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名将士进行战略大转移,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坛乐村有阮殿煊、韦少丰、莫寿廷、阮平、李志明、农富嘉等人参加长征,他们担任中央红军团职以上指挥员。其中,阮殿煊、韦少丰、莫寿廷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一)阮殿煊牺牲于江西省境内
长征途中,中央红军面临无数考验,牺牲了很多人。据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长征行》载,红军突破第一道封锁线时减员3700人,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减员9700人,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减员8600人。这说明长征一开始就非常残酷和艰险。在中央红军长征通过第二道封锁线时,红军干部阮殿煊英勇牺牲。
阮殿煊(1897—1934),又名阮誉民,壮族,思林镇坛乐村定象屯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右江革命先驱者之一。他幼时在本屯定象学堂接受启蒙教育,少年时在上林县高等小学堂读书,思想活跃,追求进步。
1923年初,阮殿煊考取广西省立第五中学。在校就读时,他受到时任校长雷天壮进步思想的影响,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和革命活动,上街宣传革命道理。
1925年,他从广西省立第五中学毕业回乡后,即担任思林县第一高等小学校长,积极从事革命工作,开展农民运动。这时,他把名字改为阮誉民。
1926年4月,他任思林县农民协会筹备处主任。是年夏,中共党员、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政治部秘书余少杰利用合法身份经常来思林县第一高等小学开展革命活动。在余少杰的指导下,他常和进步教师组织师生到街上、乡下宣传打倒列强,打倒土豪劣绅,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主张,组织建立农民自卫军,积极开展革命斗争。
1927年夏,阮殿煊由余少杰介绍入党。同月,中共思林县第一高等小学支部(后改为中共思林县支部)成立,阮殿煊任支部书记,后任特支书记。9月,他与余少杰、黄永达等组织领导思林、镇结暴动,两次攻破思林县城。
1928年秋,中共田南道临时特委成立,严敏为书记,阮殿煊、滕德甫、滕宪甫、黄书祥为委员。阮殿煊成为右江农民运动领导之一,参与领导右江农民运动。之后,阮殿煊曾多次率领农军攻打思林县城。
1929年8月,阮殿煊赴邕出席广西农民第一次代表大会。“1929年9月下旬,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之后,张震球被中共广西特委以省农民运动特派员身份派去右江向都和思林县领导农民暴动,策应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战右江。他和黄永达等由南宁到达思林县坛乐村后,即与阮殿煊等组建中共思林县委,书记阮殿煊,委员张震球、黄永达。”[1]是年10月中旬,阮殿煊、黄永达率领农民自卫军攻占了思林县城;10月20日,邓小平、张云逸率我党领导的国民党正规部队挺进右江,阮殿煊、黄永达带领思林农军在思林街和渡口迎接。
11月初,在中共广西前委的领导下,阮殿煊、黄永达等筹备成立了思林县革命委员会,并由黄永达担任负责人。1929年秋冬,在一次群众大会上,阮殿煊带头焚烧自己家里的田地契约,把家里的田地分给农民耕种,积极开展土地革命。11月18日,思林县全境均被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所控制,为百色起义的胜利举行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12月11日,阮殿煊参加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的百色起义。15日,思林县苏维埃政府成立,阮殿煊当选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在任职期间他常带领工作队深入村屯,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领导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运动。
1930年2月,隆安保卫战打响后,阮殿煊组织思林县数百名军民前往隆安参战、支前。隆安保卫战失利后,红七军主力游击黔桂边区。他带领思林县苏维埃政府机关,撤退到养秀山区,与敌人周旋,利用有利地形狠狠打击了敌人,使敌人不敢进犯。3月20日至4月1日,他与陈鼓涛、黄永达一起在思林县真良村协助邓小平开办党政干部培训班,聆听邓小平传达党中央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的报告,计划将思林县土地革命分为共耕、分耕、平分和减租减息等形式,并得到邓小平的赞同和指导。6月初,他带领思林赤卫军配合红军主力,夺回思林县城。7月,在邓小平的指导下,他在自己的家乡组织了定象共耕社,带动右江苏区土地革命深入开展。7月,红七军在鹧鸪坳伏击前去攻打南宁的滇军,战斗持续五昼夜。他派出思林赤卫军参加战斗,带领群众踊跃支前,抢救伤员,运送弹药。战后,他协助红七军在思林县那叭屯建立红七军临时野战医院,动员一批妇女到医院看护伤病员。8月,阮殿煊调任红七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跟随红七军首长从事各项工作。其间,他陪同邓小平在思林、镇洁、向都检查工作。11月,他随红七军主力北上江西,参加了多次战斗。(www.xing528.com)
1931年7月,阮殿煊随红七军主力到达中央苏区兴国县。他在中央苏区参加了第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红军进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长征,实行战略大转移。在红军突破敌人第二道封锁线时,阮殿煊在战斗中光荣牺牲,年仅37岁。
