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后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建

战后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建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代表德国职业教育传统的、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训练密切结合的“双重制”学徒训练在战后东德出现了变化。职业教育集中在学校部分之所以可能,因为这时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上从属于力求将职业教育纳入统一学校目标的德国国民教育管理处。至1949年秋,这种学校已发展到251所,企业职业学校后来发展为民主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主要的一类职业训练机构,并取代了传统的部分时间制职业学校。

战后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建

代表德国职业教育传统的、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训练密切结合的“双重制”学徒训练在战后东德出现了变化。战后初期的状况是:一方面企业训练机构在战争中遭到了严重破坏,许多企业关闭,有的已毁于战火或被拆除,用于训练的车间、机器、工具、工作材料及必要的教材都发生困难;另一方面,随着战时生产的结束和经济结构的转变,迫切需要解决许多人的转业训练和大量青少年的待业训练问题。因此,尽量动员当时还存在着的一部分职业学校利用本身的训练条件独立承担训练任务,这就是说,要求这些职业学校除了承担职业理论训练外,同时承担本来应在企业的教学工场或生产工场(或车间)里实现的职业实践训练任务。从而确立了东德职业训练发展的基本方向。1946年《关于德国学校民主化的法律》的目标是要尽可能使所有青少年享受高中水平的教育。因此,法律颁布后,职业教育加强了普通教育的职能,即把职业教育与专科学校教育联系起来,扩充为一条由职业教育到达高等教育的途径,与另一条通过普通中学教育到达高等教育的途径并行,两条途径价值地位相等。这条途径主要是通过增加职业学校教学量来实现的。1946年职业学校教学计划中每周教学时数增加一倍,达12至14课时,教学科目分两类:一类是在八年制基础学校基础上提高了程度的普通教育科目,即数学自然科学德语体育和一门选修外语;另一类是职业理论教学的科目,有专业常识、专业计算、原材料学和企业经济学,并设与职业理论教学相适应的职业实践课。同时,为实践课的需要,开始设职业学校的教学工场,这样便把职业教育集中在学校方面。职业教育集中在学校部分之所以可能,因为这时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上从属于力求将职业教育纳入统一学校目标的德国国民教育管理处。

1948年后,随着发展经济的两年计划和五年计划的实施和对熟练工人需求的不断增加,经济部门对职业教育的期望也日益增长。因此,除了原来的职业学校在数量上有很大发展外,1948年开始在国营企业苏联股份公司建立了一种新的职业训练机构,即企业职业学校。这种学校有利于把学徒的理论训练与企业实现经济任务密切结合起来,并且把部分在企业教学工场、部分在企业生产现场所进行的职业实践教学放在主要地位,而企业职业学校中的职业理论教学起配合和支持职业实践教学的作用。至1949年秋,这种学校已发展到251所,企业职业学校后来发展为民主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主要的一类职业训练机构,并取代了传统的部分时间制职业学校。(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