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通史简编:北宋经济发展及农业政策

中国通史简编:北宋经济发展及农业政策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事实上,在北宋中叶以前,一般的经济情况仍然在发展过程中。农业经过唐末五代长期的严重的摧残,到北宋又向前发展。赵恒大中祥符六年,废除诸路州军农业器具的税钱。减轻农民负担,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北宋水利事业,也很发展。赵恒大中祥符四年,派遣使臣到福建取来“占城稻”种三万斛,分给人民。这种早稻传布于中国各地,自然能增加农产数量。官府强役民户或军士,给与最低的生产费,迫令制盐。

中国通史简编:北宋经济发展及农业政策

四朝元老文彦博反对赵顼、王安石变法,彦博道,祖宗法制完备,不要更张失人心。赵顼道,更张法制,士大夫自然不便,对百姓却有什么害处?彦博道,朝廷依靠士大夫治天下,还是依靠百姓治天下?文彦博这几句话,明白指出宋朝法制的真精神,就是官僚地主的利益尽量扩大,一般人民主要是农民的利益,尽量摧残,因为朝廷需要官僚地主的拥护,所谓人心,就是士大夫的心。不过事实上,在北宋中叶以前,一般的经济情况仍然在发展过程中。

农业经过唐末五代长期的严重的摧残,到北宋又向前发展。因为这时已经没有唐末藩镇间同五代列国间成年累月的战争,而是一个和平统一的时代。由于和平,全国农民都有机会去生产;人口逐渐增加,劳动力也慢慢充实起来,把过去荒芜的田园重新开辟。由于统一,农民被免除了以往繁重的负担:赵匡胤建隆年间,诏除沧、德、棣、淄、齐、郓等州三十九处渡口算钱;随后又陆续废除橘园、鱼池、水硙(水磨)、社酒、莲藕、鹅鸭、螺蚌、柴薪、地铺、枯牛骨、溉田水利等名目的苛捐杂税。赵光义太平兴国三年,罢去沿河州县民船载粟的算钱。赵恒大中祥符六年,废除诸路州军农业器具的税钱。减轻农民负担,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北宋水利事业,也很发展。河北的陂塘(蓄水池塘),对农业帮助很大,从那里引水灌田,既节省人力,又增加收获。赵恒咸平年间,汝州导汝水灌溉垦地六百顷,一年收粮二万三千石;襄阳县修筑水堤,把湻河水截入陂渠,灌溉民田三千顷;宜城县用蛮河水灌田七百顷。赵祯嘉祐年间,赵尚宽在唐河县修复汉代陂渠,凡来种田的人,都借给耕牛、犁头、种子、食物,一年以后,不仅本地逃亡户都自动回家,并且从淮南、湖北各地还迁移来二十多户。赵顼熙宁元年,襄州宣城县官朱纮,修复旧日小渠,灌田六千顷。赵佶政和六年,平江府兴修围田二千余顷。从这几个实例中,可能看出大概情况。引水灌田面积达几万顷,不仅说明北宋农业较以前进步,也促成经济的发展。

江淮两浙一带,一遇天气稍旱,比较高仰的水田就容易枯竭,稻米产量因而减少。赵恒大中祥符四年,派遣使臣到福建取来“占城稻”种三万斛,分给人民。“占城稻”开始于福建,原是从占城传来的,比中国稻颗粒较小而穗较长;它可以在高仰处生长,成熟时间较早。这种早稻传布于中国各地,自然能增加农产数量。

赵匡胤即位以后,就下诏奖励“广植桑枣,垦辟荒田”的农民,和能招徕流民,减少旷地的县官。赵恒咸平初年,广南西路转运使陈尧叟课植桑、枣于岭外一带。直到赵佶崇宁年间,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王觉还开辟荒地到一万顷上下。两广本是荒僻地带,从此农业日渐进步。

