到明城教了几年私塾,他一边教书,一边坚持学习。后来,其兄为了成全他的学业,以店中及家中一些财产作典押,向族人借债供平山读书。谭平山在兄长的支持下,继续读书。他为人聪慧,勤勉好学,成绩常列前茅。他读完广肇罗中学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州有名的两广优级师范学堂,成为该校的工读生。

在广州读书期间,谭平山深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他不满清廷的腐败统治,痛恨封建社会制度,立志改革社会。在校期间,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四年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雷州中学担任教员,后又担任校长之职。此期间,他加入国民党,当选为广东省参议会参议员。

谭平山和谭植棠、陈公博、区声白等一班广东青年考上北京大学后,在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影响下,谭平山参加了李大钊发起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还参加了新闻学研究会等组织,开始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同时参加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发起的“新潮社”,参与出版了《新潮》杂志,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他在该杂志发表了《“德谟克拉西”之四面谈》等文章,从政治、经济、精神、社会四个方面介绍马克思主义,介绍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直接宣传马克思主义。之后又与谭植棠、陈公博等联合创办了《政衡》杂志,继续不遗余力地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在《政衡》杂志的开篇序言中,他们明确提出杂志的宗旨是:“政治——主根本的革新;社会——主根本的改造;各种问题——主根本的解决。”

谭植棠是高明区明城镇壕基村人,1893年3月出生,出身于一个富裕农民家庭。自小聪明好学,三岁丧父,由祖父抚养成人。7岁进入私塾读书,13岁那年从私塾毕业后,家人为了他能继承家业,早日当上掌柜,就让他回家学当小掌柜。15岁那年,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经商经验,这时他在谭平山和与他同龄的谭天度的影响下,投考并被录取进了东洲高等小学继续读书。在东洲四年后毕业,本来他想投考广州陆军学校,但因身体不符合要求没被录取。后以优异成绩考进广州高师附中。三年后毕业,又考进了谭天度此前曾就读的广州高师。1917年,他在新思想新文化浪潮的召唤下,放弃在广州高师的学位,与谭平山一道考进了北京大学。他如饥似渴地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对“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全盘接受,他受谭平山的影响认真阅读和宣传《新潮》的主张,他还在谭平山的影响下,认真阅读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完全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理论和做法。后来,他与谭平山、陈公博一起创办了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政衡》,在这个刊物上,他发表《中国历代政权重心转移之研究》一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www.xing528.com)

1919年,由于在巴黎和会北洋政府的外交失败,弱国无外交!中国虽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可是巴黎和会还是决定无视中国的主权,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中国发生了划时代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5月4日,北大学生联合北京23所大中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举行示威游行。这场五四运动,吹响了全国反帝反封建民主运动的号角。在五四运动中,谭平山是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当日,他带领学生们冲进张宗祥家中,痛打张宗祥,怒斥陆宗舆!谭平山还带领同学们参与了“火烧赵家楼”,谭平山带头点燃了火把。在五四运动中,谭平山与32名骨干学生一起被反动军警逮捕并关押了多日,后在全国人民的声援中被释放。谭植棠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他预先参加了印刷宣传品的准备工作,自始至终挥舞小旗参加了游行示威活动,并到处派传单。之后,谭植棠受同学推举参加北京学生联合会,并担任宣传出版工作。他被学联的学生们称为“宣传鼓动能手”。

谭平山和谭植棠在北大时经常把《新青年》《新潮》《政衡》等杂志寄回给在广州当教师的谭天度阅读,使谭天度较早接触了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同时,谭植棠还把这些书籍寄回高明东洲高等小学,让家乡母校的师生们较早接触了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

谭天度是高明区明城镇七社村青玉坊人。父亲是个秀才,早年在家乡当私塾教师,后到福建谋生。谭天度7岁时父亲因病早逝,由知书识礼的母亲梁瑶抚养成人。7岁进入私塾读书,毕业时遇上东洲高等小学招考新生,他参加了考试,在200多位考生中以第一名成绩被录取入读该校。四年后毕业,考入了广州高师附中。两年后毕业,为了早日出来工作养家活口,他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学制两年的广州高师图画手工专科。毕业时才20岁,先后在高师附中任教。谭天度是一个热血青年,他把从谭平山和谭植棠寄来的书刊中领会到的新思想新文化积极向自己的学生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的学生中有区梦觉和陈铁军。这两位学生在谭天度的宣传影响和引领下,后来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谭平山和谭植棠、陈公博1920年夏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回到广州,谭平山在广东高师当哲学教师,谭植棠在广东高等法政学校任教,兼教广东高师课程。他们发现广东的群众运动比不上北京那么高涨,他们又觉得广东是个有革命传统的地方,近代史上出名的革命家洪秀全和孙中山以及改良运动家康有为梁启超都是广东人,现在他们应该为革命运动的高潮做舆论准备和发动工作,于是三人决定自己筹资出版一份独立的有别于当时其他报纸的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报纸,取名《广东群报》。这份报纸的创刊号还发表了陈独秀《敬告广州青年》一文,起了很好的宣传鼓动作用。这张报纸被《新青年》称为“中国南部新文化运动的总枢纽”,不但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在这份报纸上发表了不少文章,而且谭天度一开始就参与了该报的筹办工作并担任校对和撰稿人。这份报纸后来被定为广东共产党组织的机关报。这份报纸除了在广州发行外,也寄往各县,其中高明东洲高等小学每期都收到几份。

早在谭平山他们从北大回广州经过上海时,谭平山曾接受陈独秀对他的嘱托,要他在广东组建共产党的组织。陈说:“我在上海已经与一批学者、教授以及先进青年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李大钊在北京也已经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你回到广东后,要注意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活动,条件成熟时就成立广东共产主义小组,或直接成立共产党广东支部。”谭平山当时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1920年12月,陈独秀受广东国民政府邀请南下广东担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他来广东后,提议谭平山担任教育委员会副委员长。陈独秀来广州后亲自参与广东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工作。当时,谭平山、谭植棠和陈公博经常去他的住处广州九曲巷的“看云楼”探望他,大家商谈在广东建党的事情。陈独秀说:“孙中山把广东作为革命和改革的策源地,他现在已经建立了大元帅府,现在我把广东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希望你们为广东发展革命形势出一份力量。”他们一致批判和抵制了广东当时有一定影响的无政府主义思潮,一致同意决定建立广东的共产党组织,担负领导广东民众运动的任务,谭平山、谭植棠和陈公博一致同意陈独秀起草的党纲,都表示要成为第一批党员。就这样,四个人一致赞同组成了广东共产主义小组,选举陈独秀担任书记。谭天度这时由谭平山引领参加了小组的活动。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广东共产党小组派出陈公博前往参加。中共一大后,陈独秀辞去在广东的职务,到上海主持中共中央局工作,广东的共产党组织由谭平山主持工作,他宣告中共广东支部成立,大家选举他担任中共广东支部书记。1922年春,中共广东支部吸收了阮啸仙、刘尔崧、杨匏安、周其鉴、冯菊坡、张善铭、杨殷、梁复燃、彭湃、王寒烬、黄学增、谭天度等人加入,使广东中共党组织得以不断壮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