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史:改革职业训练内容的第二节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史:改革职业训练内容的第二节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6年,在全国职业培训局下属的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领导下,进行了职业训练内容的改革。70年代初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代替职业基础训练而采用职业基础学科和基本职业的训练。1965年后,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们批评这种偏重企业经济目的、偏重实践的倾向是目光短浅并加以否定。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年轻的专业工人能在训练结束后立即参加有效的劳动。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史:改革职业训练内容的第二节

随着从1962年开始职业教育中的职业基础训练转移到中学教育中,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变为并列关系,便出现了两种教育形式之间竞争的局面。明显的表现是,职业教育工作者们力图使普通教育中的自然科学教学服从于职业理论教学或纳入职业理论教学中。这种竞争状态又随着1966年普通教育中取消职业基础训练而结束。此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界线分明了。职业教育也摆脱了普通教育学科的教学,并得到至少两年训练期的时间保证。在领导体制上,再次脱离国民教育部而设自己的中央管理机构全国职业培训局(1970年升格为职业教育国务秘书处)。1966年,在全国职业培训局下属的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1973年改称民主德国中央职业教育研究所)领导下,进行了职业训练内容的改革。

1958年后开始出现、1960年后广泛设置的职业基础训练,自1963年起遭到了职业教育工作者们的批评。它的主要问题在于两方面。首先,人们认为,职业基础训练的内容是由若干门近亲职业的内容相加而成的,这样,便增加了规定学习的劳动技术的总量,扩大了技能训练的范围,孤立地从一种技术转到另一种技术,因而增加了教学中的负担和难度。其次,职业基础训练促使某些企业放弃传统的符合于教学要求的教学工场(或称教学车间)训练,而采用生产现场的车间里的生产技术,以便按照企业本身的目的通过生产活动来培训艺徒,并增加艺徒生产的收益。这样,造成了教学工场工艺学上的落后状态。

70年代初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代替职业基础训练而采用职业基础学科和基本职业的训练。与职业基础训练相比,职业基础学科和基本职业不是若干训练因素相加,而是各种具有迁移可能性的职业因素构成新的统一的一体化结合,也就是把若干门有亲缘关系的职业上的学习要求一体化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尤其在职业理论训练中能体现出较大的优越性。相比起来,在专业实践训练中由于企业与企业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就难以体现这种优越性。

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曾经有过几次变化。1963至1965年间,当职业教育的管辖权掌握在经济领导机构手里时,教学工场的劳动方式要适合企业工艺学的思想占主要地位。企业里的许多职业教育工作者力求取消工场教育学,主张用现代化技术装备教学工场,让教学工场部分地达到现代化,并让学徒运用流水作业的操作方法直接为企业生产产品。

1965年后,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们批评这种偏重企业经济目的、偏重实践的倾向是目光短浅并加以否定。这时,强调科技革命形势,强调预测的重要意义和教育领先的必要性,并要求职业教育适应时代的前景。这种观点,构成了要求提高职业教育理论水平和要求通过科学机构来指导职业教育内容改革的背景。人们认为,决定职业教育内容的因素不是当前的生产和生产技术,而是15至20年内将要达到的那种水平上的生产和工艺学。认为代表当前发展方向的是自动化、数据处理和化学化。专业工人的劳动应朝工程技术工作方向发展。因此,职业教育要提高理论水平,关键问题在于实行一种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特别是建立在数学—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学基础上的职业基础教育和拓宽职业的专业面。

这种思想,在1968到1970年的教学计划改革中得到了贯彻。教学计划改革的主要成果是明显扩充了职业理论教学的比重。根据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们的观点,可以首先通过理论的途径提前讲授未来工艺学的要求。理论训练(包括普通教育与职业理论训练)与实践训练之比,在基本职业中平均为1∶2,在大多持续1年半的基础教育里,比例关系是1∶1。为贯彻这种理论训练,特设立了有关学科的教学研究室(Unterrichtskabinette)。(www.xing528.com)

但教学计划的实施遇到了很大阻力,偏重眼前经济效益的企业领导对教学工场现代化持冷漠态度,因为这种职业实践训练并不适应企业的现实条件,学徒在完成训练后往往还需要有一个熟悉企业劳动的过程。因而1970年统一社会党纲领里又强调职业实践训练的重要性,要求实践训练在更大程度上纳入企业生产过程并限制教学工场和实验室的作用,提出学徒在训练结束前两个月应完全达到专业工人的标准,并在训练最后两个月中确定未来的工作岗位。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年轻的专业工人能在训练结束后立即参加有效的劳动。这种从企业特点出发的训练还有助于密切学徒与企业的联系,稳定学徒在训练结束后留在企业里服务的思想。由于这一变化,1971至1975年间基本职业和技术基础学科的数目被限制在适当范围。在训练实践中,教学计划失去了权威性,企业往往不执行或任意修改教学计划。

为避免这种混乱现象,1975年民德中央职业教育研究所阐明了教学计划的纲要性,允许企业根据各自的具体条件改变教材或活动内容的编排顺序,允许补充某些新的要素。为防止教学计划权威性的丧失,中央职业教育研究所1977年9月1日和1978年9月1日提出了新的教学计划,从加强实践教学出发调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明显缩小了理论训练的规模。职业基础学科的理论训练时数平均减少了大约26 %,包括普通教育的教学在内的理论教学与职业实践教学之比,各个不同的职业分别在1∶1.5和1∶4之间。按所有职业平均计,职业实践训练的比重占总的训练时间的65%至70%。

80年代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学有所发展,特别是微电子学的应用,工业机器人的投入使用,工艺过程过渡到电子操纵机器和设备,电子计算技术的采用等日益改变劳动的内容。在这种形势下,职业教育国务秘书处再次着手一切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调整了基础教育与专业训练的比例关系。

这次修订教学计划,与60年代后期的一次不同之处是,那时占主要地位的一种看法是,科学技术革命将导致普遍提高智力要求,而在这次改革中,民德中央职业教育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们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将只对一部分职业发生影响。科技进步对这些职业中的智力要求不完全是提高,部分地区也将降低。科学家们预言,传统的技术在许多领域里将继续存在和发生作用。即使是1990年后,一部分专业工人的劳动岗位将根本不需要专业工人的技能,估计这部分劳动岗位,在不同经济领域分别在11%至23%之间。由于在科技进步对职业教育影响的问题上的这种谨慎的估计,在教学计划革新中不能不慎重考虑传统训练内容的取舍程度的问题。因此,在这次修订教学计划中,基础教育部分未发生大的变动;在专业教育方面,以传统处理方法为根本,新的工艺仅作为传统处理方法的补充来学习。许多专业工人职业加强了基础训练之后的专门化方向的分化。约有半数以上专业工人职业设置了各种专业化方向(约600个)。对于这些职业,中央职业教育研究所让职业专业委员会有自由处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时间比重的安排问题,以致专业教育的比重在必要时可以扩大。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在25%∶ 75%和60 %∶ 40%之间。职业实践训练的时间比重也可以扩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关系规定可以在21%∶79%至36%∶ 64%范围之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