北宋的农业,在初期获得较大的发展。但是后来因为皇帝、官吏、豪绅、地主们剥削的增加,又使农民破产,流亡,农业发展遭受挫折。

柴荣均定田租,历代享受免赋特权的曲阜孔氏,也同平民一样,缴纳租赋,其他世家大族,自然更不得隐避。赵匡胤登位第二年,藉口周末度(测量)田不实,特派使官再出度田,又下诏许民开垦,州县官无得检括(稽査),只据现田作赋额。这就是说,形势户(现任文武职官及州县豪强人户称形势户)、大地主可以托名开垦,隐避或减少(二十税一或三十税二)租赋,小农眼前耕种的田地,被官吏检出,永远作为田赋的定额。据旧史记载,赵匡胤末年,天下垦田二百九十五万余顷;赵光义末年,垦田三百一十二万余顷;赵恒末年,垦田五百二十四万余顷;赵祯末年,垦田二百二十八万余顷,赵曙末年,垦田四百四十余万顷;赵顼末年,垦田四百六十一万余顷。宋垦田数比过去任何统一朝代(西汉、隋、唐)少得多。尤其是赵祯在位四十余年,号称北宋全盛时代,垦田却耗减最甚。这说明当时对西夏连年用兵,农民被迫弃田逃亡,豪强乘机兼并,扩大免赋特权,异口同声称颂赵祯的仁政(赵祯号称仁宗)。赵曙时,垦田骤增一倍,照三司使的解释说:“这个数字是据租赋数约略推算,民间隐逃的田亩,至少占十中七八,所以实际垦田当有三千余万顷。祖宗旧制,不愿扰民(官僚地主),从没有切实检查,因此莫知垦田实数。”免赋田占六分之五强,一切军费、徭役、租赋,都加在六分之一弱的田亩上,两个阶级负担的不公,即此可见。

赵顼创行方田法(东西南北各千步,约得田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称为一方),想削夺官僚地主的利益,增加国家收入。官员们藉口“民以为不便”,纷纷反对,行施不久就停止,已方的界线,也被豪强毁坏。赵佶又行方田法,十年间完成了六路(全国分二十三路),贪官赃吏勾结地方土劣,任意妄为,弊端百岀,有的二百余亩方为二十亩,有的二顷九十六亩方为七十亩,有的原租十三文增至二贯二百文,有的原租二十七文,增至一贯四百五十文。甚至方荒山,勒派农民出刍草钱,民户废业失所,不得不大量逃亡,赵佶无法,下令停止方田。

宋租赋仍行两税制,类别有五:(一)公田税。(二)民田税。(三)城郭赋。四)杂变赋。(五)丁口赋。正赋以外,还有所谓折变、支移、宽剩三种苛法。折变是官府藉口需要某物,停收旧定的贡品,令农民改纳某物。如农民照例纳绢,官府说要折钱,折钱以后,官府又要折麦。折价不依市价,由官府自定,绢折钱,钱多数倍,钱折麦,麦又多数倍,辗转增加,农民无端多出十数倍至数十倍的钱物。支移是农民本该在本县缴租,官府却教他到几百里外州县去缴纳,说那里正等急用,实际是强迫农民出脚钱。脚钱原定每斗五十六文,官府又反复折扣,增大若干倍,农民卖牛变产还不够赔累。宽剩是旧定赋额外增收若干,口称准备灾荒,其实农民饿死,从不得救济。

宋朝盛行官卖制度,人民生活必需品,都归国家专利,提高价格,垄断居奇,成为岁入的重要部分,当时官卖物品,有下列几种:

盐——盐分颗盐、末盐、井盐、卤盐(河北卤地出产)四种。颗盐每年约产三十七万余席(每席一百十六斤半,大席二百二十斤)。末盐约产二百九十六万余石(每石一百一十斤)。井盐约产一千六百二十一万余斤。卤盐产量极少,约十余万石。官府强役民户或军士,给与最低的生产费,迫令制盐。如通泰盐(江苏南通县、泰县)每四石给钱五百文,岭南盐每石给钱二百文,后来改为淮南、福建盐每斤四文,两浙盐六文或四文,广南盐五文。井盐煎煮,官不给薪柴钱,盐户不能缴纳定额,往往破家流亡。朝廷收入低价的盐,再高价出卖,颗盐卖价每斤自四十四至三十四文,末盐每斤自四十七至八文。这还只是表面定价,实际贪官、奸商,勾结操纵,每斤贵至数百文。

