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久沂庄人创造东北发展奇迹

久沂庄人创造东北发展奇迹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在抚松县国营第三参场里做工的久沂庄人最多,人口占了一半以上,这些人聚在一起乡音不改,民俗不变,居住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久沂庄。这个村的村民基本是来自河东区的移民,而且大多数是久沂庄人,是他们拖家带口,在东北异乡创造了发展的奇迹。

久沂庄人创造东北发展奇迹

久沂庄位于河东区郑旺镇西南边缘地带,居于郑旺、相公、八湖三个镇街交界点上,村庄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古老的管仲河行其西,缓缓环村流过。历史上,这个村的群众曾几次起群下关东,人们都说,久沂庄的东北客最多。

相传,久沂庄是管仲治水的时候留下来的村庄,延续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代,沂河以东是齐鲁交界和两国交替管辖的地带,境内水陆交通便捷,白塔街、汤头、常旺、相公、重沟等古镇星罗棋布。久沂庄与相公庄最近,仅隔数里,旅居相公庄的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赚了钱两人互敬互让,大义分金的故事,脍炙人口,感动了久沂庄的一代又一代人。那时的久沂庄还没有人居住,一眼望不到边的沼泽地里只有一个红土埠和一条小岭。管仲寓居相公庄期间,常登高东望,但见圪墩、八湖、湾林一带水天茫茫,蛙声一片,大片土地广种薄收,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于是,他游走乡里,说服农人抱团治水,开挖排水河道。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一条首尾连接汤河,又连通沂沭河的新河贯通,将沼泽地上的积水通过新河排入汤河,进入沭河,解决了相公庄以东积水成灾的问题。人们为纪念管仲的功绩,将新河取名为管仲河。管仲治水居住的地方,被人们奉为圣地,远近农人纷纷举家到此居住,久而成村。因该村水系蜿蜒西南流至沂河,故取名为久沂庄。据村民讲,久沂庄到了元朝的时候,人口就达到了上千人,但清朝的那场大地震,把久沂庄夷为了平地。当时,全村死伤严重,许多无家可归的村人开始移民,许多的农户迁徙外地,以逃荒要饭为生。为纪念这一惨痛的历史大事件,村里刻成了一块地震记事青石碑,做了专门记录。可惜,这块记事碑在学大寨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时失踪。

久沂庄虽居于商圣管仲落脚之处的风水宝地,但旧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专治统治,历朝历代官僚集团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和盘剥,加上水、旱、蝗、疫、匪盗大灾频发,人们长期生活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致使这个村庄的大批百姓在地震外出逃荒之后,纷纷举家移民东北,成为河东区乃至临沂市移民东北人口最多的村庄之一。

久沂庄早期的移民可追溯至清朝同治年间,当时马姓第15代孙因生活所迫,携子逃荒去了安徽蚌埠。他和儿子靠给富家扛活打工维持生活,由于勤快,吃苦耐劳,深得东家的厚爱。儿子长大以后,东家做主将一丫鬟许配其为妻,后生一子,取名连良。连良从小聪明伶俐,与东家的孩子上学伴读,一起去参加县考,都榜上有名。后来进京殿试,东家的孩子未及第,连良却一举成名,考取了进士。马连良先在蚌埠知府下的小县当了三年县令,因政绩突出,后升为蚌埠知府,在任体恤民情,深得当地民众的拥戴。马连良升为知府时还乡祭祖,衣锦而归,村民们连连称慕,大家都有了树挪死人挪活的共识,也萌生了移民躲避灾难祈求新生的渴望。自此以后,这个村在历史上,就有了三次成规模的移民闯关东

第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当时临沂一带连年大旱,田间颗粒不收,加上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匪盗群起,久沂庄不堪忍受的近二十户人家一咬牙下了关东。那时的交通十分不便,迁徙全靠两个脚板:先要拖家带口步行几百里路去烟台,然后再坐船到大连,从大连再步行几百里到吉林省的抚松县、桦甸县一带安家。下关东由于路途十分遥远,路途少不了忍饥挨饿,加上路上抢劫、盘查、扣留等等人祸,一般能顺利到达东北的已经十分幸运。能越过山海关进入东北的,都叫作闯关东;他们之中衣锦还乡的,当地人都称之为东北客。(www.xing528.com)

久沂庄人到了东北,最普遍的生财路或是当伐木工,或是开荒种地,但更多的人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学着种人参。开始的开荒劳动极为艰苦,先在茫茫的大森林里伐倒一棵棵大树,然后再把树根刨掉,平整土地后栽种上人参。虽然那里的气候很寒冷,劳动也异常辛苦,但有着吃苦耐劳秉性的久沂庄人,用常人难有的辛勤和汗水,赢得丰硕的收获,家庭收入比关里老家高出许多倍,这让许许多多的久沂庄人对东北有着诸多美好的憧憬。

第二次迁徙东北是在1959年到1962年之间。那时,是全国“三年困难时期”,饥饿威胁着每一个久沂庄人。在生存无望的情况下,该村近半的人都举家去了东北。这次大迁徙的目的地是东北的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落户吉林省抚松县的最多,因为那里有久沂庄的许多移民老户,是投亲靠友闯东北的最佳选择。当时在抚松县国营第三参场里做工的久沂庄人最多,人口占了一半以上,这些人聚在一起乡音不改,民俗不变,居住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久沂庄。

久沂庄的第三次移民是在20世纪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那时沂沭河两岸农村的生活还十分困苦,吃穿不能保证温饱,很多女青年到了谈婚的时候,多是将比较富足的东北客作为择偶对象。为了能够娶上媳妇,村里许许多多的年轻人纷纷踏上了东北之行,投亲靠友谋个挣钱的门路。经过在东北的几年艰苦打拼和省吃俭用,积攒几张票子,回家娶上媳妇,重回东北打工,生儿育女。东北的兴十四村,是典型的移民村,也是东北大地上乡村振兴发展的省级明星村,在全国很有名气。这个村的村民基本是来自河东区的移民,而且大多数是久沂庄人,是他们拖家带口,在东北异乡创造了发展的奇迹。一位老东北客,谈起下关东颇为感慨:在咱久沂庄走一走,看一看,家家几乎都有东北客。东北财富的聚集和经济的发展,有着久沂庄几代人的辛勤和汗水。河东人对东北的建设开发,真是功不可没。

(撰文:刘聚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