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汀背寨:13位英雄革命人物的故事

欧汀背寨:13位英雄革命人物的故事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3]在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里,“密林”革命者以笔为枪,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爱国救亡运动,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除了以上介绍的革命教育家袁似瑶之外,还有下列主要人物:林之原,原名祖荫,曾用名野寂、林鹗等。[14]“文化大革命”期间,林之原不幸于1969年11月19日在北京被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迫害逝世,终年59岁。“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五月初发生“密林事件”,被反动当局判刑五年,在狱中领导斗争和学习。

欧汀背寨:13位英雄革命人物的故事

袁似瑶(1912—1997),原名袁琼,又名路绮,出生于鸥汀下乡。少年时在家乡蓬鸥高等小学就读。1925年秋,袁似瑶与林祖荫、蔡科泰等同学组织创立“青年学友会”,1930年1月,该会扩大,改为“密林文艺研究社”,出版《密林》等文艺刊物。[12]1931年,袁似瑶在潮阳赤寮植基学校任教,1938年任南山管理局古厝高厝小学校长,1939年到揭阳南侨中学任教,1940年8月到潮阳大中中学任教,1941年7月到苏中三分区专员署任督学。1943—1944年,袁似瑶在泰兴高级师范学校、三分区联合师范学校任教,1945年春到苏北盐城县立中学任教。1947年1月任安徽省教育厅编审委员会主任。1948年9月任华东建设大学讲师。1949年11月,袁似瑶任广西桂林军管会文教部接管组组长、广西大学军事代表、广西人民革命大学副教务长。1951年1月,袁似瑶任中共广西省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副处长、处长。1955年4月,袁似瑶任广西行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党委书记,兼广西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71年年底,袁似瑶任广西民族学院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7年5月任广西教育学院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院长;1978年12月任广西师范学院院长,广西哲学学会会长、广西教育学会副会长;1982年年底离休;1984年5月到汕头市干休所定居,受聘为中共汕头市委党史顾问。袁似瑶于1997年7月6日病逝。

袁似瑶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几十年来在教育战线上为培养人才作出重大贡献。他多才多艺,能诗善文。他留下的诗章,将激奋代代后人。[13]

在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里,“密林”革命者以笔为枪,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爱国救亡运动,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除了以上介绍的革命教育家袁似瑶之外,还有下列主要人物:

林之原(1910—1969),原名祖荫,曾用名野寂、林鹗等。汕头市龙湖区鸥汀街道鸥下村人。

1928年夏,在上海艺术大学学习时,林之原便参加红色互济会反帝大同盟活动。1930年1月,与蔡健夫、袁似瑶等人在鸥下村林厝创办“密林文艺研究社”,出版进步刊物《密林》两期。1932年,林之原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936年出狱后到广州参加救亡活动。1937年6月,林之原在潮阳六都中学任教,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冬,林之原到东江纵队工作,任政治指导员、宣传科长、《前进报》编辑等职;后任东纵军政干校教育长。1946年到香港侨委工作,1947年奉派赴泰国。

林之原、陈曙光夫妇合影 林氏后人/提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之原于1950年调任中共中央统战部二处泰国组组长,1951至1969年先后任中共中央中联部秘书主任、六处处长、抗美研究所副所长、中拉友好协会理事等职。曾随刘少奇邓小平彭真廖承志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81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14]文化大革命”期间,林之原不幸于1969年11月19日在北京被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迫害逝世,终年59岁。

黄润泽(1908-1981),原名黄继深,出生于澄海县鸥汀下乡。1929年小学毕业后参加“密林文艺研究社”。1933年因“密林事件”,逃往新加坡。1936年,黄润泽回汕筹办汕头书店,任文化杂志社负责人,并参加义勇军。1938年,黄润泽在南侨中学“小卖部”当负责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和武装斗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南侨中学解散后,受命掩蔽做农村工作。1943年,黄润泽调普宁赵厝寮小学任校长并做农运工作。1945年,黄润泽由方东平同志安排回鸥汀,并经中国香港到新加坡“四海通”当中文记账员。1947年冬,黄润泽由陈维勤通知回国,至大北山暂做收税工作,后成立潮揭丰行政委员会,时任财粮科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润泽任人民银行秘书长;1956年奉调江西电影公司办事处任主任;1957年到天津市电影公司任经理;1962年任广东省电影发行公司副经理、代经理;1963年任广东省统计局劳资文教处副处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1981年6月由有关部门发授“中国红军老干部优待证”。[15]

