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消费者买印度商品,海外文化与中国融合

中国消费者买印度商品,海外文化与中国融合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长期的中印交往中,商业贸易一直承担着主要的角色。在双方的物质文化交流中,中国的丝绸等物产输入印度,也有许多印度物产输入中国。《爱脱利亚海周航记》记述的是印度输往西方的商品。[13]所以,印度输入中国的不仅有本地的产品,还有从西方进口然后转运到中国的。在印度输入中国的物产中,还有一些可以作为蔬菜、粮食的植物,其中有一些是原产地在非洲,先传入印度而后再传入中国的。

中国消费者买印度商品,海外文化与中国融合

在长期的中印交往中,商业贸易一直承担着主要的角色。中印之间的三条主要通道,都是由商人开辟的,并且承担着商贸运输。在双方的物质文化交流中,中国的丝绸等物产输入印度,也有许多印度物产输入中国。

季羡林认为:“印度物品传入中国在汉代以前就已经有了。”[11]进入汉代以后,这种物质交流就更多了。《汉书·西域传》介绍了天竺的出产与对外贸易:“土出象、犀、玳瑁、金、银、铜、铁、铅、锡,西与大秦通,有大秦珍物。又有细布、好毾、诸香、石蜜、胡椒、姜、黑盐。”

《汉书·西域传》还记载:“(罽宾)有金银铜锡,以为器。市列,以金银为钱,文为骑马,幕为人面。出封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爵、珠玑、珊瑚、虎魄、璧流离。它畜与诸国同。”

这些物产可能有许多是传入中国的。《汉书·地理志》记载,黄支国“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从这些记载来看,汉代传入印度的中国物品,品种繁多,数量也不在少数。

希腊的《爱脱利亚海周航记》对这一时期印度进出口物品有详细的记载。据该书记载,印度的铁和钢、棉布都被贩运到了红海沿岸;当时从埃及、阿拉伯运入印度河口阿尔巴里昆地区的商品有:细布、华丽的亚麻布、黄玉、珊瑚、苏合香乳香、玻璃器皿、金银盘、葡萄酒。由此出口的物品有:香草、没药树脂、枸杞、甘松香绿松石天青石、中国皮革、棉花布、丝线、靛蓝色染料。当时输入印度婆罗羯车港的外来物品包括:葡萄酒、铜、锡、铅、珊瑚、黄玉、细布、腰带、苏合香、草木樨、无色玻璃、雄黄、锑、金银币、油膏。专卖国王的商品有:银器、歌童、少女、美酒、精品服装、上等的油膏。此地的出口物则有甘松油、没药树脂、象牙、玛瑙、红玉髓、枸杞、各种棉布、丝绸、麻布、纱、长辣椒等。在印度西南端的穆济里斯、内尔辛达等城镇,出产胡椒、三条筋树叶。进口物品有钱币、黄玉、细布、华丽的亚麻布、锑、珊瑚、天然玻璃、铜、锡、铅、葡萄酒、雄黄、雌黄、小麦。出口物品有胡椒、珍珠、象牙、丝绸,各种水晶宝石、玳瑁、甘松香等。[12](www.xing528.com)

《爱脱利亚海周航记》的上述货物清单中提到的从印度出口的棉布、象牙、珍珠、甘松油、没药树脂、枸杞、玳瑁、胡椒、香草(姜)等出自印度本土,但像丝线、丝绸织品、皮革以及玛瑙、水晶石、绿松石、天青石各种宝石的原产地显然不是印度,而是中国和中亚地区。进口的商品主要来自西方和海上,如苏合香、乳香等应该来自阿拉伯半岛,葡萄酒来自意大利半岛和叙利亚地区的劳狄凯亚(今贝鲁特),钱币、粗玻璃、珊瑚、亚麻布等是从地中海地区、埃及等地运来。

《爱脱利亚海周航记》记述的是印度输往西方的商品。但是,正如方豪所说:“上举东方运往西方之物品中,亦多有输入中国者。盖大部分物品皆产于南洋、印度及中亚各地,而分别向东西输出也。”[13]

所以,印度输入中国的不仅有本地的产品,还有从西方进口然后转运到中国的。在中国汉代及以后有许多波斯、阿拉伯以及地中海地区的奇珍异物如钱币、玻璃器和其他艺术品等被发现,大概很多与印度的转口贸易有关。

在印度输入中国的物产中,还有一些可以作为蔬菜、粮食的植物,其中有一些是原产地在非洲,先传入印度而后再传入中国的。原产于印度的茄子在4—5世纪传入中国,南北朝栽培的茄子为圆形,与野生形状相似。元代则培育出长形茄子。茄子在浙江被称为六蔬,广东人称为矮瓜,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热带地区为多年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