宋朝盐法,开始完全归政府经营,官制官销,仅河北一路,允许商运。赵光义始行钞法,令商人就边郡纳钱四贯八百文,领盐一钞,凭钞到解池(山西解县)取颗盐二百斤,在限界内自由贩卖。此后钞法通行(官制商销)。赵祯时,京师设榷货务,令商人纳钱银,得至各产盐地领盐贩卖。赵顼增长盐价,例如福建路旧额卖盐收入二十七万余贯,元丰二年增至四十六万余贯,三年增至六十万余贯。全国盐课总数,大致增加二三倍。

茶——产茶地区设场十三处,场官先发本钱给园户(种茶户),采得茶叶,一部分输纳租税,多余的悉数交给场官。私藏私卖,依造私盐法论罪,想减少赔累,砍伐茶树也有罪。园户受害不堪,或逃亡求免,或寻死求免,本人死亡后,邻伍仍须代纳租税。当时四川园户有“不是种茶,实是种祸”的谚语。官出最低价收得全国茶叶,自定高价出卖。蜡茶每斤约价自四十七至四百二十文,片茶自十七至九百七十文,散茶自十五至一百二十一文。政府卖茶,起初自卖,后来也改钞引法。商人领长引,得往他路贩卖,有效期一年;短引限本路内贩卖,有效期一季。

酒曲、醋——各州县设酒务官酿酒,穷僻县镇乡村或许民酿,但仍输纳岁课。酿酒原料是农民缴纳的米、麦,酿成薄酒,高价出售。民间有婚葬大事,官府计算民户大小,强令买酒若干。有些地方,官不卖酒,专造酒曲,规定特价出卖。赵祯时,每岁收入酒曲钱多至一千四百九十八万贯。醋也官制官卖,收入不详。

矾——产矾地区设官收矾,严刑禁止镬户(制矾户〉私卖。

矿产——金、银、铜、铁、铅、锡、水银、朱砂产地设官,依茶盐法收归官有。赵佶时,又官卖石炭,凡设二十余场。全国木炭也归官卖,收入不详。

统治阶级从皇帝到乡村中小地主,生活都非常富裕,他们需要各种消费品,来满足各人的欲望,因此商业在北宋,有高度的发展,商税也成为岁入的大宗。

商税——赵祯时,朝议减轻商税,范仲淹独以为不可。他说:“国家费用既不能减,不取商贾,必取农夫,农夫将受更重的剥削。应该先省国用,次宽租赋,最后才宽商贾。”官员们的消费品,依靠商贾来供给,减轻商税,自然对官员有利。现在减税不成,他们只好私营商业,非正式享受免税的权利。例如江淮转运使李溥借进贡名义,自率大船多艘运东南名产入京,单是两浙笺纸就满载三大船,他物数量,可以类推。赵煦正式承认官员免税经商,名义是品官本家服用物免税。开封税官捉得冒苏轼官衔漏税人吴味道一名,苏轼当时守杭州,税官押吴味道去见苏轼,轼替他改题封条,平安回到开封。赵佶因臣僚以宫观寺院经商大盛,影响税收,限只马牛驴驼骡不入服用例,后来又令税关搜查。这只能给税吏更多受贿的机会,并不能阻碍权贵的谋利行为。

全国商税,赵光义时岁入四百万贯,赵恒时增加一倍,赵顼时京师商税五十五万余贯。全国总数超过一千万贯。(www.xing528.com)

