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汉政治概况及农民生活

两汉政治概况及农民生活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习惯上称为前汉或西汉。对人民的基本政策是“让人民休息”。这样,汉朝的统治巩固了。同时对外战争和刑罚暴虐,穷人也大受痛苦,于是农民起义爆发了。他建都洛阳,所以称为东汉,也称后汉。因此官僚主义特别发达,政治非常腐败。在汉朝“让人民休息”政策下面,兼并成为剧烈的现象。刘彻时小儿三岁就纳口赋,贫民生子多杀死。两汉农民生活就是这样,号称太平的文景时代,也并不例外。

两汉政治概况及农民生活

刘邦战胜项籍后,建都长安,国号汉。习惯上称为前汉或西汉。他活着的时候,把可能反叛的功臣,杀戮得很彻底。边远及要害地区,封自己的儿子和同姓做拥有实权的国王(刘启以后国王只存空名),与直属中央政府的郡县,犬牙交错,互相牵制。他这一布置,后来很收成效。他又订定各种制度,大抵采取秦制,略加变通。对人民的基本政策是“让人民休息”。这样,汉朝的统治巩固了。

他这“让人民休息”政策,经过他的儿子刘盈、妻吕雉、儿子刘恒、孙子刘启四个皇帝,大概七十年工夫,切实遵行着,收获很大的效果。官僚地主商人非常富庶快乐。皇帝的库藏,钱多到算不清,谷多到腐烂没人吃。可是没有蓄积的大多数农民,却穷困得卖田宅妻子,无法糊口。刘恒时,政论家贾谊晁错,都承认农民的痛苦,想抑制商人,来救济中小地主的破产,根本没有土地的农民,他们并不以为值得注意。

刘启的儿子刘彻,是个仿佛秦嬴政那样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想和缓国内的阶级矛盾,利用雄厚的财力,穷人的生命,发动大规模对外长期侵略。战争是胜利的,土地扩展到一倍,可以容纳不少内地贫民。刘弗陵、刘询时代,官吏地主商人逐渐恢复他们的元气,刘奭以后,农民穷困,又成了极大的问题。

王莽篡汉,国号新。他想用均分土地,释放奴婢,抑制商人来解决问题。这种政策,当然触犯豪富人的利益。同时对外战争和刑罚暴虐,穷人也大受痛苦,于是农民起义爆发了。当时起义首领,都拿“恢复汉朝”作号召,这显然是官僚地主商人的口号,农民盲目地替他们战斗。混战的结果,推翻王莽,消灭许多起义军,政权落在豪绅地主兼知识分子的刘秀(东汉光武帝)手里。

刘秀是汉疏远的宗室,父亲做过县令。他曾经去京城(长安)游学,接交有才能的读书人,后来组成团体,参加战争。因为军事政治有计划,不到三年,做了汉皇帝。他建都洛阳,所以称为东汉,也称后汉。

东汉继承西汉的统治方法,让官僚地主商人自由发展。对读书人用征辟制度(大官征召有声名人做属员),大小给个官吏做。因此官僚主义特别发达,政治非常腐败。农民受尽压迫,最后不能不起义。可是没有一个豪富知识分子参加他们的队伍;相反的,豪富知识分子组织军队残酷地把他们镇压下去。东汉的政权被豪家出身的曹操夺去,破落贵族刘备,豪家孙权,也分得一部分土地,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

春秋末期因宗族制度的崩坏,土地住宅开始自由买卖。战国名田制度(土地归私人占有)已经盛行,秦统一后,更确认为全国通行的定制。豪强兼并,与名田制度是不可分离的。在汉朝“让人民休息”政策下面,兼并成为剧烈的现象。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农民得不到耕地,只好忍受凶暴的剥削。王莽说汉朝租税名义上三十取一,其实是十中取五:地主对皇帝负担只有三十分之一,农民对地主却负担十分之五。

战国时代万户大邑,到处都有,经秦朝楚汉战争的摧残,汉初,万户存留不过二三千户,人口可惊的减耗了。

从皇帝到豪强,都是靠剥削农民来生活的,他们活着穷奢极欲,享尽人间乐趣,这还不算,死后必需带大批财物到地下去。皇帝登位,照例开始造坟墓和庙堂。坟墓埋藏珍宝,愈多愈好。

皇帝、贵族、官僚、地主、商人、豪强,死的活的一齐向农民敲剥,农民又丧失了土地,只好向地主租用耕地,付给地主十分之五的田租。(www.xing528.com)

农民怎样生活下去呢?

穿破短袄,吃糟糠豆饭,藜藿(野菜)羹,喝凉水。或者照西汉大儒董仲舒所说:“衣牛马之衣,食猪狗之食。”西北边郡贫民冬天没有衣服,整天卧在细草窠里,必需见官吏时,忍冷披草出窠。官吏找他,多半还是要钱。

出卖自身及妻子做奴婢,街上有木栏,像牲畜一样,放在栏里买卖。普通奴价值钱一万五千文。有时被豪强劫掠或强迫出卖作奴婢。

汉律:三人以上,无故聚集饮酒,罚金四两。人民偶尔会饮的自由也被剥夺了。

战国已有溺女的记载。刘彻时小儿三岁就纳口赋,贫民生子多杀死。刘奭改为七岁纳赋。

刘骜(成帝)时有兄弟三人合娶一妻,生子四人,因分儿子涉讼发觉,兄弟三人算是禽兽,被判死刑,四子归母亲所有。

饿死或人相食,史书记载许多次。流亡或逃匿山泽做盗贼,因而被杀受罚,妻子没入官府做奴婢,更是习见的常事。

两汉农民生活就是这样,号称太平的文景时代,也并不例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