几十年来,黄润泽为党为人民做了很多工作。到了晚年,他虽然年老体衰,仍然以毛主席的诗词“枯木朽枝齐努力”自勉,尽力为党工作。1981年12月28日,黄润泽于广州中山医院逝世,终年73岁。临终前他还以微弱的声音叮嘱伺候在床前的儿子黄小龙说:“后事要一切从简,不举行什么仪式……”黄润泽同志的爱人林秋和儿子黄小龙根据他的这一遗愿,向省统计局提出了上述的要求。这一要求得到省统计局的尊重,并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赞扬。

据1981年12月31日《南方日报》报道:“12月30日,省委书记吴南生、副省长曾定石、省计划委员会主任杨震等同志到黄润泽家里,向他的家属表示亲切慰问,并在黄润泽同志遗像前默哀。”

蔡健夫(1906—?),原名两合,家住鸥汀蔡厝,父亲越南经商。他从小和祖母一起生活,经常和林上琦、许谓泉等为景范小学的补习班讲课,他是“密林”社的骨干,曾用“科泰”为笔名,在汕头报上发表文章。

1929年春,由余洪声介绍与陈本良一起到莲阳乡槐泽端本小学任教,王慕真、郭琴贞、陈兰史、王少农等都是他的学生,并由他介绍参加密林社。当时澄海城里的蔡慕达、莲阳的余鹏初都是由他联系的。

1933年春,林之原接受汕头英华中学之聘,并介绍蔡到潮阳植基小学任校长,袁似瑶、陈楚卿等任教员。五月初发生“密林事件”,被反动当局判刑五年,在狱中领导斗争和学习。因“七七”事变提前释放后即带妻子(郭心影)前往越南,在越南继续做华侨工作,常与国内联系。后因越南排华事件,被迫移民后失去音信。

陈维勤像 陈氏后人/提供

陈维勤(1917—1987),生于澄海县莲下镇建阳村,少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1933年因带头闹学潮被学校开除,随后到本村养和小学密林文学研究班和汕头的友联中学读书,受进步教师余洪声、赵季良启蒙,开始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参加读书会,并投身汕头拉丁化文字活动,成为活动骨干。1936年10月潮汕开展抗日运动,他在汕头参加华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和小学教师报国会,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恢复重建的潮汕第一个党支部书记;后又在澄城、东里建立中共支部。1937年9月成立中共澄海县委任书记,又和进步青年组织青抗会,在汕头市青抗会的帮助下,于1937年9月18日成立澄海青抗会,任青抗会党团书记,亲自教唱抗日歌曲。1939年6月,汕头澄海沦陷,10月,他任中共潮澄饶县委青年部部长,他运用党的统战政策,以青抗会负责人身份参加澄海后援会,利用一切机会,了解当地国民党军政要人的思想情况。他第一个到李少如的自卫团中鼓动和感召士兵的民族觉悟,既联合又斗争,显示了他杰出的统战组织才能。所以,在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中,澄海青抗会是潮汕各县市中坚持到最后才解散的。他亲自起草《为抗议逼害解散澄海青抗会敬告全县各界人民书》,阐明团体可灭,敌忾不忘,号召会员继续工作,奋斗到底。

1942年,因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遭到破坏,暂停组织活动,陈维勤遂在普宁任教职。1941年年底潮澄饶县委恢复活动,成立潮澄饶县委,1945年春以陈维勤一家名义租用住地,设机关于隆都樟籍乡,时原潮汕特委委员曾应之也来樟籍养病。县委为配合武装斗争,决定出版油印报《自由韩江》,指定陈维勤负责编辑,林志豪为缮印手。5月,潮澄饶县委开始为集结敌后武装队伍,于澄海冠山等地举办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第一支队的主要骨干政治军事训练班,调陈维勤到训练班讲课,编辑工作便由曾应之同志接手负责。8月中旬,队伍由周礼平率领上山,宣布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第一支队正式成立,陈维勤于后期担任支队政治部主任。日本投降后,潮澄饶武装按上级党委部署隐蔽,陈维勤奉命南撤至南洋,并负责联系出洋隐蔽的同志。解放战争期间,陈维勤奉命回国上凤凰山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韩江地方委员会常委。1949年调福建任中共闽南地委常委、厦门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回到广东,历任汕头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汕头外贸局局长、财委办公室主任、市商业局副局长,市财贸部副部长、办公室副主任等职。于1987年1月4日逝世,终年70岁。[16]

