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波斯锦织造技术中国传播

波斯锦织造技术中国传播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和波斯的贸易中,中国的丝绸等物产传播到波斯,并通过波斯传播到罗马,波斯长期在中国和罗马之间垄断丝绸贸易获利。波斯锦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织造技术上采用斜纹组织和纬线起花,这与中国主要以平纹组织和经线起花的织造法不同。[110]波斯锦大致在6世纪进入中国。这是有关来自波斯的这一织品输入中国的最早记载。波斯锦的织造技术也传到中国。

波斯锦织造技术中国传播

中国和波斯的贸易中,中国的丝绸等物产传播到波斯,并通过波斯传播到罗马,波斯长期在中国和罗马之间垄断丝绸贸易获利。同时,也有许多波斯物产传入中国。《魏书·西域列传》中关于波斯物产的记载,说到波斯的出产有:金、银、鍮石、珊瑚、琥珀、车渠、马脑、多大真珠、颇梨、琉璃、水精、瑟瑟金刚、火齐、镔铁、铜、锡、朱砂、水银、绫、锦、迭、毼、氍毹、毾、赤獐皮,及熏陆、郁金、苏合、青木等香,胡椒、毕拨、石蜜、千年枣、香附子、诃梨勒、无食子、盐绿、雌黄等物。

这些物产中有许多通过商贸活动和其他渠道传入中国,因此可以把上述记载看做是波斯输入中国的货物清单。美国学者麦高文说:

和中国及欧洲间的接触有密切关联的,是中国与波斯间的交通。波斯的影响,在农业方面特别明显。当公元前第2世纪时,中国因和中亚接触之故,遂得自伊兰区域输入苜蓿和葡萄树。此后数世纪中,许多其他的植物,也由波斯经中亚传入中国,使中国的家庭经济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甲胄和战略的发展,所受伊兰的影响也重要。[107]

织造锦缎与地毡是伊朗的一项传统工艺,很早就有制造。波斯的织锦一开始是用金银线,波斯古经里就提到金地毡。随从亚力山大的历史学家们常提到波斯的这种锦缎。波斯锦起初使用的原料是亚麻与羊毛,后来中国的丝绸传入西方,他们用中国丝并利用自己独特的工艺,就能织出五彩缤纷的波斯锦缎。波斯是“继中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丝绸工业国”[108]。在南北朝时期的史书中,波斯就以其锦缎而闻名。《魏书·西域列传》在谈到波斯国王的穿着时说:“其王……衣锦袍、织成帔。”玄奘大唐西域记》里也说:波斯“工织大锦”。《大唐西域记》卷一一在提到“波剌斯国”的时候,说其人民“其形伟大……衣皮褐,服锦毡”。这种织造工艺应该很早为西域地区的伊朗语系民族所掌握。美国学者劳费尔认为,“波斯锦”是一种织金丝绸。[109]从出土实物看,还有纯丝或毛、麻混纺等,以织造精美、色彩绚丽著称。萨珊王朝的艺术发展最精彩的就是丝织品,色彩和图样十分丰富。

波斯锦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织造技术上采用斜纹组织和纬线起花,这与中国主要以平纹组织和经线起花的织造法不同。二是其花纹图案独具风格,以联珠动物纹最为典型,在图案花纹上用联珠圆圈分隔成各个花纹单元,其形式是联珠对兽对鸟纹,常见的有对鸭、对狮、对羊、对雁等图案。“波斯联珠纹图案艺术也成了自北魏到唐代中国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的主流图案艺术。这种图案除见于织锦外,还出现在佛教壁画雕塑、陶瓷工艺中。”[110](www.xing528.com)

波斯锦大致在6世纪进入中国。《梁书·诸夷列传》记载:“普通元年,又遣使献黄狮子、白貂裘、波斯锦等物。”这是有关来自波斯的这一织品输入中国的最早记载。

考古发掘,斜纹的毛织物,在新疆发现于东汉的遗址中。斯坦因在阿斯塔那6—8世纪的古墓中发现了许多波斯式的织锦,是以纬线起花的斜纹重组织的织锦。考古工作者在1959—1960年对阿斯塔那的发掘中,在325号墓(661)和332号墓(665)中出土了猪头纹锦和颈绕绶带的立鸟纹锦。夏鼐从图案和工艺等不同角度对这些织锦进行了研究,他指出:这些织锦的花纹图案自成一组,不仅与汉锦不同,和隋唐时一般中国织锦也大不相同,但是和中亚和西亚的图案花纹几乎完全相同。例如猪头纹锦,阿富汗巴米扬的壁画上便有这一图案;乌兹别克的巴拉雷克·节彼遗址(5—6世纪)的壁画中,一个伊朗人面貌的人物,便穿有满布猪头纹织锦的翻领外衣。颈有绶带的立鸟纹,也和我国的鸾鸟或朱鸟纹不同。它的颈后有二绶带向后飘飞,口衔有一串项链形物,下垂三珠。颈部和翅膀上都有一列联珠纹。这些是所谓萨珊式立鸟纹的特征。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上,以及波斯萨珊王朝银器刻纹上,均有具有这些特征的立鸟纹。这些动物纹,一般围绕在以联珠缀成的圆圈(即所谓“球路”纹)中,这也是萨珊式花纹的特点。不仅花纹方面如此,在纺织技术上它们也自成一组。它们所用的丝线,都加拈得较紧,不像汉锦的丝线多不加拈或加拈也很松。它们的织法,是采用斜纹的重组织,经纬线的密度较疏朗。

在阿斯塔那170号墓出土高昌章和十三年(543)的“随葬衣物疏”中,有“波斯锦十张”的记载,表明当时波斯锦在西域高昌等地已经很流行了。特别有意思的是,在这件衣物疏中,具列了“魏锦十匹”,所谓“魏锦”,是指内地制作的锦。

波斯锦的织造技术也传到中国。十六国时期后赵石虎设织锦署,“中尚方御府中巧工作锦”,可以织出各类品种的锦缎。晋陆岁羽《邺中记》记载:“锦有大登高、小登高、大明光、小明光、大博山、大茱萸、小茱萸、大交龙、小交龙、蒲桃文锦、斑文锦、凤凰朱雀锦、韬文锦、核桃文锦,或青绨,或白绨,或黄绨,或绿绨,或紫绨,或蜀绨,工巧百数,不可尽名也。”除了各种锦以外还善织毛织品“罽”,《邺中记》说:“石虎御府罽,有鸡头文罽、鹿子罽、花罽。”石虎如此重视锦与罽的织造,应该与这是一种波斯传统工艺有关,另外也表明当时宫廷中对锦、罽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对罽的需求与重视,更能显示出西域文化的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