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鸥下村:欧汀背寨、历史商埠

鸥下村:欧汀背寨、历史商埠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鸥下村位于龙湖区鸥汀街道西南方向,与金平区接壤。鸥下村位于韩江下游,村西面紧靠韩江支流梅溪河。鸥下村的主要姓氏有林、袁、许、蔡、黄、卢、李、陈等。现村中第一大姓为林,第二大姓为袁,第三大姓为许。从民国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鸥下村已成为颇具规模的商埠。现在鸥下综合市场已经成为日用百货、食杂、蔬菜、鱼肉批发零售集散地,为鸥汀街道的商业集贸中心。

鸥下村:欧汀背寨、历史商埠

鸥下村位于龙湖区鸥汀街道西南方向,与金平区接壤。西接浮东,东邻鸥上,西北为西畔等自然村。

鸥下村位于韩江下游,村西面紧靠韩江支流梅溪河。鸥下村的主要姓氏有林、袁、许、蔡、黄、卢、李、陈等。村民大部分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由福建莆田一带迁至揭阳潮州,再迁移到鸥汀创居。

现村中第一大姓为林,第二大姓为袁,第三大姓为许。各姓氏宗亲和谐相处,安居乐业。

林氏,明初期由福建莆田入潮,于清初联宗合族,创居揭阳县蓬洲都,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在鸥汀建林氏大宗祠“世德堂”,为鸥汀、浮陇、东墩、华坞、大路,马西村林氏共用。

巷道 陈英伟/摄

袁氏,南宋理宗年间(1225—1264),袁琛的第六代孙袁宏,字拓基,理宗宝庆年间举人,授将仕郎。赘金窖肖氏而居。后到鸥汀居住,首创鸥汀。袁宏虽为鸥汀袁姓始祖,但世系还是以袁琛为一世祖。

许氏,四百多年前由揭阳迁徙到鸥汀创居。清顺治七年(1650)始建宗祠“报本堂”(俗称青砖祠)。(www.xing528.com)

村里各姓氏宗族,为怀念祖先,敬宗睦族,兴建祠堂,计有许氏宗祠(俗称青砖祠)、林氏大宗祠、小宗祠、锡祚祖祠、元祖祠、华祖祠、隐祖祠、见忠林公祠、爰及林公祠、基德祠、李氏宗祠、袁氏家庙、清溪卢公祠、蔡氏大宗祠、章厝祠、黄厝祠、许厝祠等共十多座。除林氏大宗祠外其余各祠堂近期已重修、重建,皆依照旧貌、修旧如旧、雕梁画栋、必极工巧。各祠堂内每年都会举行春秋两祭祭祖活动。

建村之初,村民基本以捕鱼为生,逐步发展多种经营:渔行、米行、酿酒、餐馆、医寓药材(现仍存祖传医疗诊所中医诊所“復元堂”,眼科诊所“喜德堂”,牙科诊所“亦然”)、打造金银首饰工匠木雕等。原鸥下三角埕附近有四条街:新兴街、振兴街、南兴街、中兴街,行铺林立,是商家旺地。从民国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鸥下村已成为颇具规模的商埠。现在鸥下综合市场已经成为日用百货、食杂、蔬菜鱼肉批发零售集散地,为鸥汀街道的商业集贸中心。改革开放后,金竹园经营有潮汕小食一条街。

古榕 陈英伟/摄

民间传说,鸥汀是蛇地,四座桥是蛇的四只脚。据说,清朝年间的“丁酉惨案”,郑成功部将能从南熏门攻入寨内攻打鸥汀寨,就因其四只脚中治生桥、龟桥、西宁桥都是石桥,是三只石脚,只有南薰门桥是木桥,是一只木脚的缘故。鸥汀寨自然环境优美,建寨初期,整个村寨筑有寨墙围护,寨墙外挖了护寨河,几道寨门和门外的桥梁与外界相通。后来,护寨河被填成池塘,村外又有小溪流,碧水环绕,层溪层池。原来与外界相通的四座桥梁是:治生桥(俗称辅彩桥,在鸥上村)、龟桥、西宁桥、南薰门桥(这三桥均在鸥下村)。其中“龟桥似月”“西宁晚泊”被列为原鸥汀八景。现存的“西宁桥”是汕头市中心城区唯一一座保留原貌的清代古桥梁,对研究潮汕造桥技术有一定价值。

巷道 陈英伟/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