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石窟艺术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佛教石窟艺术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印度佛教艺术的另一特色是石窟艺术。石窟是展示佛教艺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这三大石窟艺术宝库反映了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也反映了石窟艺术从西域传来后逐渐民族化、中国化的过程。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最伟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深刻地反映出印度和西域佛教艺术对中国佛教艺术的影响及其中国化的过

佛教石窟艺术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古代印度佛教艺术的另一特色是石窟艺术。石窟是由僧伽蓝发展成为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佛教石窟文化综合体。印度的石窟分两种:举行宗教仪式的石窟叫“支提窟”,平面长方形,纵端为半圆形,半圆形的中间有一窣堵波。除入口处外,沿内墙面有一排柱子;另一种石窟称为“精舍”,以一个方厅为柱心,三面凿出几间方形小室,供僧侣静修之用,第四面为入口,没有门廊。精舍和支提窟常相邻并存,如阿旃陁的石窟群。

阿旃陀石窟是印度最著名的石窟,它位于温德亚山脉的深山中。大约前2世纪开始修建,至7世纪方告完成。因处于深山之中,人迹罕至,建成后约有1000年鲜为人知,直到近代才被重新发现。石窟开凿在河流旁半圆形的悬崖上,是一个有29窟的寺院。第一窟建于7世纪,是大乘佛教的光辉典范,窟内正前方有释迦牟尼雕像,高约3米,从左、中、右三个方向可以看出佛祖的快乐、痛苦和冥想三种不同的神态。中间有一大窟,四周壁画为500罗汉像,面貌姿态各不相同,喜怒哀乐尽显其中。阿旃陀石窟的佛殿、僧房建筑都有大量精美的绘画和雕刻,集中体现了古代印度艺术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技巧。

两晋之时,内地的佛教艺术多在寺内,而甘凉一带,地多山岭,接近西域,吸收西域的文化,因而开始有因山修龛造窟的。石窟是展示佛教艺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佛教艺术往往通过石窟的雕刻、寺庙的塑像、壁画的彩绘,将佛教人物的各种形象以及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地表现出来,在展示过程中,承前启后,逐步形成完美的艺术造像群体。梁思成指出:

自魏受汉禅,三国鼎立,晋室南迁,五代迭起,南北分立——政潮汹涌,干戈无定,佛教因之兴盛,以应精神需求。中国艺术与建筑遂又得宗教上之一大动力,佛教艺术乃其自然之产品,终唐宋之世,为中国艺术之主流,其遗迹摩崖石窟造像刻画等,因材质坚久之故,得以大体保存至今,更为研究艺术史稀有实物资料之大部。[180]

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勃兴,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佛教传入地,大规模的造窟活动涌现,出现星罗棋布的石窟群,产生了龟兹石窟模式(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高昌石窟模式(柏孜克里克石窟、吐峪沟石窟、胜金口石窟)、凉州石窟模式(敦煌石窟、河西河东石窟)、中原石窟模式(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这些石窟从西向东,遍布丝绸之路沿线,到达丝绸之路的东部端点洛阳。其中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历史长,历经朝代多,以雕刻、壁画闻名于世,可称为中国石窟的历史长卷;云冈石窟是一朝之精华,以完美的石雕艺术闻名于世,可称为中国石窟的佳篇;龙门石窟是继云冈石窟之后开凿的,和云冈石窟是姊妹窟,可称为中国石窟的继篇。这三大石窟艺术宝库反映了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也反映了石窟艺术从西域传来后逐渐民族化、中国化的过程。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最伟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据武周圣历元年(698)李怀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僧人乐僔云游至敦煌城东南的三危山下,薄暮时分,无处栖身,惶惶不安。突然,三危山发出耀眼金光,似有千万个佛在金光中显现。他连忙顶礼膜拜,于是募集资金,在这里开凿了第一个石窟。后来,僧人法良又开凿了第二窟,后又经过历代开凿,现存的莫高窟南北全长1618米,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塑像2415躯,并有大量壁画,连接起来有五六十里长。北朝时期洞窟的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下部为夜叉或装饰花纹。壁画内容主要有:经变,即佛经故事,如西方净土变;本生故事,即释迦牟尼前世经历,如投身饲虎、割肉贸鸽;尊像图,即佛、菩萨、罗汉、小千佛、飞天等;供养人像,即出资修窟人的像。敦煌莫高窟的第120洞,洞窟北壁的大型坐佛台下,有西魏大统四年(538)建造的铭记,洞内壁画纯为中国式,佛塔则属犍陀罗式系统。北壁佛龛的左右,绘有象头毗那夜迦,或三面六臂乘牛坐像,或一头四臂乘鸟像,似为密教题材。西壁有中印手法的佛像和印度式壁画,但这种中印度式的佛教美术逐渐中国化,例如:佛像的衣端部分,西方美术是用浓厚阴影描写,此处则为线画式;天井中央,绘天盖形,虽然样式传自西方,但已有中国化风格。

