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接受海外文化:波斯甲骑具的东传及应用

中国接受海外文化:波斯甲骑具的东传及应用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甲骑具装”是将人马防护能力发挥到最高水平的兵种。波斯是很早使用铠甲的国家。波斯马具装包括波斯的锁子甲和萨珊式开胸铁甲,经过中亚地区传入中国中原,大概是在三国时期,袁绍的军队就使用过马铠。壁画中所反映的甲骑具装应是前燕建国前后的骑兵装备。在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多有甲骑具装的壁画或实物。这5000甲骑具装是倾隋国之力打造的。但在征伐辽东时,隋军的甲骑具装遭到当地诸侯国不逊于己的铁骑挑战。

中国接受海外文化:波斯甲骑具的东传及应用

“甲骑具装”是将人马防护能力发挥到最高水平的兵种。波斯是很早使用铠甲的国家。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Xerxes)的军队已装备了铁甲片编造的鱼鳞甲,战马也披有鳞形马铠。波斯人不仅有著名的刀轮战车,还有精锐的波斯重骑兵,他们装备了原始的骑兵马甲,马甲的主体是胸甲(当胸),也包括了保护骑士双腿的像翅膀一样的装置。

西汉时期,中国只有轻骑兵,所有战马赤膊上阵。东汉时期,开始在战马的胸部装上皮革制成的“当胸”。波斯马具装包括波斯的锁子甲和萨珊式开胸铁甲,经过中亚地区传入中国中原,大概是在三国时期,袁绍的军队就使用过马铠。但是当时这种装备非常珍贵,官渡之战时,袁绍上万骑兵部队里只有几百具马铠,重骑兵的比例占全部骑兵的百分之三。曹植在《先帝赐臣铠表》中也提到波斯名贵的环锁甲。

十六国至隋代,我国工匠已经掌握了波斯铠甲的制造技术。《晋书》记载吕光在进攻龟兹时,见到“胡便弓马,善矛槊,铠如连锁,射不可入”。这是在中原地区没有见过的新式装备。十六国时中国军队的主力开始装备“甲骑具装”,即人与马都披铠甲的重骑兵。后赵石勒灭段末邳一役,缴获披着马铠的战马5000匹;在对姬澹的战役中,石勒又缴获了上万具马铠。后赵的三千黑槊龙骧军,是后赵的镇国之宝。因甲骑具装威力无穷,甚至在不适合骑兵作战的中国南方,也出现了这一特殊兵种。

这一时期标准的马铠,由六个部分组成:面帘、鸡颈、当胸、马身甲、搭后、寄生。“面帘”是一块狭长的金属制的护面,上面开有眼孔,主要保护马匹面部;“鸡颈”其实是一副马颈部的护甲,由甲片缀成,前面有搭扣可以扣上;“当胸”“马身甲”“搭后”,就是马匹前中后的大片护甲;“寄生”是一个放在马尾部的向上翘的扫帚一样的东西。此外还配备有马鞍、马镫和缰绳之类,十分精细。

甲骑具装被引进中国后,根据中国的情况做了一些改造,如环臂铠演变成东方惯用的披搏或筒袖,下身保护多用甲裙,武士铠甲由两面铠改为明光铠。弓箭作为重要兵器被引入甲骑具装系统,使甲骑具装具备了对抗轻骑兵的实力,单手长刀也是在这时取代剑,被首次引入甲骑具装的武器系统。(www.xing528.com)

1988年,在辽宁朝阳十二台乡砖厂出土的甲骑具装是目前国内第一例时代最早的实物,为前燕时代遗存,其马胄由面罩、护颊板、护唇片三部分组成,两侧的护颊板与面罩前端的护唇片均用铁销连接,不用时可以折叠,并有用于扎结的带扣,而且还采用了更为先进的铆接技术。

前燕时代的甲骑具装造型,最早是在属辽西三燕墓系统的冬寿墓壁画中发现的。冬寿是燕王慕容皝的旧臣,后背叛慕容皝逃亡他国。冬寿墓是一座大型石室墓,墓中有幅壁画,画的是一个头戴兜鍪、身披铠甲、手执长矛的骑士骑着亦着铠甲的战马的出行图。冬寿葬于东晋升平元年(357)。壁画中所反映的甲骑具装应是前燕建国前后的骑兵装备。

在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多有甲骑具装的壁画或实物。在大同出土的北魏太和八年(484)司马金龙墓中,就有甲骑具装俑。在麦积山石窟第127窟的北魏壁画和在莫高窟第285窟与第296窟的西魏、北周壁画中,也有马具装铠。吉林集安三室墓和麻线沟一号壁画墓的壁画上都有头戴马胄的铠马形象;河南邓县的彩色画像砖墓中,出现甲骑具装的形象资料;江苏丹阳胡桥南朝大墓、云南昭通后海子东晋太元十一年至十九年(386—394)的霍承嗣墓壁画中有骑着铠马、头戴兜鍪、身披铠甲的骑兵形象。

隋唐时期,甲骑具装达到其辉煌时代。隋将罗艺指挥的5000甲骑具装,人马皆披重甲,辅以轻骑兵,锐不可当。这5000甲骑具装是倾隋国之力打造的。但在征伐辽东时,隋军的甲骑具装遭到当地诸侯国不逊于己的铁骑挑战。到了唐代,甲骑具装有一个遐迩闻名的称谓“玄甲军”。李世民亲自指挥这支玄甲精兵,以1000人之众大破王世充,斩俘6000人。虎牢之战中,李世民以500甲骑精锐居然击溃窦建德的10万大军。李世民登基后,拆分玄甲军,一部分成为皇宫的近卫部队“百骑”,护卫皇帝安全,其主要部分,交给了名将李靖,在唐对突厥的灭国之战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