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汉工商业的兴衰及对社会的影响

两汉工商业的兴衰及对社会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两汉有三种大工业,煮盐、冶铁、铸钱。铸钱业往往因不合法定重量质量,受刑罚破产,很难获大利。刘彻从富人夺取工业利益,起了很剧烈的斗争。临淄是纺织工业的中心地。所谓农不如工,工不如商,足见有专业手工的人民。两汉民间应该也有很多的工人。不兼营工业的商贾,主要营业是高利贷和操纵囤积,垄断货物。两汉一贯讲重农抑商政策,只有刘彻一度破坏商贾财产,此外贵族官僚总是和商贾互相勾结,共同发财。

两汉有三种大工业,煮盐、冶铁、铸钱。

秦朝已有铁官,也许还有盐官,掌收盐铁的租税。汉初继承秦制,刘彻以前,让人民自由经营。煮盐成巨富的比较少(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四川井盐,各有著名富商),多数是从冶铁起家。铁器主要是农具。铸钱业往往因不合法定重量质量,受刑罚破产,很难获大利。只有吴王刘濞,刘恒宠臣邓通,靠政治势力,铸钱致富。

冶铁工业发达,采矿工业自然也发达,矿工多数是破产农民,受雇作工。此外还有金银锡铅等矿。锡铅主要是掺和在铜钱里面,数量不会很大。煤矿到东汉末才开采。

冶铁设备有炉(熔铁炉)、橐(风箱,称为排橐,后汉杜诗用水力鼓动排橐,称为水排)、埵(吹火筒)、坊(土型范),沛县铁官冶铁炉旁有十三个工人做工,山阳铁官有工役二百二十八人,当时制铁工场的规模大概如此。西汉兵器主要是用钢铁制造(汉初还有铜兵器)。大概战国炼钢术已经发明,到西汉大量用到兵器及刀类上。

盐铁钱三大工业都在富人手里,对皇帝是不利的。刘彻从富人夺取工业利益,起了很剧烈的斗争。他利用政权,盐铁收归国家专卖,产铁郡置铁官,凡五十处。不产铁郡置小铁官,收旧铁铸器物。产盐郡置盐官凡三十五处。人民敢煮盐或私铸铁器,没收工具,罚左脚挂铁钳(重六斤)。以前旧盐铁业富人,都给官吏做,官制铁器恶劣,连割草也不行,耕具特别大,为了多卖钱。因为盐铁定价太贵,贫民只得吃淡饭,用木器耕地,官吏又不允许,强迫人民购买。刘彻在京城铸铁钱,叫作三官钱(五铢钱)。下令销毁各种旧钱,非三官钱不得行用。到刘衎时候,共铸钱二百八十万万文。他还有许多办法对付富人,中等以上人家大抵破产。与皇帝争利的商贾受了打击,因之政府增加极大收入,国用颇见充足。

从刘彻起,冶铁铸钱煮盐,成为国家专利事业,商贾无法再夺回去,只好改变营业,向高利贷田产及其他商业发展。

皇帝原来有工业,不过规模比较小些。工人是奴婢和罪徒。制造品供皇帝贵族自用,管理皇帝工业的大官叫作少府。工业分“若卢”,主修治兵器。“考工室”,主作兵器弩弓刀甲及织印绶诸杂工。“东园匠”,主作皇帝贵族坟墓里器物。又有“左右司空”“东织室”“西织室”等工场。管理木匠石匠的大官叫作将作大匠(其他如漆工革工等还多)。皇帝需要大批奴婢罪徒做工,用各种方法来增加他们的数量。给养小到极度,例如养鹿奴婢每天给五个钱,鹿粪钱积累到刘奭时值七十万万文,作征伐西域的军费。《周礼》地官草人掌农田肥料,据说坟壤(高地)用麋粪,渴泽(低地)用鹿粪。原来汉朝皇帝兼做肥料买卖,无微不至的剥削奴婢和农民。

