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沂河决口亭子头,凤凰乡情揭秘

沂河决口亭子头,凤凰乡情揭秘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史料记载,沂河临沂城区段历史上多次决口,大多发生在亭子头这个地方。金山口,是沂河多次在亭子头村南低洼处决口的河堤,也就是矗立“亭子头历史决口处”石碑的地方。据亭子头及周边村庄老人忆述,每遇大水年份,夏季发水时节,沂河里洪峰高耸,以至于从河东的亭子头西望,一片惊涛骇浪,甚至看不到对岸的白沙埠村。

沂河决口亭子头,凤凰乡情揭秘

亭子头村,位于河东区太平街道驻地西南部,据《临沂市地名志》载:有殷姓碑文记载,明万历年间建村。相传明正德十年(1515),东张屯重修关帝庙碑文记“停住头村捐款事项”字样,证明该村曾名“停住头”;光绪四年(1878)所建龙王庙碑文有“停子头村,西临沂河”,后改称“亭子头”。

在亭子头村西的临沂滨河东路西侧,矗立着一块黑色的石碑,碑上赫然写着八个大字——亭子头历史决口处。据史料记载,沂河临沂城区段历史上多次决口,大多发生在亭子头这个地方。“从清代的1644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306年间,沂河共发生较大水灾95次,大水灾23次。”“仅清代和民国时期的305年中(1644—1948),沂河决溢27次……”这是一段关于沂河水灾的历史记载。由于气候、地势等因素的影响,沂河历史上自然灾害频繁,给沿岸和下游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洪水威胁。当然,由于史籍散失,收集不全,或当时漏记、错记,统计数字只会偏小,也就是说灾情已有所减轻,但据此也可以看出沂河历史上水灾的严重程度。

沂河属山洪性河道,水流湍急,峰高量大,暴涨暴落,水土流失较严重,流贯数千年,历经无数次干涸与泛滥。每遇水旱灾害,广大人民便会陷入饥寒交迫、难以维持生计的绝境。何采的《麦秋歌》真实地描绘了沂、沭河发生洪灾后,人民遭受大苦大难的悲惨景象:“平地生巨浸,六月在沂沭。霪雨七月休,房屋尽倾复。河滨数千人,鲜不死沟渎。死者长已矣,生着复来哭。百里少人烟,黄沙满我目。相传无花营,遍地皆髑髅……”曾几何时,我们的母亲河被冠以“灾河”的称号,滔滔沂河水成了流不尽的苦难泪。

至今,在亭子头及周边村庄乡亲们的口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决了金山口,一溜斜坊走。金山口,是沂河多次在亭子头村南低洼处决口的河堤,也就是矗立“亭子头历史决口处”石碑的地方。虽然历史上此处不止一次、一处决口,但亭子头是最容易决口的地方,也是决口次数最多的地方,所以乡亲们都叫它金山口,这其中既有敬畏,又有惧怕和怨恨。

亭头子村以南是一溜低洼地带,当沂河决口后,咆哮肆虐的洪水就滚滚向南,冲着耿、尤、苗、朱、张、王这一溜六个斜坊村奔流而过,所过之处一片泽国,墙倒屋塌,鸡犬随流漂失,老弱溺亡,百姓呼儿唤女,景象惨不忍睹。(www.xing528.com)

为什么沂河中游段易在亭子头村处决口呢?因为上游河面较宽,到了亭子头突然拐了一个大弯。每年山洪暴发,波涛汹涌而至,进入亭子头河流弯道,河水主流线(流速最大点的连线)因惯性逐渐向凹岸偏移,至河弯顶部,主流线已紧靠凹岸(即河流的最深谷底线和最大流速处),巨大的水龙直冲河堤。受离心环流横向冲刷,弯曲河段的凹岸不断崩塌、后退,使靠近凹岸的河床冲刷强烈,水流不断掏空凹岸的岸脚,使河岸失去平衡,发生崩塌,形成决口灾难。

据亭子头及周边村庄老人忆述,每遇大水年份,夏季发水时节,沂河里洪峰高耸,以至于从河东的亭子头西望,一片惊涛骇浪,甚至看不到对岸的白沙埠村。那种情景十分吓人,乡亲们纷纷拖家带眷往南边高岭上躲。史料记载,清雍正八年五月上旬至六月中旬,莒州、日照一带大雨如注,连绵40余日,暴雨中心位于山东沂蒙山区。这是近500年来的最大洪水,赵家楼段当时洪峰流量达到17500立方米/秒。沂河漫溢,灾情殃及鲁北、苏北、豫东、冀东南100州县。正是在这次大洪水中,赵家楼村的居民全部到一个古石楼上避难,无一伤亡,创造了苦难中的奇迹!老人们代代相传说:“那个河水啊,没有边际,淹得人亡鸡死啊……人站在这古石楼的二楼上(相当于现在楼房三楼的高度),打开窗就可以洗手……”

1949年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沂河的治理,在其干支流上游修建了跋山、岸堤、唐村、许家崖等十几座大中型水库,在其下游加固堤防,建分洪闸,在基本控制水患的同时,兼收养鱼、发电、灌溉之利。1997年,又在临沂城东建起世界最长的小埠东橡胶拦河坝,形成了1.2万亩的水面,使沂河变得更为妩媚妖娆,风景如画的沂河两岸更成为百姓休憩娱乐的大公园。

(撰文:郭广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