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史:合理化职业训练及基础学科采用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史:合理化职业训练及基础学科采用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基础学科和基本职业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设计出来的。这些职业采用1959年后在拟定新的基础训练方案时,曾偶尔运用过的“基本职业”这一名称。1968年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为职业专业委员会确定了制定训练辅助手段的准则,并把基本职业的设计提到了中心地位。为此,在基本职业内容的界定方面,从教学计划理论角度为职业专业委员会确定了新的处理方法。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史:合理化职业训练及基础学科采用

职业基础学科和基本职业是1958年以后设置的职业基础训练的进一步发展,并于70年代初取代了职业基础训练。这一重大的改革,其根本出发点是使职业教育适应正在普遍加强起来的科技革命形势,使职业训练的目的、内容和方法适应本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制度。因为,人们意识到,在科技革命的过程中,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学科,日益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对一个国家的生产水平起决定作用,并影响到生产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同时,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生产过程对劳动力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要求也在变化。民主德国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较高的一个国家,自动化、化学化、核能、控制论数据处理等也日益决定生产的发展趋势,生产领域和服务领域都将被卷入自动化的浪潮。在这种形势下,对于民主德国来说,如其他一切高度发展的工业国家的情况一样,职业教育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训练具有高度应变能力的、适应现代技术和现代工艺要求的专业工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国际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加强职业训练中理论训练的成分;2.发展专业面宽、内容上反映科学和生产的结合和分化过程的训练职业;3.加强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职业基础学科和基本职业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设计出来的。

一、职业基础学科

职业基础学科是从1968年9月1日开学的新学年开始逐步地按不同职业有区别地推行的。其中最基本的三门是技术基础学科,即电子学基本原理、所谓BMSR技术[2]基本原理、数据处理基本原理。这三门技术基础学科的根据是,由于科学日益渗透到生产过程中及与此联系的生产过程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的以科学为基础的那部分活动的比重也不断增长。人的本来直接在生产和劳动过程中起作用的许多功能越来越为技术手段所取代,结果,生产越来越受客观的技术经济学参数的制约。关于引起物质技术基础根本性改变的因素的分析得出结论,电子学、BMSR技术和数据处理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和自动化的基础[3]

除上述三门技术基础学科外,1972年把原有的一门职业理论学科企业经济学也列为职业基础学科,1977年职业基础学科中又加进一门社会主义法律,从而职业基础学科增至5门。自1970年起,三门技术基础学科被列为所有以十年制中学毕业为条件的各门训练职业中理论训练的组成部分。

在三门技术基础学科中,两门与以前的职业基础训练有联系。BMSR技术属物理教学领域,与任何一门职业训练有关。电子学可与电工学联系,后者本来在不少基础训练的职业理论部分都有设置。新的职业基础学科在课程表上取代了数学、自然科学、德国语言文学和俄语等普通学科的位置。为这些学科的教学设置的专门教室,于1968年后可以被用来进行新的职业基础学科的教学。此外,还专门为三门技术基础学科的教学设置了所谓联合教学研究室(Kombinierte Unterrichtskabinette)。以前担任数学—自然科学教学的教师,部分地经过继续教育后担任新的职业基础学科的教学任务。

技术基础学科在课时量安排上并不如以前的数学—自然科学等普通学科那样要求在所有训练职业中都相同,而是在不同的训练职业里有不同的安排。从下表可以看出,在为十年制中学毕业的学徒提供的总共三组训练职业中,只有在第一、第二组里对各该训练职业领域具有典型性的一门基础学科占有明显多的课时量,而在该组训练职业里的另两门技术基础学科及第三组中所有三门基础学科均未超出三个教材领域中任何一个领域的课时量。

表12-1 自1977年起技术职业基础学科的教学课时数 (括号里是1970年规定的课时数)

引自:Dietmar Waterkamp: Handbuch zum Bildungswesen der DDR,1987,S.205.

1983年在三门技术基础学科中加进了一些自动化工艺学重点,如微电子学重点、机器人技术重点和电子操纵与计算技术重点。这一变化,导致1984年把三门技术基础学科合而为一,一门单一的技术基础学科,名为“自动化基本原理”。其课时数为108个,少于第一和第二职业组的三门技术基础学科的总课时数。课时减少之所以可能,因为1984年或1985年生效的十年制中学综合技术教学中“社会主义生产入门”的新教学计划已包含有微电子学和自动数字操纵重点。

职业基础学科的教学计划由中央职业教育研究所制定。该研究所还为职业基础学科的教学制定所谓教学用品复合体(Unterrichtsmittelkomplexe),由学生学习参考书、工作刊物、编好程序的教材、直观图表、幻灯片系列、投影膜、影片、模型、原始资料和实验定律等组成。这些东西是根据国家装备标准规定在专门学科的教学研究室(Fachkabinette)里所必须具备的。