商市——国内市场首推东京(开封)、成都、兴元(陕西南郑县)三处,每年商税各在四十万贯以上。第二等市场(商税二十万贯以上)五处,都在四川境内。第三等市场(商税十万贯以上)多数也在四川。五代时最大市场扬州降在第四等(商税五万贯以上),江陵降在第六等(商税三万贯以下),这是国内市场很大的变动。海外贸易杭州居首位,明州(浙江鄞县)居次位,广州居三位,各置市舶司。蕃商进口,税率值百抽十,官买蕃货十分之三,其余听自由贸易。赵祯时,三处收税总数五十三万贯。泉州(福建晋江县)、密州(山东诸城县)两处有时也设市舶司。

商行——中唐已有商行,每行有行头一人。宋时凡商店必须入行,原因是官府为便利科税索物,需要有行的组织。不问出卖物品小大,但合官府用途,如医生、卜人、仵作(葬敛死人业)等业,都该立行听候呼唤。赵顼藉口体恤商人,免得官府急需某种物品时,商人枉费高价购求应命,因此改立新法,官府计算每年需用物品数目,令各行商共同出钱,官府用行商钱收买货物,一年中随时取用。如年终不用,即令出卖,官收二分利息,特给免行(在一定时期内,免再供应官差)权利。赵顼的本意是想收免行钱,并非真要体恤商人,他下令凡不入行的商贩,不得在街市做买卖,必须报官投充行人纳免行钱,才准交易,不报官私自投行,査岀处罚。令下十余日,京城街上提瓶卖茶人都投充茶行,挑水、担粥以至卖草鞋、头髲(bèi,假发)人无敢不投行。同行商店又互相压迫,不依上、中、下三等分别出钱,却要平均负担,富商称幸,小商叫苦。当时有些朝臣反对这个新法,赵顼不得已改令每月纳免行钱不到一百文的小商贩,准免纳钱,凡放免八千六百五十四人。

北宋工商业发展,因之货币流通额也特别增大。唐铸钱每岁约数十万贯,宋每岁约五六百万贯,唐末渐用金银,宋时金银成为通行的货币,中唐始有飞钱,宋时交子纸币)用途很广。宋人有一首破钱诗说:“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钱是统治阶级剥削人民的工具,货币数量愈大,也就是阶级剥削愈益剧烈。

金银——唐末,威胜(浙东)节度使董昌每十天发一纲(一批)贡品,内黄金一万两,银五千铤。浙东不是最富地区,每月能输出金三万两,银一万五千铤,想见全国积存金银总数不少。宋初,赵匡胤、赵光义赐吴越国王金器六万四千七百余两,银器四十万八千八百余两,吴越国进贡金九万五千余两,银一百一十万余两。赵恒初年,银价每两八百文,金价每两五千文,后来用途愈广,十余年间金银价腾贵数倍,连赵恒也诧异起来。赵佶时,各路每年贡品(皇帝生辰进贡及南郊进贡)金银外,别有折银钱一万八千余贯,当时折价不可知,但外州县存银似已被朝廷逐年吸取,渐就枯竭,所以有折银的名目。赵桓亡国时,在围城中(金兵围开封)大括金银,金价每两涨至五十贯文,银三贯五百文,比赵恒时金价高十倍,银价高四倍。

铜铁钱——自西汉至隋通行五铢钱(西汉刘彻造),自唐至五代通行开元通宝钱(唐李渊造)。这两种钱的重量和质量最为适中,没有过重(如值百钱、值千钱)过轻(如榆荚钱、三铢钱)的弊病。宋铸钱务求得多,体质恶薄,远逊开元钱。有些地区,如四川及西北边郡用铁钱,价比铜钱更低。全国铸铜钱凡十七监,铸铁钱凡九监。铸铜钱用原料八十八两(铜六分余,铅锡三分余)得钱千文,除火耗净重八十两。铸铁钱用原料二百四十两,得钱千文,除火耗净重一百九十二两。宋初,每年铸钱七万贯,赵祯时增至三百万贯,赵顼以后,岁铸铜钱五百余万贯,铁钱八十八万余贯。

