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简介:中国通史中的第一节

孔子简介:中国通史中的第一节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曲阜人。宋是殷朝的后代,鲁是周公的旧封,春秋时代,宋鲁是文化国,给孔子学术上很大的影响。孔子立在复古的观点上,严格批评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但对鲁国的乱臣贼子,却替他们讳莫如深,说是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中国是长期的封建社会,所以孔子学说的影响也是长期的。

孔子简介:中国通史中的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起源,向来从夏商说起,也就是从私有财产制度确立的时候说起。不过夏商两代,尤其是盘庚以前,可信史料太缺乏,无法论证当时的真相,只能在先秦传说里,约略推见些稀疏的影子。

夏代社会已有阶级,但是原始公社制度还保存很大的成分。周代开始了封建制度周公制礼治民,规定尊卑亲疏贵贱长幼男女君臣父子等等无数差别。每一等人有他一定的义务和权利。尊贵人权利大,义务小。卑贱人义务大,权利小。

夏商周政教不同,决非如儒家所说“三代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实际上是社会向前发展的不同现象。

春秋后期,贵族领主的土地所有制,向着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革。这一变革的过程,经过战国时代,完成于秦之统一。这种制度与阶级的激剧变化,在当时思想上的反映,有主张保守的一派,梦想恢复周公时代的领主制;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为孔子。战国时代,地主势力较春秋时强大,传儒家之学的孟、荀,都放弃尊周的主张,特别是荀子,要求秦朝式的统一。有主张打破贵族领主制,尽量使地主得到发展的;这一派思想的代表人物为商鞅韩非。没落了的贵族领主,因为陷入绝望地位,所以情绪消极,主张极端的复古守旧;这一派思想的代表是老子。上述各派之外,还有许多思想派别,其中最显著的,是主张劳苦庶民利益的墨子

孔子赞美尧舜(原始公社社会),认为是大同之世,太平的社会。同时对现实社会,希望造成固定的、巩固的、不变动的封建制度,就是说想恢复周公时代的制度。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曲阜人。先世是宋贵族,曾祖父逃难到鲁国。父叔梁纥,曾做鲁陬邑(山东泗水县东南)宰。宋是殷朝的后代,鲁是周公的旧封,春秋时代,宋鲁是文化国,给孔子学术上很大的影响。(www.xing528.com)

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卒于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年七十二岁。这正当春秋后半期,公室卑弱,大夫争权,所谓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表示出旧制度不能维持现社会的时代。当时士大夫间,流行着“善之代不善,天命也”,“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已然”,带些革命性质的理论。这在旧统治者看来,是多么危险的思想。孔子立在复古的观点上,严格批评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但对鲁国的乱臣贼子,却替他们讳莫如深,说是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

想维持旧统治者的地位,可是正在摇摇欲坠;想反对世卿大臣,可是他们仍有实际权利;想做大官,可是被贵族压抑;想安贫贱,可委屈了治国平天下的大学问。士的生活是烦恼矛盾的。孔子所谓天命就是君主专制,鬼神就是卿大夫,卿大夫不得分君主的威权,不得有独立的地位,犹之有了天,不必再信鬼神,犹之君主有权,不必向卿大夫要官做。

天命是固定不变的,所以道德政治等都是固定不变的。政治的根本是礼乐,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是礼乐的真义。那些疏者卑者幼者女人等被压迫被轻贱是合理的。

孔子教人立身处世的大道理,可说是中庸主义和家族主义。处世以中庸为主,庸言庸行,寡悔寡尤,就是不要说固执的话,不要做特异的事,免得招祸受辱。

中国是长期的封建社会,所以孔子学说的影响也是长期的。他是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教育方面的成功比政治要大得多。他那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知老之将至”的精神,是应该学习的。他那种繁富的学说,在一定的批判之下,加以选择继承发扬,是非常必需的。他有些概念,只要改换阶级内容,也还适用的。至于失去时代意义的理论,腐朽没落的统治阶级,最喜欢拿来利用,企图阻挠新兴的力量,企图挽救崩溃的危局,不过这种企图,无例外的会得到失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