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士族制度:中国通史简编中的政治特权与家谱

士族制度:中国通史简编中的政治特权与家谱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质虽然愤恨辱骂,仍不得列入士族。家谱——士族得免徭役,得依门第高下取得禄位,得依政治特权侵夺庶民,因此中原士族流寓江东,子孙相继二三百年,依然保持北方旧籍贯,不肯自称江东土著。士族有名籍,藏在官府,庶民纳贿赂一万余钱,得冒入士籍。士族要防止假冒,特别重视家谱,家谱成为专门的学问。九品中正制不仅在南朝行施,北朝士族虽在异族压迫的下面,也还享受一部分的政治上特权,直到隋唐,士族制度才逐渐破坏。

士族制度:中国通史简编中的政治特权与家谱

东汉士人求官,必需先在乡里间造成名誉,才能被长官辟召,或选作孝廉方正,取得禄位,东汉末年有人专业批评人物,如汝南许劭,考核人才高下,每月初发一次榜,叫作“月旦评”。经他评定的人,就在社会上有地位。曹操少年时没有声望,求许劭评品,劭说:“你是治世的能臣,乱世的奸雄。”从此曹操得名做官了。大抵大族世家的子弟容易得名,也就容易做官。公孙瓒做幽州刺史,专引用贫贱人。他说:“世家子弟自以为该当富贵,不会感谢我的恩德。”可见汉魏间仕途已被世家大族把持,连求名也不需重视了。

魏吴质家世单微,因与曹丕亲近,得封侯拜将,官位高显。但本郡(质济阴郡人)乡评还是看不起他。质虽然愤恨辱骂,仍不得列入士族。三国初期,士族与寒门形成严格的区别,排斥寒门,不让它分润政治上的权利。

曹丕依据这种习惯,创立“九品中正”的制度,州郡县各置中正官,考查所管人才高下,分成九等。列在下品的,永远不得仕进。西晋刘毅指出九品中正的弊病,是“爱恶随心,荣辱在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地主官僚联合压迫贫寒人,九品中正是压迫的工具。

自从九品中正法确定以后,士族依法律保证统治地位的巩固,生活极端腐化,造成西晋末年的大乱,中原士族十之六七避难到长江流域,拥护司马睿重建政权。士族中王氏一族最强盛,王导做丞相,管政治,王敦做大将军,专兵权,子弟满布要职,当时有“王与马(司马氏),共天下”的传言,又有谢氏一族与王氏并称,南朝士族,王谢居首。其余众族各依门第高低,分配权利,不敢僭越。北方士族过江较晚,便被指为伧荒(南人呼北人为老伧或伧夫),即使人才可用,也只得浮沉微职,难升上流。

士族享受的权利,有下列几种:

入仕——南朝定制,甲族(世家)子弟二十岁登朝,后门(卑族)年过三十岁才得试作小吏。甲族开始就做秘书郎、著作郎、散骑侍郎等官,升迁极容易。寒贱人极少取得高级官职的机会,想转成甲族更是不可能。晋吴逵有德行,郡守王韶之擢逵补功曹,逵自知门寒,固辞不就。梁时交趾(安南)人并韶擅长文学,请求做官,吏部尚书蔡撙说并不是贵姓,只给管城门的贱职,韶回乡里谋作乱。寒贱人不退让就得受辱,退让还可保持“有德行”的虚名。(www.xing528.com)

婚姻——门第相等,才通婚姻,否则视为极大罪恶。

身份——士族与非士族间有不可侵犯的区别,皇帝也不能改变它。宋、齐、梁、陈四朝皇帝,出身都不是高门甲族。赞助他们成功的多数是寒贱人,后来虽然做将相大臣,并不能提高自己的身份。

家谱——士族得免徭役,得依门第高下取得禄位,得依政治特权侵夺庶民,因此中原士族流寓江东,子孙相继二三百年,依然保持北方旧籍贯,不肯自称江东土著。士族有名籍,藏在官府,庶民纳贿赂一万余钱,得冒入士籍。士族要防止假冒,特别重视家谱,家谱成为专门的学问。

士族掌握着统治权,朝代改换,士族地位不变,所以南朝士人重家不重国,重孝(伪装的孝)不重忠,种族耻辱更不在意想中。

九品中正制不仅在南朝行施,北朝士族虽在异族压迫的下面,也还享受一部分的政治上特权,直到隋唐,士族制度才逐渐破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