那么,阮殿煊是在哪里牺牲的?烈士的忠骨何在?党史研究部门大体只知基本情况,具体牺牲地点有待考证。
(二)韦少丰在长征中牺牲于湖南省境内
韦少丰(1911—1934),原名韦章献,男,壮族,思林镇坛乐村那务屯人。他少时读私塾,聪明好学。韦少丰1927年参加农民自卫军,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后编入红七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和巩固右江革命根据地战斗中,随红七军历经隆安保卫战、马鞍山战斗、泗亭战斗、榕江战斗、回师右江、伏击滇军等多场战斗;1930年11月随红七军主力北上江西,在中央苏区参加了第二、三、四、五反“围剿”战斗,作战英勇、屡立战功;1931年11月被选为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出席在瑞金举行的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并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到会代表600余人;毛泽东担任主席,张云逸、韦拔群为委员。在闭幕会上,毛主席发表了演说,赞扬了红七军,作为代表之一的韦少丰听后心里十分激动。
韦少丰历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1934年7月下旬,红六军团第十八师第五十四团在江西永新牛田组成,人员达1200多人,韦少丰任该团政委。是年8月7日,红六军团9700多名将士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等军团领导的率领下,从江西遂川出发,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4天之内突破国民党四道封锁线,成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于8月11日抵达桂东县寨前圩。9月26日,红六军团转移中在湖南大广坳一带被湘军、桂军包围,为掩护大部队转移,龙云[2]率领红六军团第十八师第五十四团在大广坳与桂军覃联芳部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后红五十四团包括团长、2个营长在内150余人阵亡,韦少丰受重伤,后该团建制不得不取消。大广坳战斗失利后,龙云密令李天基召集掉队失散的红五十四团战士秘密返平茶和锦屏蚂蝗山一带继续斗争。之后韦少丰带伤随队继续行动。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主力离开茨岩塘长征。红六军团第十八师留守茨岩塘策应红二、红六军团主力长征,12月8日,包括第五十四团在内的第十八师从湖南茨岩塘突围,追随主力继续前进。是月,韦少丰在突围战斗中牺牲,年仅23岁。
(三)莫寿廷在长征中牺牲于甘肃省境内
莫寿廷(1906—1935),男,壮族,曾用名莫俊英、莫延寿、莫寿延、莫寿庭,坛乐村远街屯人。莫寿廷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1929年12月11日参加百色起义后编入红七军。在创造右江革命根据地和保卫右江苏维埃政权战斗中,他作战勇敢、战功卓越。莫寿廷参加了隆安保卫战、亭泗战斗、随部队转战黔桂边区、回师右江收复沿岸各级苏维埃政权和伏击滇军等战斗。1930年2月,在隆安保卫战中负伤。1930年11月他随红七军主力北上,途中参加罗城、长安、江华、武岗、梅花岭等战斗,多次荣立战功。是年12月,他在攻打武岗战斗又负伤。他因作战勇敢,机智灵活,思想进步快,由战士逐步提升为班长、排长、连长。1931年莫寿廷加入中国共产党。到达江西后,任红十九师第五十五团第三营营长。1932年初,他担任第五十七团副团长;同年6月,红七军扩编重新编为3个师,任红七军第十九师第五十七团团长;7月,在广东省南雄县(今南雄市)水口战役中,身先士卒,重伤不下火线,仍坚持指挥战斗。1933年6月,红七军与红二十一军合编为第三军团第五师。其间,莫寿廷调任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十七团团长。他在中央苏区参加了第二、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在长征中,莫寿廷率领红十七团勇猛冲杀,突破敌军四道封锁线,突破湘江。湘江战役后,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十八团被桂军切断,在全州古岭头一带激战,红十八团2000多名将士大部分壮烈牺牲,红十六、红十七团损失也比较大。1934年12月15日,红军占领黎平;18日党中央召开黎平会议,暂定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毛泽东的正确意见终于被党中央采纳。在整编时,莫寿廷仍担任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十七团团长(政委余瑞祥)。如今黎平纪念馆悬挂着包括莫寿廷在内红三军团第六师部分高级将领的画像和简介。之后,莫寿廷继续随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夺占天险娄山关,强渡大渡河,带着伤病、拐着竹棍,爬雪山、过草地,英勇顽强,勇往直前。1935年9月,莫寿廷随红军突破腊子口天险战斗后,旧疾旧伤复发,经医治后无效,在离腊子口70公里的甘肃哈达铺牺牲。弥留之际,他掏出了身上仅有的5块大洋,交给身旁的同志,断断续续地说:“一切贡献给党,党章留在我的心上。”他牺牲时年仅29岁。
【注释】
[1]中共广西区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百色地委党史办公室.百色起义人物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437.
[2]龙云,历任红三军团第七军第二十一师师长、红六军团第十八师师长,率部参加红六军团西征。在一次战斗中他负伤被俘,后转押九江、武昌。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于1936年2月英勇就义,年仅32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