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预备教育不是职业教育本身,而是学生在选定某一训练职业前或就业前所受的预备教育。具体说,它是正式的职业教育开始前对青少年实行的“劳动学”教育和职业定向教育,目的是为他们合理选择职业或职业领域作好准备,并培养他们随后受职业训练所需的技能。所谓受职业训练所需的技能,就是指受一门训练职业的训练所必须具备的认知,运动和情绪等方面的个性特征的总和。职业预备教育就其内容来说,主要包括文化技术和通常的普通教育内容的训练,以便为随后的职业训练打好基础。
职业预备教育有两种形式,即由普通学校实施的职业预备教育和职业学校实施的职业预备教育。前者通常由主体学校实施。因为其学生大多要走职业教育和就业道路的,所以它的任务除了实施普通教育外,就是为学生离校后受职业训练作准备。在少数情况下,实科学校也担负职业预备教育的任务。由职业学校承担的职业预备教育,通常是一年制的全时制课程,故采用“职业预备教育年”这一名称。
由普通学校实施的职业预备教育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通过“劳动学”课进行技术、经济、社会生活的初步教育;另一方面是职业定向教育。
一、“劳动学”课程
1.“劳动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劳动学”课程是随着60年代联邦德国的国民学校改组为主体学校而开始设置的。在设置“劳动学”课程方面,德国教育委员会(存在到1965年)、文化教育部长会议以及教育界、经济界有关人士先后提出了各种建议与方案。这些建议与方案是决定该课程之性质、任务、内容、组织形式等的重要依据。“劳动学”的设置,体现了主体学校为学生以后的职业训练作准备的基本职能。它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被创建起来的:科技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和生活领域的变革,使青少年将要踏进的劳动世界变得复杂化和难以捉摸。为使青少年在选定一门职业、进入劳动世界之前能够先熟悉一下现代职业世界和劳动世界,了解社会经济的现实和要求,了解劳动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及职业结构和门类的变化,使他们适应自己所面临的以生产技术化、工业化和合理化为标志的现实生活,具备随时应付职业变动的灵活机动(flexibel )、随机应变(mobil)和可任意支配(disponibel)的能力等等,必须预先使他们初步了解现代职业世界和劳动世界、经济现实、社会结构及政治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由此出发,教育的基本任务应包括:①实施合乎时代要求的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的初步教育;②实施关于现代劳动世界和经济世界的入门教育;③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职业的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与劳动世界、职业世界和经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社会政治关系。这些任务,应由“劳动学”课程加以解决。这些任务,既要求作为主体学校各门学科的一般原则来贯彻,同时也要求通过个别专门学科或学科组合来实现。因此,“劳动学”课程正如前苏联与东欧地区实行的综合技术教育一样,既具有一定的学科内容,又是各门学科所遵循的教学原则。
2.“劳动学”课的形式和具体安排。
“劳动学”课采取的组织形式、名称和具体安排各州不大一致,这里以北威州为例略作介绍。
在这里,“劳动学”课称“经济世界和劳动世界入门”,由技术、经济理论和家政三门学科组成,并以经济世界和劳动世界侦察和学生实践两门课为补充。此外,还有自然理论、自然常识、算术和几何、历史、政治教育、地理、德语等课与之配合。1975/1976学年开始在第7至9年级教学计划里把“劳动学”列为必修课,每周3课时,其中经济理论1课时。技术和家政采用分段教学。在经济世界和劳动世界侦察中,学生可以个别地或按小组访问生产场所、商号、服务性企业和社会机关。实践课的组织形式与此相仿,在第8年级下学期或第9年级开头以3至4周的时间开展活动,实践的场所可以在生产企业、商店、事务部门、服务性企业、国家机关等,有时也可以在农、林或园艺等企业进行。
技术课的教学目的在于:①发展技术思维(包括技术设计思维、技术功能思维和技术经济思维)和技术设计、技术操作的技能和技巧;②培养技术的美学方面的认识能力;③培养从社会文化角度和历史角度对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看法。
教学内容有:①制作和处理技术(普通工艺学方面),包括造型和分合;②技术力学(建筑工程方面)包括固体力学、强固理论;③机械学(机械制造方面)。教学内容除这三方面外,还涉及其他许多方面,如材料学与材料检验、电工学、热力学、测量—操纵—调节技术、技术制图等,教师可以在适当的限度内把这些内容同上述三方面内容联系起来讲授。
