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汀背寨:揭开鸥汀的起源和发展

欧汀背寨:揭开鸥汀的起源和发展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汕头龙湖区“鸥汀”之得名,是因其原位于临海沙丘,常有海鸥停歇栖息。另据清《台湾外纪》《先王实录》《潮州府志·形胜》等史书所记:鸥汀背寨是潮州府48个隘口之一,历来为沿海要冲。于是村民筑寨以作防卫,名“鸥汀背寨”。鸥汀港位于鸥汀西边,曾是潮汕五个重要的港口之一。潮州、南澳的货船装载货物以鸥汀港为母港,南澳岛为中转站,往来浙江、江苏的海上贸易活跃。当时鸥汀是粤东海防要地,设有“澄海协左营千总分防汛营”。

欧汀背寨:揭开鸥汀的起源和发展

汕头龙湖区“鸥汀”之得名,是因其原位于临海沙丘,常有海鸥停歇栖息。古为海防要地,也是水路北往潮州府、西往揭阳县的必经地。另据清《台湾外纪》《先王实录》《潮州府志·•形胜》等史书所记:鸥汀背寨是潮州府48个隘口之一,历来为沿海要冲。城寨呈长条状,绵延七八里,扼外砂河、新津河、梅溪河之咽喉,控南港、东港、新港的出海口。水路可防海盗进攻潮州,陆路可抵敌军进犯揭阳。可见当年该寨地势的险要。当时的寨主陈君谔,是明代万历年间的秀才,为人耿直,通兵法,乡人都拥戴他。他将城寨筑成水泄不通的防御堡垒,四周池塘小溪环绕易守难攻,有“海国干城”之称。明清交替年间,曾多次击退海盗的进犯,成为远近闻名的城堡

鸥汀始创于南宋理宗年间,到了明朝建有城,名为鸥汀背城。尔后倭寇和海盗多次为患乡邻,在明隆庆二年(1568),南湾人林道乾攻破城墙,城也被毁。于是村民筑寨以作防卫,名“鸥汀背寨”。寨长约450丈,宽约100丈,四周为护寨河。[1]

鸥汀,宋属揭阳县蓬洲都;元属潮州路揭阳县蓬洲都;明洪武二年(1369)改潮州路为潮州府,鸥汀属潮州府揭阳县蓬洲都;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设置澄海县,蓬洲都改属澄海县辖;1921年,鸥汀属澄海县下蓬区;1949年10月25日澄海县解放,鸥汀仍属澄海县下蓬区;1974年11月5日属汕头市郊下蓬公社;1986年属汕头市郊区下蓬镇;1996年11月30日至今属汕头市龙湖区鸥汀街道。(www.xing528.com)

清康熙七年(1668),潮州通判兼澄海知县阎奇英在旧址重建城寨,并有水师营寨驻防。后经拆卸倒塌,1942年日伪占领时期曾拆除部分寨墙,1950年拆去寨门。现残存“北平门”和“北定门”两个寨门及部分残墙、更楼。

鸥汀港(后称为东港)位于鸥汀西边,曾是潮汕五个重要的港口之一。自明朝设为港口,至清康熙年间,鸥汀港和樟林港同为澄海县之重要港口。潮州、南澳的货船装载货物以鸥汀港为母港,南澳岛为中转站,往来浙江、江苏的海上贸易活跃。当时鸥汀是粤东海防要地,设有“澄海协左营千总分防汛营”。庵埠港的船只也要由溪东港或鸥汀港出海,海上交通相当便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