云冈石窟在山西大同西武周(州)山北崖,始凿于北魏和平元年(460),约终止于正光五年(524)。据说北魏文成帝在太武帝灭佛之后决定恢复佛教,僧人昙曜来到平城,路遇文成帝车队,袈裟被御马咬住不放。文成帝认为马识善人,是天赐高僧,便对昙曜以师礼相待。昙曜建议在武周山开窟五所,获得批准后,主持其事。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千米,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51000多尊,佛龛1100多个。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是在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和融合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所进行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石窟雕刻的题材内容,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故事。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石雕满目,蔚为大观。他们的形态、神采动人。这些佛像与乐伎刻像,还明显地流露着波斯色彩。佛像最大的是第5窟的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宽15.8米,脚长4.6米,手中指长2.3米。第20窟的本尊大佛像制作雄伟,神态庄严,全高14米。这种摩崖大佛的观念极可能是受了中亚梵衍那巨佛的启发,其面容眉毛修长,鼻梁高挺,深目大眼,颇具西洋人面貌的特质。佛像的衣纹写实而自然,多以阳刻的凸线表示,显示云冈艺术是因袭贵霜王朝犍陀罗造像的式样。但雕法朴拙,肩膀宽阔,头顶剃发肉髻,身穿右袒僧袍,却又继承贵霜王朝秣菟罗佛雕的风格。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www.xing528.com)

云冈石窟深刻地反映出印度和西域佛教艺术对中国佛教艺术的影响及其中国化的过程。梁思成、常任侠对此有详细论述。[181]

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市南,伊河自南向北流去,中分二山,东是香山,西是龙门山,望之若阙,故又称伊阙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迁都洛阳前后(493),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诸朝,雕凿不断。从孝文帝迁都洛阳到孝明帝在位的35年时间,是龙门开窟雕造佛像的第一个兴盛时期。这些石窟大都集中在龙门西山之上,约占龙门石窟造像的三分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有古阳洞、宾阳三洞、药方洞等十几个大中型洞窟。在唐代从开国到盛唐的100年间,龙门石窟迎来了历史上开窟造像的第二次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开凿的石窟也多集中在龙门西山,约占龙门石窟造像的三分之二,但武则天时期的开凿有一部分在东山。唐代龙门石窟最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万佛洞、奉先寺大像龛等。据龙门石窟研究所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4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北魏石窟占30%,唐代约占60%,其他时代窟龛约占10%。龙门石窟形制比较简单,题材趋向简明集中,没有敦煌、云冈那种复杂的窟内构造,以一种雍容大度、华贵堂皇的皇家风范出现在世人面前。与早期佛教艺术的神秘色彩不同,龙门石窟越来越呈现出世俗化倾向,在云冈石窟中主像大都威严、冷酷、令人望而生畏,而龙门石窟佛像大多已嘴角上翘,微笑于容,衣饰也由以前的偏袒右肩和通肩式,变成了汉化的褒衣博带式。

唐代最著名的作品是奉先寺卢舍那佛雕像及周围的金刚、力士雕像。“卢舍那”的名称来自《华严经》的东晋译本,这尊雕像告成24年后,新译《华严经》完成,将其译为“毗卢遮那”。此二名是梵文“Vairocana”的略称和全称。后来密宗成立,称毗卢遮那为“大日如来”,奉为本宗的尊奉偶像,“卢舍那”和“毗卢遮那”就变成了两位佛。卢舍那是莲华(花)藏世界的教主,而莲华藏世界是所谓佛报身的净土,因而他是报身佛,是证得果报、圆满成就、庄严神圣的形象。这尊卢舍那佛像高17.14米,头部4米,耳朵长1.9米。他的造型已经摆脱了印度佛教艺术的犍陀罗风格和秣菟罗风格,俨然是一个汉地男子的形象。他双耳垂肩,鼻梁高隆,慈眉善目,宽唇微翘,既显得庄严肃穆,凝重恬静,又不乏温柔敦厚,和蔼慈祥,在宗教的意蕴中隐隐流露出世俗化的倾向。

关于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与印度佛教艺术的源流关系以及差异,吕澂指出:

大同云冈与洛阳龙门石窟,皆仿印度窟院之制,各有二十余窟。云冈佛像归纳有三式:一、为伟丈夫形,束发怒目,与犍陀罗式相近,惟衣服稍异,着法自身后分披两肩(第十九窟像);二、形象柔和优美,有笈多式衣褶(第十窟像);三、效中土贵族形(第二十一窟附近各像)。其中以第二式为主。龙门佛像亦可归为二式:一、以柔美胜,容颜丰满,与唐人画像一般趋势相同(奉先寺像);二、以雄伟胜(香山寺像)。但第一式最通行。盖我国习俗不同,佛像避讳裸体,所注意者仍在颜部,而偏重于女性的优美,文字记载亦悉以丽质或丽像形容之,以与印度佛像贵在全裸表白相好者比较,固大有差别矣。[182]

除了著名的三大石窟外,北魏所造的石窟,还有甘肃安西县的榆林窟,敦煌城西的千佛洞,甘肃天水市的麦积山石窟,甘肃永靖县的炳灵寺石窟。北魏所创的石窟,其中保有着精美的雕塑。此外甘肃酒泉的文殊山石窟,张掖马蹄寺石窟,武威的天梯山石窟,泾川的南石窟寺,陕西邠州的大佛寺,山西太原市的天龙山石窟,河南巩县石窟,渑池县鸿庆寺石窟,安阳宝山石窟,山东济南龙洞石窟,辽宁义县万佛堂石窟等,都是北魏时代所创造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