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东区梅家埠村历史见证-三圣堂庙宇

河东区梅家埠村历史见证-三圣堂庙宇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东区的梅埠街道梅家埠村,相传以前曾有“游来墩”“泥墩”“埠墩”等多个村名,村内曾经香火繁盛的“三圣堂”庙宇成为这个千年古村的历史见证。三圣堂整体坐落在村内十几米高的高墩上,该墩被称为“游来墩”。三圣堂东侧约七公里便是沭河,过去每到夏季汛期,沭河水涨,河床抬高,洪水倒灌流入沭河西岸,泥沙俱下,河里淤泥便堆积在梅家埠村附近,于是便形成了这处“游来墩”。

河东区梅家埠村历史见证-三圣堂庙宇

河东区的梅埠街道梅家埠村,相传以前曾有“游来墩”“泥墩”“埠墩”等多个村名,村内曾经香火繁盛的“三圣堂”庙宇成为这个千年古村的历史见证。

据村内老人记忆,当年的三圣堂四合院宽敞、明亮,三间正殿高大宏伟,泰山奶奶碧霞圣君、关帝五尊财神、天上护法二郎神公分别落座于正殿殿堂。东西各有三间禅堂,千手观音佛门群佛、古圣先贤正襟危坐,每座禅堂各有配房,包括南北禅堂相间,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组合体。当年,三圣堂约有庙地500余亩,其中仅200余亩可以种庄稼,另外的土地因受汛期沭河水涝影响,常年荒废。谁家租种庙地,只需交纳一定的粮食即可。寺院西南角有一株参天老槐树,冠盖巨大,树荫面积方圆足有半亩,粗大的枝干末端系有红绳,寄托了周围乡亲们的美好祈愿。抗日战争时期,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来到梅家埠村,放火烧了老槐树。虽然后来乡亲们冒死过来扑灭了大火,但大火仍然将老槐树烧得中部空心,多年后才发出新枝丫。可惜这棵老槐树在20世纪60年代“破四旧”风潮中被人为砍伐,留下了无可弥补的历史遗憾。

三圣堂整体坐落在村内十几米高的高墩上,该墩被称为“游来墩”。三圣堂东侧约七公里便是沭河,过去每到夏季汛期,沭河水涨,河床抬高,洪水倒灌流入沭河西岸,泥沙俱下,河里淤泥便堆积在梅家埠村附近,于是便形成了这处“游来墩”。直到现在,勘察三圣堂遗迹处的泥土,与河道里的淤泥较为相似,这也印证了村民对此的说法。此外,村里至今仍流传,当年在鲁南苏北一带,只要提到“游来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都知道这是一处大土堆,名声远大于梅家埠。所以,后人根据传说推断,先有游来墩,后来僧侣在此墩的基础上修建了三圣堂。据现在村民证实,三圣堂西北角有青石碑七块,上面刻有《建庙史记》,碑文上记载,三圣堂始建于唐朝,在明朝时期重修。1958年“大跃进”时期,青石碑被村里人搬走垫桥、修路用了,现在已无从查找。

三圣堂在民间主要用以求子、祈福,过去,梅家埠三圣堂每天早上六点到八点这段时间,乡间民众前来求子祈福的络绎不绝,鞭炮声不断,香火旺盛,在方圆几十里内颇具盛名。此外,有庙的地方多有庙会,三圣堂也不例外。这里每年春、秋两季都要逢庙会,庙会现场,杂耍、戏曲、说书场等格外热闹,人流如织,卖糖葫芦、大米糕、麻花瓜子年糕的应有尽有,摸彩、打靶、套圈、射箭等娱乐项目也比比皆是,很是热闹。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在当天开幕的庙会上听大戏、品小吃,三圣堂前也是人头攒动,有祭祀上香的,也有祈求平安幸福的……一时间,梅家埠人气暴涨,人流、物流涌动,一派兴旺祥和的喜人景象。(www.xing528.com)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三圣堂虽已繁华不再,但是古老悠远的钟声未了,厚重丰润的民俗文化余音犹在,留住了一份浓浓的乡愁,也留住了梅家埠人对三圣堂一份独有的情愫。

(撰文:郭广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