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接受海外文化史:佛经空前汉译

中国接受海外文化史:佛经空前汉译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称作“四大翻译家”的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和不空,他们是历代从事佛经汉译工作的中外僧人的杰出代表。持续近千年、多达几千卷的佛经汉译,是一项极为庞大的文化工程,是一项极其壮丽辉煌的文化事业。这样,既有僧人们高度的热情,又有上层社会的全力支持,汉译佛经终成了一项极其伟大的前所未有的文化壮举。在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汉译佛经具有十分崇高的地位。

中国接受海外文化史:佛经空前汉译

佛教经典是和佛教一起传入中国的。在东汉三国时的佛教初传期,汉译佛经是主要的活动形式之一。实际上,不仅是这一时期,在以后的两晋南北朝乃至隋唐时期,汉译佛经在佛教东传的过程中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事业。因为“没有可供中国信众阅读的佛教典籍,佛教在中国就无法传播,更谈不上学术的研究与发展。因此,佛教典籍的翻译就成为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首要任务”[30]。在佛教文化从印度向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佛经的翻译是最具有根本性的文化工程,中印文化的交往始终以佛经的翻译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源源不断的营养,中国佛教才得以获得大的发展。法国汉学家谢和耐指出:

印度佛经(梵文、布拉克利特文和巴利文)的汉译经文,分阶段地延续了近10个世纪。最早的汉译佛经被断代为公元2世纪下半叶,最后的译经则应断代为11世纪。它们覆盖了印度和佛教化地区的所有佛教教派,形成了一批数量可观的经文——大约有4000万左右的汉字和1692种经目,其中的某些经文在不同时代曾被多次翻译。这就是在曾被用作佛经传播工具的亚洲各种语言中,现存的有关经藏(被归于佛陀的说法)、律藏、论藏、经院哲学文献的最丰富和最广泛的史料。[31]

前述大月氏人口授佛经,被认为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始。汉明帝西域请来两位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他们分别译出《四十二章经》1卷和大乘经典佛传4部15卷。严佛调的事迹也是和翻译佛经联系在一起的。初期来华的天竺、西域高僧,不辞艰劳,穿越流沙峻岭,远道而来,开创传法、译经先河,参与了汉译佛经的事业,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功不可没。据现存文献记载,佛典汉译从东汉后期开始,到北宋中期废止译经院止,大规模的汉语佛典翻译工作持续了900余年,有名姓记载的佛教翻译家有200余名,共译佛教典籍2100余种、6000余卷,还不包括没有收录的“藏外”典籍。这样庞大的数字已经表明,这是一项多么宏大的事业。

从开始翻译佛教典籍开始,佛教文献“sutra”(修多罗)就被称为“经”。在汉语的语境中,“经”的寓意为圣人之教,是不变的道理,恒常不变之道。只要是翻译佛教经典,其内容不管是经,是律,抑或是论,通常均以“经” 称呼。例如,将罗什译的《大智度论》称为“摩诃衍经”,僧伽提婆的《三法度论》,慧远常称之为《三法度经》。当然,应称为律却以经命名者很多,如《沙弥十戒经》《舍利弗问经》《大爱道比丘尼经》《迦叶禁戒经》等。正如僧肇解释“经”为:“经者常也,古今虽殊,觉道不改,群邪不能沮,众圣不能异,故曰常也。”(《维摩经卷》)梁法云在《章义记卷》中说:“经者盖是佛教之通名,圣语之别号,然经之为义,本训常训法,常是不坏之称,法是可轨为目。”

总之,“经”就是记载圣人尊贵教法的书籍——经书,这一观念通行于初期的中国佛教界。(www.xing528.com)

所谓佛经汉译,就是指将梵本或其他西域语言版本的佛典翻译为汉文,从事译经的僧侣称为“译经僧”,翻译经典的场所叫“译场”。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称作“四大翻译家”的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和不空,他们是历代从事佛经汉译工作的中外僧人的杰出代表。这4位大翻译家,其中鸠摩罗什、真谛、不空是东来弘传佛法的外国佛学大师,玄奘则是西行求法的中国高僧。另外,像竺法护、菩提流支、善无畏、义净、金刚智、实叉难陀、菩提流志等人也都是名重一时的佛典翻译家。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以毕生的精力从事译经事业,在他们各自的时代取得了光辉的成就,并在我国的佛教史和翻译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由于他们突出的贡献,佛教典籍被系统地译介到我国,从而推动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僧佑《出三藏记集》概括了早期佛经翻译的成就,他说:“提、什举其宏纲,安、远振其奥领,渭滨务逍遥之集,庐岳结般若之台,像法得人于斯为盛。”

持续近千年、多达几千卷的佛经汉译,是一项极为庞大的文化工程,是一项极其壮丽辉煌的文化事业。或者如钱穆所说:“这实在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绝大事业。”[32]从最早来华的西域胡僧,到前赴后继的中国佛教学者,都为这项伟大的事业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倾注了全部的热情。这种热情源自他们高尚的宗教热忱,更来自于崇高的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至后秦之后,从鸠摩罗什开始,译经活动就纳入到国家的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成为国家组织提供财政和人力支持的国家文化事业,从后秦一直到唐宋,译经活动都是在政府的直接支持下进行的。这样,既有僧人们高度的热情,又有上层社会的全力支持,汉译佛经终成了一项极其伟大的前所未有的文化壮举。正如孙昌武指出:汉译佛经事业“是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其贡献首先是在中国传播并发展了佛教;而对于中华文明发展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和贡献更是不可估量的。佛典本来是佛教教理、教义的载体,更包含了古代印度、西域文化、学术方面十分丰富多彩的内容。所以它们除了作为宗教圣典的意义而外,又具有多方面的、极其巨大的文化、学术价值”[33]

在大多数情况下,学术思想、精神文化乃至科学发明等重要的文化要素,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书籍来传播的。在中华文化向海外传播的过程中,特别是向朝鲜、日本传播过程中,中国输出了丰富的学术典籍包括数量巨大的汉译佛经,以至于朝鲜、日本至今仍有极为丰富的汉籍收藏。在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汉译佛经具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庞大的汉译佛经,为历代的佛教信徒和佛教学者提供了完整的、丰富的可供研读和探索的文本,为他们崇高的信仰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持。不仅如此,这么庞大的佛教典籍,为中国的典籍文献增加了极为丰富的收藏,极大地充实了中国的典籍宝库,同时对中国哲学以及其他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