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清康熙年间一次大地震后,李沙兰村的李氏祖先从汤头搬迁来到现址。当时这里西靠月牙河,是一片沙窝地,四下里芳草萋萋,风凉水便,是个栖家安居的好地方。其实,早在明朝中期,这里原有一家高姓大家族在此安居,并最早对这儿进行了开发。这高姓的先辈在朝中做大官,为国分忧,为民造福,名声很高,当然也置下了巨大的家业。可惜其后世子孙腐化堕落,仗势欺人,横行霸道,为害一方,民愤极大,最终因“打响场”的恶行被皇帝下旨抄家,并株连九族。据传说,当年这里沙窝上生长的并不是一些杂草,而是一种带有香味的兰草,特别是每年的夏季雨后,正是这兰草生长的旺季,此地可谓处处沙沃兰馨,香飘四乡。李氏家族搬来后,这里的村庄名字还叫“沙儿庄”,虽然表面看是一片沙窝和毛草,但一犁耕翻过来,就是一片既抗旱(地下水位高)又耐涝(地势高排水快)的沃土良田,所以没用多少年,这里就变成了一片物产丰富的田园。后来,族人嫌“儿”字不美,便由族中的清朝进士李孟雄改“儿”为“兰”字,取其音近而字雅,定村名为“李沙兰”,意为肥沃的沙窝里兰草馨香,五谷丰登,族安人寿。
如同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一样,李沙兰村也有许多有趣的传说故事。多年来,李沙兰的乡亲们口中一直流传着“沙兰三件宝”的故事。第一件是月牙沟河沟里的“双眼碓臼子”。过去,李沙兰村西有一处长200米,宽30多米的月牙形河沟,乡亲们又叫它月牙河。这个月牙沟北承上面来水,下接汤河泄洪疏水,常年不干涸,是乡亲们蓄水养鱼、夏季洗澡的好地方。更令人称奇的是,月牙沟的南端,有一个巨大的石头“双眼碓臼子”,竖卧在水中。这个“双眼碓臼子”五六平方米大小,高约三四米,上面的两个碓臼子眼,直径分别有一米多,其中一个碓臼子眼底下是透气的,一个是不透气的。村民们一直传说,那“双眼碓臼子”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是天赐神物。后来因为整地修路,这个巨大的双眼碓臼子被埋入地下,不见了。
第二件是“高汪”。李沙兰一村有一处占地几十亩的地表水库,叫高汪。相传这是李氏先祖当年在此地挖的一口井,据说井下泉眼有一搂粗,从来没有干涸过。1970年,相公公社在此修建了一处电灌站,把“高汪”的面积扩大到一百多亩,深挖12米,成为当时相公公社的主力水源,浇灌了周边的数千亩土地,为周边乡亲们造福不小。(www.xing528.com)
第三件是李沙兰一村的一种传统美食“李家香肠”。李家香肠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当年相公当地的民间大厨李向贵始创,配方是当时有名的相公老中医李明德精心研制。几十年来,李家香肠一直坚持真材实料、独家配方、手工制作,在相公周边地区畅销不衰。至今,李家香肠虽然还是家庭作坊制作,但年产量已达十余吨,远销上海、内蒙古及市内各大酒店,成为沂蒙地方民间名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