林上琦(1909-1931),出生于澄海县下蓬区鸥汀下乡的一个封建家庭。1924年前往厦门集美学校读书,毕业后回家待业。曾在乡私立景范小学任教,他很有才华,喜爱文艺,和同事蔡健夫等接受了进步思想。于1929年间,同乡人林祖荫(之原)等同志在本地区成立“密林文艺研究社”,开展革命文艺研讨,他积极参加活动。他曾受蔡慕达之邀到澄海书店共商稿件事宜。1930年夏随远房亲戚浮陇乡林子江前往中山县求职。由于水土不服,身患重病,回家后因无法医治,于1931年冬去世,终年仅22岁,甚令人痛惜。“密林社”特为其撰写文章,编印专刊,寄托哀思。

林上琦短暂的生命给后人留下深长的怀念!虽生于封建家庭,他却独善其身,少言寡语,专心读书,作风正派。进入青少年时期,他深受国内革命思潮的影响,对旧制家庭不依赖、不留恋。多次拒绝家长为他安排婚事,决心自立自强,追求自由进步。但他却不幸英年病故,黄润泽同志生前时常怀念他,曾深为感慨地说:“上琦是人才,可惜早逝了!”[17]

许谓泉(1909—1947),澄海县鸥汀下乡人,1921年在鸥汀下乡小学毕业。1922年就读于礐光中学,1925年至1927年在汕头市震东中学读高中。由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所谓“清党”反革命政变,广东省国民党反动当局也于“四一五”进行“清党”,对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以及革命群众大肆进行逮捕、屠杀,残酷地摧残革命势力,一时到处弥漫着腥风血雨,汕头市震东中学被命令解散。许谓泉与其同学袁似瑶、蔡慕达、余鹏初等肄业。

许谓泉像 许氏后人/提供

在学期间,许谓泉分别于1925年、1927年、1930年参加由林祖荫、蔡健夫、袁似瑶、黄润泽、林上奇等人组织的“青年学友会”“春笋文艺社”“密林文艺研究社”,热心学习新文化、学习共产党所传播的革命思想。1929年秋天,在蔡慕达的引介下,与汕头市友联中学的学生陈士振(共产党员)、林祖荫、蔡健夫、袁似瑶等人认识,并由陈士振进行指导。春笋文艺社改为密林文艺研究社后,从学术研究团体上升为革命性质的群众组织,既有宗旨,又有核心骨干,成员们将学到的新文化、新思想向群众进行宣传,并在鸥汀下乡陇尾两所小学举办两个暑期补习班,当义务教员。结合上文化课,对高年级学生宣传革命思想。

从1929年年底至1933年,许谓泉在汕头市远味罐头厂当工人,在这段时间里,他与黄润泽等人在汕头市工人群众中做些新文化、新思想的宣传活动工作。

国民党反动派在1933年端午节逮捕林祖荫、蔡健夫、袁似瑶等人,当时由于反动派的迫害,许谓泉逃亡到香港几个月,后转逃上海,至1936年才回到潮汕,在汕头市金山街通盛生果行当店员时,秘密和黄润泽筹办“汕头书店”。

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略中国,1939年5月,潮汕沦陷,许谓泉掩护几位老同学、老同志逃往外地,避开日寇及汉奸的掳掠。

1942年,许谓泉因工作需要离开汕头市到揭阳县等地从事革命工作。由于环境恶劣,操劳工作,身体十分虚弱,于1946年年底回到鸥汀下乡老家疗养,1947年7月病逝于家中,终年38岁。

