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镰仓时代:武家政权开启与宗教遗存

镰仓时代:武家政权开启与宗教遗存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1186年,源氏家族的源赖朝在镰仓设置幕府[1],开启武家政权时代。镰仓时代作为连接藤原时代与足利及德川时代的过渡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宗教式的保留使得镰仓时代的诗人们缄口沉默,但绝不要因此就以为那个时代的日本女性没有受到爱慕。镰仓时代精致的青铜佛像同样也散发着人性的柔光,这一特点在奈良和藤原时代较为抽象的青铜造像中都寻不到踪迹。

镰仓时代:武家政权开启与宗教遗存

(公元1200年至1400年)

公元1186年,源氏家族的源赖朝在镰仓设置幕府[1],开启武家政权时代。日本人的生活进入新阶段,其主要特征一直延续到明治维新时期。

镰仓时代作为连接藤原时代与足利及德川时代的过渡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封建地方权利观念与个人意识的全面发展是这一时代的特征。有意思的是,正如所有过渡时期一样,这一时期出现了各方面的发展,但这些发展都在孕育之中,须等到下一个时代才会看到其开花结果。个人主义观念在贵族统治衰败的废墟中苦苦挣扎着试图表达自我,从而开辟了一个英雄崇拜与英雄浪漫主义的时代,其时代精神与欧洲骑士时代的个人主义精神颇为类似。对于女性的崇拜因东方的礼教观念而受到限制。这一时代的宗教则由于净土宗的自由和轻松,不像西方过分威严的罗马教廷那样,实行严苛的禁欲主义,以铁链束缚人的道德意识。在地位高贵且大权在握的镰仓源氏家族的统领之下,整个国家分为诸多封建领地,各地方领主和武士都会在自己的领地确立一位核心人物作为象征男性气概的最高典范。原本生活在箱根地区、骁勇朴素且思想单纯的所谓“东夷人”大量拥入日本全国各地,将因藤原时代过度讲究的形式主义而残存下来的最后一点文弱的女性情结也一扫而光。每一位地方武士都在力争胜过其他所有武士,不仅要在武力上胜人一筹,同时还追求克己、礼让和仁慈,这些美德被视为高于武力,是具备真正勇气的标志。

“知物哀”成为这一时代的箴言,伟大的武士精神随之诞生,武士们将为了他人而牺牲自我视为自己的基本追求。实际上,镰仓时代武士阶层行为规范中的一举一动都明白无误地指向僧侣的规范,就如同印度女性会按照尼姑的方式生活一样。作为军事官员的武士聚集在各自领主,即大名周围,他们也有自己的属下。一些武士在盔甲之外着僧袍,有些人甚至剃掉了自己的头发。兵法与宗教并行不悖,舍身出家的贵族会遵从他的新使命成为武僧中的一员。在武士心目中,自己战场上的主人,无论他是谁,都好比印度人观念中的上师,即精神生活的引导者,对指挥者的忠诚是武士所追求的目标。他们可以为了替主人报仇而不惜献上自己的生命,就像在其他国家,女为夫亡、信徒为信仰之神殉葬一样。

或许这种苦行僧式的激情是导致日本的骑士精神之中缺少了浪漫元素的主要原因。将女性理想化似乎一直都是早期日本人生活中的一个本能反应。日本人不正是太阳女神的后裔吗?只有到了藤原时代之后,带着对宗教情感领域的探索,日本男性对于女性的奉献才采用了真正的东方形式:因为深藏于神殿,所以崇拜之情就越发强烈;因为源头隐秘,所以灵感就越发喷涌。宗教式的保留使得镰仓时代的诗人们缄口沉默,但绝不要因此就以为那个时代的日本女性没有受到爱慕。因为闺房的重门深锁就是面纱遮掩的圣洁世界。西方的游唱诗人大概要从十字军东征之中才能感受到这种神秘带来的力量。不要忘记,他们最拘束的传统只体现在“我的女人”这个含混模糊的称呼之中。无论如何,但丁作为歌颂爱情的诗人,在他为贝阿特丽切所写的诗中,完全是在以东方诗人的笔调讴歌一位东方女子。