与皇帝争利的大商人,他们也有工业。刘彻虽将盐铁钱收归国营,但如罗褒结交权贵,专利盐井。其他如翁伯卖脂(油类),张氏卖酱,浊氏卖肉干,王君房卖丹药,樊少翁卖豆豉,都成巨富。他们有工场大量制造,所以能积累财产。

家庭工业主要是妇女纺织布和帛,叫作女红(女工)。临淄是纺织工业的中心地。

工匠散在民间数量也不少。所谓农不如工,工不如商,足见有专业手工的人民。刘彻时赵过振兴农业,耕耘下种等田器,都有便巧改良的地方,流传很广。两汉民间应该也有很多的工人。

不兼营工业的商贾,主要营业是高利贷和操纵囤积,垄断货物。农村出身的刘邦初做皇帝,就下令商贾不得着锦绣、细绫、细葛、毛织物,不得带兵器,骑马乘车。更加重他们的租税,算赋加倍。这是对商贾一种报复。后来陈豨造反,很多商贾参加。刘盈、吕雉取消压迫商贾法令,但商贾子孙,仍禁止做官吏。两汉一贯讲重农抑商政策,只有刘彻一度破坏商贾财产,此外贵族官僚总是和商贾互相勾结,共同发财。照东汉桓谭、王符等人所说,当时最大商贾,多数经营高利贷,中等人家子弟替他经手,转放给次等人户。经手人对大商贾,好比奴仆尊敬主人。大商贾游闲无事,穷奢极欲,享受同贵族一样。(www.xing528.com)

两汉大都市广布全国,王莽时京城长安以外,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五个最大都市。东汉京城洛阳,商贾比城外农夫多十倍,其他都市,可以类推。照张衡《两京赋》所描写,当时街市非常热闹繁华。西汉侠客原涉有穷朋友母死,原涉在宴会席上号召宾客替丧家帮忙。开列应用衣被棺木,下至琐碎杂物,宾客上市购买,刚过中午,照数办齐送丧家,涉等继续宴饮。可见市上货物齐备。

两汉开拓疆土,对外贸易很发达。两汉极盛时代,匈奴臣服,西域内属,东灭朝鲜,南至安南。海上交通贸易,与日本、印度、南洋群岛、罗马帝国,都有过接触。当时对外贸易的原则是“输入外国货物,防止金钱流出”。所以国内交易全用货币(黄金铜钱两种),对外却用货物交换。交易货物主要是丝织品,换取外国骡、马、骆驼、皮革、毛织物、璧玉、珊瑚、琉璃等物。匈奴刀比中国钝,因为得不到钢铁。

此外还有几种工业或发明值得注意。

农具——西汉赵过发明下种器,名叫耧车,一天能播种一顷。东汉末有翻车渴乌的发明。翻车就是水车,渴乌是一种吸筒,能引水上地,对灌溉有很大的功用。

茶——茶是四川的特产。战国时秦开发巴蜀,中国开始有茶。《尔雅》释木(汉儒所作书)有槚字。槚树就是茶树。叶早采叫作茶,晚采叫作茗。西汉王褒《僮约》有武都(甘肃武都县)买茶(买当作卖)的话,大概运四川茶叶到武都贩卖。

纸——《三辅故事》说,西汉武帝时已有纸。东汉邓太后允许臣下贡献纸笔。许慎《说文》有纸字。最初的纸是用丝絮做原料,和水打烂,摊在竹席上使平滑。刘肇时宦官蔡伦改用树皮麻头及破布鱼网造纸,制造法比前进步。从此纸的用途推广,竹简逐渐消灭。

科学仪器——东汉张衡造地动仪,用精铜制成,圆径八尺,形似酒樽,内部安置机关,按照八个方向,装八个龙头,口内各衔铜丸,哪一方向地动,同方向的龙就口吐铜丸。

铅笔——西汉末扬雄用铅笔记载各地方言,当时大概有制造铅笔的小手工业。

火井——《后汉书郡国志注》说,蜀郡临邛县西南有火井,人民用井火煮盐,一斛水可得盐五斗,用家火不过得盐二三斗。四川人用火井煮盐,在东汉时已经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