王慕真(1914—1995),女,中国共产党党员,原中共潮澄饶中心县委妇委宣传委员,澄海市人民政府离休干部。于1995年12月逝世,终年81岁。

王慕真像 王氏后人/提供

王慕真是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县莲下镇槐泽人,在端本小学就读时,她的启蒙老师就是蔡健夫。他介绍她参加“密林文艺研究社”。1936年年底,她参加中华人民抗日义勇军。1937年3月,澄海重建党组织,她是第一个支部的组织委员,同年9月任中共澄海县工作委员会组织委员并兼任妇女委员。1938年任中共澄海一区区委组织委员,区委书记。1937年澄海县青抗会成立,她是县青抗会执委,党团领导成员。1939年冬,她任中共潮澄饶中心县委妇委宣传委员。1941年患隔代麻风,由组织安排休养。1984年,经组织批准离休,享受处级待遇。

1932年在汕头海滨中心时,她和陈曙光、郑玲都是同学,但因“密林”事件,三人都外逃到广州。1936年,在汕头市读中学时期,即在校参加进步学生的“读书会”。1937年3月入党后,她忠诚党的革命事业,投身抗日救国运动,积极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以她任职的县立女子小学为基础,以国民党县妇女会名义,深入城乡大力开展抗日宣传教育工作,团结各阶层妇女,组织妇女抗敌同志会,开办妇女识字班,发展党的组织。她是抗日时期,澄海妇女运动的核心领导之一,有较高的威信。她作风踏实,谦虚待人,深入群众,生活艰苦朴素。患病在家休养期间,仍积极为党工作,把她的家作为党的一个地下联络站,沟通党内信息。无私地提供一切方便,直至病重被迫离家疗养。[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被严重疾病摧残,但她仍坚强地与疾病作斗争,且念念不忘党的事业,关心国家大事,热心为党史部门提供史料。

余永端像 余氏后人/提供

余永端(1912—1972),又名余洪声、余克林、余昌仁,出生于澄海县莲上镇永新村。青年时期曾赴汕头艺术师范学校、上海艺术大学、上海文化学院求学。回家乡后曾在澄海县和潮阳县几所小学任教,并参加密林文艺研究社、汕头新文学运动,在莲阳创办养和文艺专修班。1936年10月参加华南抗日义勇军,翌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余永端先后任中共潮普惠南县委执委兼潮阳中心区委书记、潮阳县工委书记、中共潮汕中心县委常委兼宣传部长。1940年,他先后到中区闽南特委党校、中共潮梅特委工作。1948年11月,他避居香港,先在岭英中学任教,后到中共华南分局资料研究室工作。从1949年6月开始,先后担任中共梅州地委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副秘书长、中共闽西地委闽西公学教务主任等职。[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余永端历任福建龙岩专署秘书处主任、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文教处教务主任、福建省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主任、福建省教育出版社副社长、福建师范学院院长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陈楚卿像 陈氏后人/提供

陈楚卿(1908—?),女,原名岳仙,出生于澄海县苏南下陈,家住居祖巷。1908年出生,父亲旅居越南打工。母女相依为命,她自小勤奋好学,擅长写毛笔字,个性文静,善于团结姐妹。1926年由陈曙光介绍参加“妇女解放协会”活动,积极宣传爱国思想,力争自由平等,为协会做了不少工作。她乐于帮助穷苦人家。曾秘密帮助郭心影脱离旧式婚姻,走出家庭。支援“密林社”补习失学的同学。她是自学成才的楷模,大家都非常尊重她;但她也是旧社会的牺牲者,她年纪很轻,经受恶势力所迫,母亲不得已给她招上门女婿。随后,产下两个男孩。但这不影响她走向自由的道路。1933年,她带着六岁的孩子陈松坤、陈捷坤,离开家庭到潮阳赤寮植基小学代陈曙光教课(当时,陈曙光考上了海滨中学)。当时,她和蔡健夫、袁琼等在一起教书。后因“密林”事件,她不得不带着孩子回家。由于“密林”同志被捕入狱失散,她忧心忡忡,思虑过度,染病不起,不久后离开人世。

黄雨(1916—1991),原名黄遗,笔名丁东父。出生于澄海县鸥汀下乡。少时家贫,当过私人商店的学徒,后又当上小学教师。酷爱文学,向往革命,具有强烈的爱国心。1937年,他脱离教育岗位,参加“汕头青年救亡同志会”(后改称“汕头青年抗敌同志会”,简称青抗会),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和陈曙光、李凯、林大星、林坚五人为当时下蓬青抗会的领导班子。(www.xing528.com)