便钱——宋初,依唐飞钱旧制,京师置便钱务,令商人缴现钱入务,扣汇费八分之二,领券到各州县兑钱,当日给付,不得留难。赵光义时收商人便钱一百七十余万贯,赵恒时增至二百八十万贯。后来诸州钱悉输送京师,商人到当地不能领得现钱,官吏随意给予他物,便钱信用丧失,制度因而败坏。

交子钱引——四川通行铁钱,不便输运,商人私造钱券,称为交子(纸币),发行归富商十六户主持。朝廷见有利可图,禁商人私造,有四川、潞州、陕西等处,设交子务,官印交子。赵祯时交子分二十二界,备本钱三十六万贯,耘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贯。赵顼更造二十五界。交子始有前后两界。赵佶改交子为钱引,不备本钱,大量印发,钱引一贯,仅值现钱十余文。除福建、江浙、湖广免用钱引,其余各路普遍行用。

北宋工业发展,各地都有作坊制造器物。官办作坊规模较大,民间作坊大小不等。依据零碎偶存的记载看来,这些作坊多数是小手工业生产,有些已是近乎手工工场的组织。

军器——军器制造,京师有南北作坊院,又有弓弩院。诸州各置军器作坊。弓弩院岁造角弝弓等一千六百五十余万具,诸州岁造黑漆弓弩等六百二十余万具,产量可称巨大。赵顼设军器监,总管京师诸州军器的制造。招募军器专家,精究器械法式,成书一百一十卷。内分辨材、军器、什物、杂物、添修、制造、弓弩式等类。监中作坊有火药作、青窑作、猛火油作、金作、火作(火箭、火球、火英藜等)、大小木作、大小炉作(冶锻)、皮作、麻作、窑子作十部。各有制度用法,只许工师诵习,不许流传到外间。火药不知何时发明,赵恒时张存能放旋风炮,任并能烧猛火油,石炮只能抛远,火药能向上冲(金人南侵,有火炮名震天雷,也只能爆炸,不能射远),旋风得名的原因,当是宋初已用火药放炮。猛火油就是石油,边塞要地掘大池储油,能烧敌人营垒。北宋军备渐重火器,是一个大进步。

铸钱——蕲春铁钱监工作程序分三部,先是沙模作,次是磨钱作,最后是排整作。每日雇工人三百,十日可铸一万缗,一年工作九个月,得钱二十七万缗。大致本钱(包括原料工资)四文可铸十文,铁炭贵时,本钱六文可铸十文。旧制铸钱工人是招募(强迫)贫民,刺面隶属军籍,近乎奴隶的待遇。赵佶因军工工作效率低微,官得利不多,改募民间铸私钱人充铸钱工匠,官造房屋(称营屋),许工匠一家人在营屋居住,自由出入。官发给物料,让工匠一家人全力鼓铸,按产品多少给与工资。此后,军工与募工兼用。

制茶——唐人饮草茶,不知焙制法,北宋始有片茶散茶,片茶福建制最精洁,先蒸研,再编竹为格置焙室中。片茶分十二等,其中蜡面茶价比上等片茶较贱,最精制的龙凤团,一团值钱四十千。

矿业——全国置矿冶二三百处,有淘、采、烹、炼等工程。有些矿完全官办,有些矿听人民开采,岀产物卖给官府。当时开矿技术幼稚,或开采不久就枯竭,或开釆岁久,所得不够费用。赵煦时陕西开铜矿,募南方工人到陕西筹备,择地造冶,似乎南方技术比北方较胜。石炭矿山西开采最多。怀州(河南沁阳县)石炭多运往开封作燃料,徐州石炭多作冶铁用。石油在西汉时已用作燃料。班固注《汉书·地理志》高奴县(延安县东)说,有洧水(源出安塞县),水上浮肥膏,可烧火。西晋张华作《博物志》,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都有石油的记载。北宋沈括作《梦溪笔谈》,记石油事较详。照沈括说,廓州(陕西廊县)、延州(延安县)居民采石油点灯,岀烟极浓。采法是在河边沙石间,用雉尾挹取入瓦缶中,色如厚漆,因烟浓熏坏帐幕,所以很少人用它。