于是可以说,这个时代对于爱情而言,是个沉默的时代;不过它同时又是一个英雄史诗不绝于耳的时代。英雄形象层出不穷,其中,源氏家族源义经的浪漫形象巍然耸立,他的一生让人联想起亚瑟王圆桌骑士的传奇,而且同亚瑟王一样,源义经的真实故事也已迷失在诗意的迷雾之中,留给后人无限遐思。有人甚至做出看似合理的推断,称源义经与在他消失于虾夷十五年之后从蒙古开始不凡一生的成吉思汗是同一人。源义经的名字用日语可以念作Ghengi Khei,与成吉思汗读音接近,而且成吉思汗手下一些大将的名字也与源义经手下武将的名字有相似之处。将军执事源范赖也是一个著名形象,他同哈伦·拉希德[2]一样,曾作为僧人孤身一人游历日本考察国情。这些故事篇章带来了冒险文学的兴盛,这一文学形式以英雄形象为中心,文风简单质朴粗犷,与之前藤原时代文雅阴柔的文字形成鲜明对比。

佛教为顺应新时代的要求,不得不向简朴化发展。净土宗思想通过对因果报应的直白表述,深得普通大众之心。新体制下,平民阶层比以往更为活跃,为慑服民众,这一时期首次出现了描述炼狱和地狱恐怖场景的绘画。与此同时,武士阶层接受了禅宗[3]宋朝时期受中国南方思想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宗派)理念,追求通过克己和增强意志力来实现救赎。因而这一时期的艺术既没有奈良时期理想化的完美状态,也没有藤原时代的细腻精致,而是以回归线条的活力、以轮廓来表现气魄和力度为特色。

人物像作为英雄时代的产物,成为这一时期雕塑艺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中值得一提的佳作包括奈良兴福寺的华严宗僧侣像和其他一些作品。就连佛陀和诸天神造像也呈现鲜明的人性化特征,奈良东大寺南大门的金刚力士像便是最好的见证。镰仓时代精致的青铜佛像同样也散发着人性的柔光,这一特点在奈良和藤原时代较为抽象的青铜造像中都寻不到踪迹。(www.xing528.com)

绘画方面,除人物肖像画之外,英雄传奇故事绘本也不容忽视,这些作品通常以卷轴长卷的形式出现,将绘画穿插于文字中间。在这一时期,绘画主题不拘高低贵贱,任何题材皆可入画,因为在这一时期新涌现的个体意识潮流中,贵族特权的形式化拘泥标准已经被抛弃。不过画家们最热衷描绘的还是生机勃勃的动态场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属德川公收藏的伴大纳言画卷中所描绘的精彩街景,或是分别藏于帝室、岩崎男爵和波士顿博物馆的《平治物语绘卷》中所描绘的战争场景。《平治物语绘卷》的作者曾被误认为是庆恩,然而我们至今也无法证实这名画家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地狱草纸》和《北野天神缘起》绘卷中所描绘的地狱场景(这一时代在尚武精神影响下,人们似乎喜好破坏和极其恐怖的场面),让人联想到但丁笔下的地狱。

【注释】

[1]幕府:日本历史上由征夷大将军领导和统治的武家政权,是在日本特有国情下产生的政治体制。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是征讨未开化民族的司令官。这个称号最初被授予战胜平家的源赖朝。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的摄政武官均被称为将军。其中,源氏在镰仓、足利在京都、德川氏在江户(东京)实行统治。(作者注)

[2]哈伦·拉希德(约764—809):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第五任哈里发(786—809在位)。他因征战拜占庭胜利,与法兰克查理曼大帝结盟而蜚声西方,后更因《一千零一夜》的文学化渲染而家喻户晓。

[3]禅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通过自我冥想而了悟佛理的佛教分支,相当于印度的Gnan。(作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