黄雨像 黄氏后人/提供

抗战期间,黄雨在潮汕、粤北、广西等地当过抗日军队的政工人员并兼任报刊编辑、中学教师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黄雨回到汕头市,在《光明日报》任编辑,以报人的身份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在汕头市的秘密组织。1947年逃亡到香港,在香岛中学和中业学院任教,同时从事民主活动。与薛汕、丹木、萧野、晦之、戈阳、柯达、陈新民、邢克生、林名鑫、郑去城、张见初等20余人参加“潮州方言文学组”活动及“中华文协香港分会”。出版了新诗《残夜集》和方言叙事诗《潮州有个许亚标》。

1951年,黄雨回到广州,历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院讲师、广东省文联群众创作辅导组组长、《广东文艺》执行编辑和作协广州分会评论委员会委员、《作品》月刊编辑、作家。1957年,黄雨被打成右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平反。1980年,黄雨被选为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任该会常务副主席。他创办并主编《天南》文学杂志。

黄雨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文联委员,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广东分会会长,广州诗社顾问。是岭东著名诗人,除了在海内外报刊发表了大量作品外,还出版了专著《进入新社会之前》《群众创作漫谈》《啼笑皆非集》《神仙传》《听车楼集》等,又笺注出版了《新评唐诗三百首》《刘禹锡诗选评注》《历代名人入粤诗选》《肇庆历代诗选》等。此外,1983至1987年主编并出版了《岭南山水传说丛书》。[20]

黄雨于1985年离休,1991年在广州逝世。

李凯像 李氏后人/提供

李凯(1915—1984),出生于下蓬区鸥上村。1925年随父母迁往汉口,在汉口教会办的圣安马尼小学读书,1930年毕业。1931至1932年,在武昌私立博文中学就读。1933年夏至1936年夏,在上海私立持志德学院附中读书。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十八乡支部书记。1938年11月,任中共普宁县五区区委宣传委员。1939年9月至1940年12月先后任普宁县五区和二区区委书记。从1941年2月起,任潮(安)饶(平)边副特派员,在饶平县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1944年参加恢复揭阳党组织和筹建抗日游击队的工作。1945年3月,任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中队指导员,7月任中共潮普惠县委书记。1946年6月,随东江纵队北撤至山东烟台,后任山东军区第四干部连指导员,同年底到华东党校学习。1949年4月随军南下,任中国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军两广纵队联络处主任。此后历任中共珠江地委副秘书长、粤中区党委秘书、办公室副主任、佛山地委工业部副部长、部长、佛山地区副专员兼计委主任、地区革委会常委、文办主任、地区革委会主任。佛山地区行政公署专员兼科委主任、体委主任等职。他于1981年7月离休,1984年病逝于佛山市。

陈曙光(1910—2015),女,林之原夫人,出生于澄海建阳乡贫苦农家。1922年进入私塾。1926年春进入启新高小半工半读,当选为学生会执委并参加“妇女解放协会”,任宣传员。后经余洪声介绍参加“密林文艺研究社”,认识主编林之原。1931年冬,和林之原结婚,婚后到潮阳赤寮植基小学执教。1933年考入海滨师范,和王慕真、郑玲一起开展学生运动,因“密林事件”外逃,化名王芳到南洋女校执教以维持家庭生活,后由陈府洲协助转移到香港,在华南救国会领导下从事救国运动。

1935年夏,陈曙光受香港华南救国会负责人洪标委派赴广州以学生为掩护,组织秘密读书会。1936年春,广州秘密读书会又成立了“国际问题研究小组”,有赖少其、萧殷、阿英、唐章等20多人。同年8月,广州进步青年在地下党领导下筹备成立“广州艺术工作者协会”并开展活动。10月21日,假座中山大学附中礼堂,举行鲁迅先生逝世追悼会,公开宣布“广州艺术工作者协会”正式成立,散发“成立宣言”,当晚被捕入狱,至“西安事变”后出狱。

1937年夏,被派到汕头,并分配到潮阳开展妇女运动。8月13日,“汕头青年救亡同志会”成立。后来随青抗会许多同志参加155师随军工作队,当选为临时执委,被派到下蓬,与“密林社”的李凯、林大星、黄雨、林坚组成领导班子,开展工作。后到两英圩协助钟萍洲、袁似瑶工作。后由马士纯指派筹办南侨中学,担任“妇女呼声社”指导员。不久,李碧山指派她和余天选到揭阳县政府举办的社训总队工作。同年农历七月接省通知由林美南为监誓人,补行入党宣誓,正式任副队长。1940年夏,南侨中学被迫解散,应美南要求离开潮汕。根据廖承志的意见,她和林之原将被派往泰国开展侨救工作,几经周折,后由交通员带入东江游击队。

