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西交通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响

中西交通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响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战国时期,西戎八国先后被秦吞并,秦与河西走廊的交通得以畅通。因此,可以推测,《穆天子传》所写穆王西征、东返之路,实际上就是战国时期中原与西域各部族进行物资、文化交流的商贾之路,是那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丝绸之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与西域的通商情况,还可以从考古发现中得到证实。

中西交通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响

穆王西狩经万余里,与西域诸部族广结友好,开辟了中西交通的大道,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探索者与开拓者。可惜穆王的事业后继无人。懿王以后,周室衰微,戎、狄分别从西方和北方入侵,隔阻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然而,这种隔阻也只是暂时的。中原与西域之间早已存在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已成为一种相互的需要。因此,至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仍为重开中西交通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日本学者石田干之助指出:“在新石器时代远古,我们以为存在了的东西文化的交涉,其后似乎因为什么现在不能知道的事情而中断了,暂时没有存留足证其存续的痕迹。然而到公元前6、前5世纪之交,这种情势,再发生变化,东西的接触又展开来了。”[66]

春秋时期,关中秦国强大起来。秦穆公时,征服了西戎八国,向西开疆拓土,“遂霸西戎,开地千里”。这些西戎在中西交通大道的东端,陇以西有绵诸(天水)、畎戎(渭水流域)、狄(临洮)、獂(陇西),岐、梁、泾、漆之北有义渠(庆阳)、大荔、乌氏(平凉)、朐衍(灵武)。秦国与西戎八国发展贸易关系,以缯帛、金属器具换取游牧部落的牲畜、皮毛和玉石。到战国时期,西戎八国先后被秦吞并,秦与河西走廊的交通得以畅通。

秦国雄踞西北,向东扩张,与三晋、楚、周诸国连年大战,为中原人通西域贸易增加了困难。于是,中原商人绕路北行,经河套西去。《战国策·赵策一》载苏厉对赵王说:“秦以三军攻王之上党而危其北,则句注之西,非王之有也。今逾句注禁常山而守,三百里通于燕之唐、曲吾,此代马胡犬不东,而昆山之玉不出也。”从上引文中可以看出彼此绕河套而行的这条商路上的通商情况。(www.xing528.com)

《穆天子传》乃战国时赵人所撰,可能是依据西域商贾们的所见所闻来写穆王对西域部族巡行的,穆王的往返路线便是战国时期西域商贾们的通商路线。穆王出宗周先向北绕行至河宗之邦(今内蒙古河套北),而后西南行至昆仑(今昆仑山脉东段),再北去至群玉之山(今吐鲁番盆地西),又折向西至西王母之邦(今土兰平原);自西王母之邦向北至大旷原(今西西伯利亚平原)狩猎后,向东南经智氏(今斋桑泊一带),过沙衍(今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部)至浊繇氏等,经河宗氏回宗周。[67]这里说的穆王西去之路和东返之路的西段,正是实际存在的“丝绸之路”。而其东返之路东段,也经考证得以证实。据内蒙古考古研究所研究考证,战国时期在蒙古草原上存过两条“丝绸之路”。[68]其所考证出的南路与穆王东返之路东段基本相合。因此,可以推测,《穆天子传》所写穆王西征、东返之路,实际上就是战国时期中原与西域各部族进行物资、文化交流的商贾之路,是那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丝绸之路”。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与西域的通商情况,还可以从考古发现中得到证实。在新疆阿拉沟春秋战国古墓中,出土过数量众多的虎纹圆金牌、虎纹金箔带、虎纹银牌及熊头图案金牌等,仅30号战国古墓中就出土圆金牌8块。[69]在汉代张骞通西域前,这些制作金银器具饰物的原料是由商贾们带到西域以用来交换西域土特产用的。另外,在阿拉沟古墓中还出土了战国时中原地区刚刚才有的丝织珍品菱纹链式罗。阿尔泰地区的石顶巨墓,大致属于前5世纪,相当于春秋战国之际。在这些巨墓中除出土中国丝绸外,还发现了秦式镜等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