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石河朱氏家族的传奇故事

李石河朱氏家族的传奇故事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石河村的朱姓家族,随着明初官方移民大军四处迁移,“始迁临沂时,由一世祖朱德寿带领,扶老携幼加入这支浩浩荡荡的移民大军当中”。成家后的朱熊,便携家人来到距朱赤坡不远的李石河村定居。家有大花牛,在《朱氏族谱》中能够找到记载;这一段关于朱熊的传奇故事,没有史籍供考证,但在李石河朱氏家族口耳相传的记忆中却世代流传,留下深刻的历史烙印,激励着家族人一代代怀宗追远,奋然前行。

李石河朱氏家族的传奇故事

自河东区政府驻地南行20里路,有一个村庄叫李家石河村。村庄西南有一条400年前开凿的人工河,名曰李公河。据《沂州府志》记载:“李公河,城东二十五里。明万历五年知州李萼所浚,以泄沂、沭间洼地之水。乡人因以其姓名之。亦名新添河。自水湖涯起,经斜坊,李公庄,至蓝墩,受沙沟之水,西南入郯境至郯之石河子村入于沂。”

明朝初年,李石河村因“石河”而建村,村名即带有明显的地理特征,又因全村大多数人姓李,村名便以“李”定名。李石河村除了李姓以外,还有朱姓家族世代繁衍,与其他旁姓团结和睦,友爱乡邻,家风、民风、乡风世代和谐,造就了李石河村的繁荣发展。

李石河村的朱姓家族,随着明初官方移民大军四处迁移,“始迁临沂时,由一世祖朱德寿带领,扶老携幼加入这支浩浩荡荡的移民大军当中”。朱际明老人说,1368年从老家山西洪洞县老鹳窝,不远千里,最先来到河沟纵横、杂草丛生、土地呈红色的“朱赤坡”定居。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家族绵延,分枝散叶,朱氏家族人丁兴旺,子孙满堂。朱德寿有一个孙子名叫朱熊,眼见已经长大成人,长得身材魁梧,仪表堂堂,一副火热心肠。最让人喜欢的是,这个青年武功十分了得,在乡里行侠仗义,谁家遇到个困难灾殃之类的,都乐意找他帮助。世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自然时时刻刻指望这个孙子鼎立门户。成家后的朱熊,便携家人来到距朱赤坡不远的李石河村定居。

从《朱氏族谱》残缺不全的文字中,依然可以找到关于李石河村始迁祖朱熊的文字记载。在字里行间,可以看到朱熊的一些长相特征和生活状态:身材高大,英俊潇洒,腿有点瘸,惯使一根大铁棍,家里喂养着一头大花牛,生活无忧。

关于朱熊家的这头大花牛,村里有一个传说。据说此牛身个特别高大,体壮膘肥,周围十里八乡的村庄像这样的牛绝对找不出第二头来,朱熊一直视若珍宝,反复嘱咐牧童好生看护,万不可有什么闪失。有一天,牧童照旧在石河岸边放牛。夕阳西下时,从沭河方向来了一帮人,这帮人听闻此地有头大花牛,于是心生歹意,在河岸边转来转去,想尽办法要引开牧童,偷走这头牛,但是牧童警惕性极高,始终不离,这帮人没有成功。第二天早晨,朱熊像往常一样,头一件事就是去牛栏看他的大花牛,可这头花牛一夜之间竟然不见了。

朱熊立即找到牧童询问,都有谁见过这头大花牛,牧童便把昨天下午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朱熊。朱熊听完,二话没说,抄起铁棍就出了家门,一溜烟向沭河方向奔去。他蹚过沭河,径直来到一家青砖青瓦的四合大院,叩开院门,一眼就看到自家的大花牛正拴在院子里。(www.xing528.com)

这家主人将朱熊邀到堂屋落座,只见一名仆人端着一碗肥膘子肉走上堂来,然后用明晃晃的刀子挑起一大块肥肉向朱熊嘴里送去。朱熊见此情形,心里明白了,知道这一关非过不可,否则不但牛牵不回去,自己的性命也要葬送在这里。

朱熊凭借多年练就的高超武艺,张开大嘴就去咬这块肥肉。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大家还没有回过神的当儿,只听得嗖的一声,被朱熊咬断的刀子头飞向屋顶,牢牢地钉在了屋梁上。这家主人一见这阵势,连忙躬身施礼,说道:“失敬!失敬!这是我们行里的规矩,请原谅!”朱熊此时哈哈一笑,双手抱拳,说了声“打扰”,牵着大花牛,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四合院。刚出门口,他又说:“我的那根铁棍在屋里忘了拿,请帮忙给我拿出来。”仆人哪敢怠慢,来到堂屋门后,试图拿起这根铁棍,试了几试,铁棍丝毫不动,于是只好喊来院里的四五个伙计一起,才把铁棍给抬出来。朱熊伸出大手,一手拿着铁棍,一手牵着花牛,迈开大步朝李石河家中奔去。

家有大花牛,在《朱氏族谱》中能够找到记载;这一段关于朱熊的传奇故事,没有史籍供考证,但在李石河朱氏家族口耳相传的记忆中却世代流传,留下深刻的历史烙印,激励着家族人一代代怀宗追远,奋然前行。

(撰文:庞尔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