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关于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的问题,于1952/53学年在教育界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在综合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主张使综合技术教育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学科领域里,另一种观点主张把综合技术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一个方面限定在传统的普通教育学科教学的范围,特别是数学和自然科学教学的范围。这两种观点,后来在综合技术教育的实践中成功地达到了互相妥协,以致民德综合技术教育既是作为普通教育一个方面的综合技术教育(Polytechnische Bildung als Aspkt der Allgemeinbildung),又是作为普通教育一门学科的综合技术教学(Polytechnischer Unterricht als Fach der Allgemeinbildung)。但不管是综合技术教育,还是综合技术教学,其根本意图都是要把综合技术教育更深入地纳入普通教育。其出发点是,相信数学和自然科学教学对于技术方面的智力开发的意义日益重大,数学和自然科学教学可以与专门知识的描述结合起来介绍生产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即生产过程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民德教育家们认为,这样,原则上可避免数学教育、自然科学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相互割裂和对立,也可避免物理学变为机械学、化学变为工艺学、生物学变为农业化学等专门化倾向。由此得出结论,自然科学既可以其专门科学一般化的方式又可从其综合技术应用的角度加以讲授。在这样的条件下,便有可能考虑到自然科学与生产过程之间的各种关系,就是说:一方面,生产过程可作为自然科学问题的出发点来加以描述;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可作为解决技术问题的原理和手段和作为实现技术措施的模式和要求来描述。这就是说,在系统传授自然科学学科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要介绍科技进步的主要倾向,从而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如何地越来越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因此专家们认为,从综合技术教育的角度进行数学和自然科学教学,有助于有效地发展学生对技术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学生同技术建立一个最佳的和积极的关系,并认识技术进步中人的决定因素[1]。
向学生介绍生产过程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原理,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和训练他们科学的技能和技巧又为发展他们在技术方面的技能和技巧提供了决定性的前提。据认为,从综合技术教育的角度进行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教学中,学生应掌握的技能和技巧包括如下四方面:
1.测量的技能和技巧;
2.运用数学仪器的技巧;
3.实验的技能和技巧;
4.运用科技文献的技巧。[2]
民德教育家们认为,作为普通教育一个方面的综合技术教育不仅与数学和自然科学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社会科学学科(如公民课、地理课等)和艺术学科也有关系,它们都是在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个性方面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方面。比如,在艺术活动中要求发挥人的创造能力,因而在艺术活动的同时,对于技术活动特别重要的一些素质也得到了发展,例如完美无缺地掌握技术本身,严格的思想纪律、毅力,对创造活动的批判分析态度,以及精确性和目的性等[3]。(www.xing528.com)
除了作为普通教育一个方面的综合技术教育外,民德教育家们认为还必须在一个独特的学科领域里开展综合技术教育,即综合技术教学。并认为,这种综合技术教学应具有5个特殊的功能,指出,当时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于如何严格按照这些功能来发展综合技术教学。这5个功能就是:
1.实施在整体的技术结构和技术关系方面的入门教育,介绍生产过程中复杂的技术基本原理。
2.完善、深化和巩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认识,训练这方面相应的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思维的一种积极的、乐于探讨问题的态度和兴趣。
3.通过在实现技术任务过程中个性的培养来培养从事技术活动的能力。
4.提出一些复杂的技术任务。在这些技术任务实现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有效的教育措施使学生懂得技术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方面应用性,使他们理解技术、经济、政治和道德的统一性,并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5.利用综合技术教学对企业的密切联系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和职业定向教育[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