二、基本职业

1968年6月11日以人民议会决议的形式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发展职业训练基本原则》里强调,在科技革命及与此联系的进一步劳动分工的过程中,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训练职业,即所谓基本职业。基本职业将来应当在职业训练中占有主要地位。在基本职业中,应介绍有亲缘关系的各种生产和劳动过程的数学—自然科学、技术、生产组织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Arbeltsverfahren)。[4]基本职业是1959和1962年设置的职业基础训练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关于改革职业基础训练的最初设想来自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当时,在一部分十年制中学已实行了职业基础训练并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计划。科学工作者们为避免若干门近亲职业训练内容相加,代之以介绍共同的技术和工艺学基础,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设置一些新的职业。这些职业采用1959年后在拟定新的基础训练方案时,曾偶尔运用过的“基本职业”这一名称。1968年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为职业专业委员会确定了制定训练辅助手段的准则,并把基本职业的设计提到了中心地位。为此,在基本职业内容的界定方面,从教学计划理论角度为职业专业委员会确定了新的处理方法。

新设的基本职业就是为了消除训练职业过于狭隘的专业化的缺点,通过广泛细致的职业分析,把技术上和工艺学上具有亲缘关系的职业一体化结合起来而构成的一种新的训练职业,因而它具有多种职业共同的基本要素,并可分化出多种专业化方向。在基本职业中,通常在训练的最初阶段向青少年介绍该基本职业所涉及的所有各门职业共同的内容,然后是涉及若干门训练职业的技能训练,最后是训练仅对个别训练职业所典型的要素。它的优点在于,通过教材一体化结合,把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基本知识上,从而避免了教材膨胀,节省了训练时间,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设计基本职业的依据是对现有职业的分析,它描写关于当前劳动过程、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操作方法,但扩充了那些面向未来的工艺学内容,这些内容来自德国科学院对逐门科学的预测研究,经济领导机构的经济预测,企业在合理化过程中、在劳动与工资局领导下为个别劳动岗位制定的所谓劳动分类。如此扩充了的职业分析,在可能的情况下被组合起来,并以表格的形式列为技术组织条件、工种和知识三个栏目。所选职业按此三栏及其次一级标准所作的表格式比较表明,哪些项目对几种职业是共同的,哪些是非共同的。在此基础上,可以一方面选择可考虑结合为一门基本职业的那些职业,另一方面可以决定,哪些内容被算作基础教育,哪些内容被列入职业专业化。(www.xing528.com)

基本职业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它的训练内容是从科学、技术、工艺学、生产以及社会发展的预测和前景中推导出来的。决定这些内容的因素首先是采用相同和相似技术和工艺学的生产与劳动过程,而不是相同的原材料和产品。原有的许多训练职业的训练内容由于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越来越趋于一致,这一发展导致一些基本职业的产生。并且,这一倾向随着整个生产过程进一步机械化和自动化而得到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这种变化,对于日益复杂化的机器、成套设备及其调节与操纵、维修、保养的专业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训练维修、保养的专业力量的基本职业也随之得到发展,其数目和重要性也不断增长。

第二,基本职业承担直接建立在十年制中学普通义务教育基础上的职业基础教育。这种职业基础教育本身以基础宽广的职业理论为特征,目的在于使青少年掌握在技术—工艺学方面和经济学方面相似的各种生产和劳动过程。

第三,与其他训练职业比较,在理论与实践训练内容的比例上,更倾向于加强理论方面。

第四,在基本职业的训练内容上,新设的职业基础学科占有决定性的位置。

基本职业的训练,是1968年9月1日新学年开学之日开始实行的。最先在学徒训练中采用基本职业的是冶金、金属加工工业和建筑业的企业。最先采用的基本职业有5门,即:1.钢铁生产冶金;2.钢铁成形冶金;3.金属切削;4.建筑;5.数据处理。

1969年9月1日新学年开学之日开始,在高压电流技术、数据处理设备维修与保养及BMSR技术使用方面的装配和保养等领域里实施另一批基本职业的学徒训练。迄止1970年,基本职业增加到28门。由于基本职业在其结构上与其他带有多种专业化方向的职业已无明显区别,1985年另有70门带有多种专业化方向的职业采用基本职业的名称。至此,基本职业的数目增至98门。

随着技术基础学科和基本职业的采用,注重可迁移内容的职业理论教学在职业教育中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以致承认其毕业生具有进工程师学校和经济专科学校的入学资格,专科学校的入学考试也就失去了必要性而被取消。从此,职业教育与专科学校教育一起构成了一条通向高等学校独立的职业定向途径。不过,这条途径并不如1946年设想过的那样通过普通教育学科的教学来实现,而是通过加强职业理论教学来实现。

实践表明,基本职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的教育要求超越了现有技术条件和经济界的期望。受完基本职业训练的年轻人还不能立即达到专业工人的标准,他们还需要有一个通过实践熟悉工作的过程。因此,基本职业的数目自1971年起不再增加。在1977/78学年教学计划修订中,职业理论教学的时间比重缩小了,职业实践训练在安排上更照顾到了企业的特点。

[1] 1960/61学年初,扩展中学所有各年级以生产教学日的形式与十年制中学一样实行职业基础训练。

[2] Betriebs-, Meβ-, Steuerungs-und Regelungstechnik之缩写,汉译为动力、测量、操纵和调节技术。

[3] Hartmut Vogt:Bildung und Erziehung in der DDR,1969,S. 228.

[4] Hartmut Vogt:Bildung und Erziehung in der DDR,1969,S. 2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