1942年秋,陈曙光到澳门和柯麟接头,准备在广州湾建立联络站与琼纵联系。当时,澳门、广州湾(今湛江)已沦陷,因而暂由柯麟介绍到濠江中学教书。1943年深秋回东纵,到司令部卫生处任政治指导员,协助江风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林之原从东纵司令部到香港,研究东南亚华侨问题。1945年春,根据战后形势的需要,林之原、陈曙光与若干潮籍华侨一起,筹办了“培侨中学”。1947年,陈曙光由上级派遣到泰国协助侨救工作,任泰国北榄坡健华学校校长。1948年初春,陈曙光到陶公府新民学校任校长。1948年冬,陈曙光回汕头,参加报告会,研究财经问题。1951年秋,调到北京马列学院学习,结业后调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接待处任人事秘书,并被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派到河南新乡。1954年初,陈曙光从中联部借用到建筑工程部,协调做人事处的工作。同年又被王稼祥部长请回接待处工作。1956年夏,协助文化部筹建中国电影出版社工作。后调任美术编辑室主任,兼连环画册编辑工作。1960年负责全社总编审工作兼支部书记。出席第三次全国文代会、文化部第四次党代会。和柳溪到董存瑞家乡调查研究,并参加有关董存瑞的剧本的讨论,还和总编辑谢立明合作写儿童剧本《童年》。1969年下干校劳动。1977年任北京科学电影制片厂编导室专职书记、政治部主任,被选为中华医学会第二届科普委员,因其科教片被农民称为“出粮食的电影”而受到表彰。1983年离休后,组建北京行为科学学会,任顾问并参加科研项目,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东方人体文化研究中心荣誉顾问、特约研究员。陈曙光是中国俗文学学会发起人之一,被选为监事长;她也是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发起人之一,并任理事。

陈曙光曾作诗自策:一生求索为真理,摧恶存良常律己,甘奉余晖暖世间,白头矍铄行无止。[21]2015年,陈曙光在北京病逝,终年105岁。

【注释】

[1]汕头市龙湖区政协文史委员会:《龙湖文史》第一辑,2001年版,第84页。

[2]汕头市龙湖区政协文史委员会:《龙湖文史》第一辑2001年版,第81~83页。

[3]《龙湖文史》第一辑,第122页。

[4]汕头市龙湖区政协文史委员会:《龙湖文史》第一辑,2001年版,第124、91页。

[5]汕头市龙湖区政协文史委员会:《龙湖文史》第一辑,2001年版,第124、91页。

[6]汕头市龙湖区政协文史委员会:《龙湖文史》第一辑,2001年版,第91~92页。

[7]文载《龙湖文史》,作者许树标。

[8]汕头市龙湖区政协文史委员会:《龙湖文史》第一辑,2001年版,第93页。

[9]汕头市龙湖区政协文史委员会:《龙湖文史》第一辑,2001年版,第86页。

[10]汕头市龙湖区政协文史委员会:《龙湖文史》第一辑,2001年版,第88~89页。

[11]汕头市龙湖区政协文史委员会:《龙湖文史》第一辑,2001年版,第118页。

[12]汕头市龙湖区政协文史委员会:《龙湖文史》第一辑,2001年版,第88~89页。

[13]汕头市龙湖区政协文史委员会:《龙湖文史》第一辑,2001年版,第37~39页。

[14]汕头市龙湖区政协文史委员会:《龙湖文史》第一辑,2001年版,第12~26页。

[15]革命老人陈曙光整理(手稿),1983年。

[16]革命老人陈曙光整理(手稿),1983年。

[17]革命老人陈曙光整理(手稿),1983年。

[18]革命老人陈曙光整理(手稿),1983年。

[19]革命老人陈曙光整理(手稿),1983年。

[20]汕头市龙湖区政协文史委员会:《龙湖文史》第一辑,2001年版,第34~35页。

[21]革命老人陈曙光个人自传(手稿),1984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