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岭村地处汤河镇北部边缘地带,东近大程子河村,有西城子河村之称。因村小人少,又背靠一个小土岭,人们习惯称之为小西岭,行政村名为西岭村。
历史文献记载,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大程子河村西有土地的几户村民,因前往种地隔河渡水,来往不便,便于小岭之阳结庐居住成村,实属由大程子河村所析置。
村小,初来仅仅几户,后逐步有了发展,至1947年全村尚不足40户,仅有一百多口人。也就是在这1947年的11月初,这里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斗。当时八路军滨海部队与国民党八十三师及王洪九顽军于西岭遭遇,两军短兵相接,进行殊死搏斗。参战的滨海一团二营数百指战员的鲜血洒在了小西岭这块土地上。
革命战争年代,沭河以东隶属滨海解放区,沭河以西的村庄北从郑旺镇的梁家以南到洪瑞、汤河、重沟、梅家埠、芝麻墩一线,属于国共争夺的拉锯地段。1947年11月,八路军滨海一团与临沂独立团出解放区剑指太洪区(太平洪瑞合称),以破竹之势,收复了北至五湖、南到湾林、西至八湖的大片失地,兵分三路向汤头、白塔、独树头等敌占区步步进逼。第二天早晨,滨海一团二营四个连及营部机关,东出湾林进击相公、汤河一带,先头部队在刘团村与偷袭的国民党八十三师一部相遇,经激烈的枪战,八十三师一部遂向大程子河村以南、周官庄村以西逃窜,二营先头部队穷追不舍,在大程子河以西与之激战。战斗展开不久,二营周边敌人越聚越多,密集的炮火落在二营的阵地上。此时,二营方知遭遇国民党正规军主力部队。陷入重围的二营立即发起冲锋,准备经大程子河村西突围返回湾林村的原营部驻地。但突围的大片开阔地被国民党军队架在汤河桥上的多挺轻重机枪严密封锁,二营指战员只好沿岚烟公路低洼地向小西岭村撤退。几百人的部队先是在村外构筑工事,挖出战壕,与占据村周围高地的国民党军队激战。在敌众我寡,无有利地形可守的情况下,我二营指战员以一当十,打退了国民党军队连续集团式的轮番进攻。战斗一直持续到了下午,国民党八十三师又添增援部队,拉来了重炮,连续对二营阵地猛轰。前沿阵地全部被摧毁,部队严重减员,不得已指战员退守村内,与敌人逐街逐巷、逐院、逐屋展开争夺。至夜幕降临,守村的二营指战员弹药已经全部耗尽,战士们端起刺刀与敌人展开了肉搏,刺刀拼弯了,有的用枪托砸,有的用砖头夯,有的捡起敌人扔来的手榴弹,抱着敌人同归于尽。除极少数指战员突出重围外,全营指战员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当年目睹了这次战斗、如今已80多岁的小西岭村老支书周军玺说,当时,村周围是一片片的尸体,村里牺牲的八路军战士一个连着一个,有的手里还紧紧地攥着手榴弹,做着进攻的姿势,有的嘴里衔着敌人的半个耳朵。不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家院里,到处都是流淌的鲜血,惨不忍睹。(www.xing528.com)
在这次持续一天的激烈战斗中,翻了身的小西岭群众冒着枪林弹雨,为八路军战士送饭、送水、送弹药,抬伤员,自觉组织起来扑灭村里燃烧的大火。期间,有的村民被流弹夺命,有的身负重伤,全村农舍被重炮轰得几乎无一间完整的,所剩断壁残垣上弹孔累累,村民几乎户户无家可归。战斗结束之后,全村男女老少把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悲痛化作爱党爱军的真情,全力以赴帮助八路军打扫战场,掩埋烈士遗体,毫无怨言地重建家园。
70多年前的那次战斗已成为一个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今天旧事重提,许多老人仍激动不已,纷纷告诫后人,要珍惜新中国的来之不易,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撰文:刘聚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