冶铁——徐州东北利国监是北宋最大的冶铁地,凡三十六冶,冶各有工人百余,冶主都是巨富。工人分采石炭和冶铁两部。用石炭冶铁,据苏轼《石炭诗》说,造兵器极精锐。磁州(河北磁县)锻坊炼钢最好,取精铁锻百余火,每锻一次轻一次,锻到斤两不减,就成纯钢,色青黑有光。

印刷——雕版印书起源隋朝(杨坚开皇十三年,诏废像遗经,悉令雕版)。唐、五代渐盛行,北宋印板书完全代替了手抄书。印刷技术杭州最好,四川较次,福建校勘不精,销路却最广,号称麻沙板。开封不亚杭州,但纸质差些。活字印书法唐末已有,敦煌千佛洞发现木刻畏兀儿文草书体活字,足见中亚细亚国家先已通行,渐次传入中国,可是没有被中国刻书家采用。直到赵祯时,毕昇始制中国活字板,用胶泥刻字,薄如钱沿,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板上铺松脂蜡纸灰等物;要印书,用一铁范置铁板上,铁板中排好字印,铁板下缓火微温,待药稍溶解,用一平板按铁范面,字印平固,就可印书。一板正在印刷,别一板已排成可用。活字板的发明,是文化上一大贡献。清朝“天禄琳琅”有宋本《毛诗》,唐风内自字横置,可证活字板在印刷业上的通行。

指南针——利用指南针(罗盘)航海,最早的记载是朱成写的《萍洲可谈》。他说舟师识地理,夜间观星,白昼观日,阴晦时观指南针。沈括《梦溪笔谈》说,方术家(道士一类人)用磁石磨针锋,就成指南或指北针。针腰缀芥子大的白蜡,用细丝悬无风处,一端系住白蜡,针常指南。磁石能制指南针,北宋已经发现了。

上述几种工业外,造纸业、造瓷器业也有极大的发展。又如定州、单州、亳州纺织纱绢,备极轻巧。还有些日常用品如医生用刺针,女工用缝针、绣针,耒阳(湖南耒阳县)制造最精良,运销四方。又如火寸,用杉木条一头染硫黄,黑夜有急事,不及点灯,取火寸触火即燃烧发光,宋初已有人制火寸到市上贩卖。街上挑担卖小手艺工匠有钉校匠(铜匠)、补鞋匠、铜漏匠(修破器匠)等,想见当时小手工业的发达。

赵匡胤令诸州每岁奏报男丁人数,二十岁为丁,六十岁为老,女口不计,据宋朝户口记载,一户平均只一二人。这固由于人民逃避丁口税、衙前役等苛暴剥削,设法隐漏人口实数,或兄弟分居,或降低户等(户分九等,上四等应役,下五等免役),同时不计女口,也是重要的原因。赵匡胤时,全国户数在二三百万间。赵光义时,天下主客户四百一十三万。以后逐渐增加,赵佶时,达最高度,计有户二千一万九千五十,口四千三百八十二万七百六十九,平均一户有两口。有些地方如德州、霸州平均三户四口。当时朝臣都说检查不实。自然,隐漏的人口一定有很大的数目。沈括《梦溪笔谈》载阳翟县(河南禹县)人杜五郎隐居事。五郎与兄同居,有田五十亩,后兄子娶妻,耕地不够赡养,五郎让田给兄,自率妻子别居,垦田三十亩。杜家未分居前至少有四男二女,分居后一家有二男二女,一家有二男一女。如果这是民间户口一般的情况,每户平均应有三四人至四五人。通计妇女口数与男丁大体相等,一户平均两口,加上妇女实际当有四口。再加上逃户隐口,北宋末年人口,应该将近一万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