经济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①使学生获得参加经济领域工作的能力,学会批判地检验自己生活领域里的经济事件的各方面影响并能够自觉地处理事情;②使学生了解经济、社会和政治事件之间以矛盾冲突为基本标志的相互依存关系。经济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在主体学校各年级里的安排是:
第5年级:①需要(需求、需要,商品、服务);②经济。
第6年级:由家政课代替经济理论课。
第7年级:市场、价格、货币。
第8年级:经济周转及人在经济周转过程中的地位;商品和货币流通;生产因素;积累和投资;收入;分配;作为经济关系调节器的合同。
第9年级:经济体系和经济制度。
家政:家政课原来仅为女孩子开设,通过这门课来传授食物烹饪和配制、住房和衣物的料理、婴幼儿的护理保健等知识和技巧。后来,家政课的含义和职能有所发展,人们把家政同整个国民经济联系了起来,把它看作一个社会经济单位,人们共同生活的一个领域。在家政课中,也补充了劳动和企业经济问题及消费问题,并且,家政课被作为男女学生共同的基础学科来设置,目的在于使他们获得关于家政管理、家政的劳动组织及协调共同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此外,家政课的目的还在于发展和促进学生关于互助和创造性分析社会变化的行为方式,发展他们适应私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生活景况的能力。(www.xing528.com)
按照州统一的教学计划,各年级家政课的学习课题作如下安排:
第6年级:家政课的初步经济理论入门,包括①家政管理的初步知识,例如:家政管理上对食物的需求、食物的供应和购买、食物的来源和加工、广告等。②学会初步的食物加工技术:在食物加工中劳动设备的有效使用,煤气灶或电灶。
第7年级:经济理论代替家政课。
第8年级:初步的家政管理理论入门:配制食物的工作过程,配制食物的技术,工作位置与工作安排,钱的使用。
第9年级:第一学季(作为女生的必修课):作为生活领域和经济单位的家庭家政:①家政的经济理论:作为经济单位的家庭家政。②家政职业常识:主妇与职业。第二学季:家政工作范围内的人的营养:合乎生物学标准的饮食,不同劳动要求下的营养,不同年龄的营养,生活资料规律。
二、职业定向教育——企业侦察
职业定向教育由联邦劳动局及其下属机构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共同承担。它包括的内容很多,由联邦劳动局一方承担的工作有:提供职业信息,进行职业启蒙教育、个别咨询、训练位置或工作位置的介绍等。学校教学中的职业定向教育有职业选择课、企业侦察和企业实践。这里仅就企业侦察略作介绍。
企业侦察(和企业实践)既与“劳动学”教育密切联系,同时又是职业定向教育的组成部分。
企业侦察(Betriebserkundung)亦称经济和劳动世界侦察。这是为学生初步接触和观察劳动世界或企业现实而特别安排的一种教学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观察活动,而必须事先经过充分准备,通过适当的形式,提出一系列经过周密思考的问题,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以便最后解答事先提出的各种问题。企业侦察实现职业预备教育职能的好坏程度,正是取决于这些问题提得是否恰当。
企业侦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出发点,如:了解工艺技术的发展状况,了解企业生产或业务活动的规模,了解企业成员的各种职能等等。根据不同的侦察侧面,企业侦察有5种基本形式:①社会学方面的侦察;②经济学方面的侦察;③工艺学方面的侦察;④消费者方面的侦察;⑤劳动位置的侦察。各种形式的侦察均需遵循一定的步骤、方式和规则,以保证取得理想的结果。
经过职业定向教育,学生在普通学校义务教育结束时,便具备了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教育途径的基础。这时,根据自己的权衡,可以从以下几条途径中进行选择:
①进全时制义务教育后的普通教育学校;
②进全时制义务教育后的职业教育学校;
③受一门训练职业的训练,可以先通过职业基础教育年的某一职业领域的训练,或直接受一门具体职业的训练;
④在尚未具备受职业训练的能力的情况下,参加某种职业预备教育措施:或参加职业预备教育年的学习,或参加劳动局办的某种训练班学习;
⑤放弃进一步的学校教育或职业训练而直接就业。
如果选择了受“双重制”职业训练的途径(即上述第三条途径),通常要经过训练企业的筛选过程,主要方式是合格考试和个别谈话。在合格考试中,通常采用各种测验程序,大多为能力测验,少数也有品格测验。在测验中以知识测验和基本知识(计算/德语)测验为主。个别谈话亦称“获得印象的谈话”。这种谈话,有助于企业对申请者作出评定。在谈话中,系统的或视情况而定的行为观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行为观察的范围是:接受新事物的敏感性、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理解力、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包括职业动机和私人或家庭状况的表述。有时还需了解申请者的与职业无关的个人爱好和倾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