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坛乐印记:筹备军需开办兵工厂

坛乐印记:筹备军需开办兵工厂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扎实的群众基础和可靠的后方,为开办兵工厂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办兵工厂最大的困难是缺乏技术人才。百色起义后,爱桑兵工厂编入红七军序列。除阮殿煊、黄永达、梁维祯、阮丽千、阮金琴这些爱桑兵工厂主要创建者,坛乐村定象屯人、红七军战士凌奇道,坛乐村那务屯人、思林县苏维埃政府干部韦章荣,坛乐村渡口屯人、思林县委委员、思林县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凌广荣等,都与兵工厂有着密切的联系来往。

坛乐印记:筹备军需开办兵工厂

思林县农运领导人阮殿煊、黄永达带头闹革命是白手起家的,他们建立农会、农军,开展革命活动,不仅需要从思想上发动,组织上落实,而且还需要从物质上做准备。一些开明人士,受共产党人的影响不图名利,积极从物质上支持革命。

(一)在思林县城开设革命联络站和军需站

“三军未到,粮草先行。”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农军和游击革命根据地,要有物资供应,做好后勤保障,才能为革命事业打下基础。

思林县城是一个理想的物资供应处,有丰富的商贸资源。一开始闹革命时,阮殿煊就很重视在工商业中发展革命的依靠对象。他发现,家乡坛乐村的许多亲戚在思林县城做商贸生意,这是从事革命活动的便利条件。于是阮殿煊便主动接近他们,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动员他们参加革命。

在阮殿煊的影响和动员下,坛乐村定象屯的几十户人家全部都跟着他干革命。定象屯只有凌、阮两大姓氏。原来在思林县城里有商贸铺面的定象凌氏人家愿意为革命提供物资援助,并毅然参加革命活动。凌奇勋、凌奇爵、凌奇道等几个堂兄弟在思林街有祖传的几个商铺。和阮殿煊一样,凌奇爵也是广西省立第五中学的毕业生,接受过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思想进步,追求光明,他的妻子是阮殿煊的妹妹;凌奇勋与阮殿煊是表叔侄关系,他们都全力支持阮殿煊干一番大事业,利用商贸铺面掩护阮殿煊搞革命。1930年7至8月,邓小平两次到思林,作为思林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的阮殿煊就安排他在凌奇爵夫妇开设的“广盛铺面”里居住。老红军李志明北上到达延安后寄的家书曾通过“广盛铺面”转至。“广盛铺面”这个名称是以凌奇爵父亲的名字命名的。凌广盛老人是清末的开明绅士,年近古稀,同情革命。由于他们都是阮殿煊的邻里亲戚,这给阮殿煊的工作带来便利的条件。凌奇道除了与阮殿煊是亲戚关系,还与坛乐村那玩屯革命者阮殿铎是表兄弟,与阮金纶、阮丽千、阮玉田几兄弟又是翁婿关系。他们都是思林革命的骨干力量。阮殿煊等革命者凭借着这个关系网,在思林街上建立了一个个革命联络站和军需后勤供应站。同时,坛乐村那务屯的韦章荣、坛乐村渡口屯的凌广荣也有铺面在思林,他们以不同的形式参加了革命。韦章荣开的铺面商号为“永荣号”,其同族兄弟韦章坚也有个铺面在思林街,他们都以铺面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韦章坚的胞兄弟韦章道、韦章象,族兄弟韦章献都参加了革命,也时常拿出一些物资支持革命。由于有了这样多层次的革命联络站和物资供应站,解决了思林农卫军、赤卫军和后来红七军驻思林县部分连队及爱桑兵工厂的后顾之忧,奠定了革命事业胜利的物质基础。

(二)到史芳山区开办兵工厂

思林是右江盆地的门户,右江穿境而过,中间是圩镇和村庄,两侧是山区丘陵,自然条件良好。百色起义后,思林成为右江革命根据地腹地。右江航运和思林街的贸易以及坛乐村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思林赤卫军和红七军部分连队的给养提供了便利。

右江革命根据地里办有几个兵工厂,位于田东县思林镇北部山区的史芳村(今兰芳村)爱桑屯的思林爱桑兵工厂是其中之一。

1929年10月中旬,邓小平、张云逸率部挺进右江,在思林渡口送给思林农军一批枪支,后来又在平马拨给了一批。加上原来的装备,思林农军的武器装备形成了规模,但其中也有一批武器要经过修理才能使用。这时,阮殿煊、黄永达、梁维祯就想在史芳村山区办一个兵工厂,既能修理,又能制造简易武器弹药。这样的设想获得大家的赞成。(www.xing528.com)

在石山区办兵工厂有着便利的条件。早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阮殿煊就利用校长的身份和中共思林支部书记、特支书记、县委书记的身份,到史芳、真良、养秀山区一带广泛发动群众,先后在养秀山区发展了梁维祯、邓利坚、陆显仁等党员,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建立山区游击根据地。扎实的群众基础和可靠的后方,为开办兵工厂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办厂需要厂房,石山区有的是岩洞。办厂需要干活的,小伙子们有的是力气。没有铁,赤卫军就到土豪劣绅家里,砸开铁窗拿来烧炼,用缴获的大洋换取铜钱子弹头,有两次还袭击了思林县城,缴获了大批铜钱和盐巴,解决了不少问题。思林农军的不少战士,在这时候学会了翻造子弹、制造地雷的技术。办兵工厂最大的困难是缺乏技术人才。他们积极向上级反映,时任中共广西前委委员、右江督办的张云逸知道后,决定派人支持他们。张云逸写信到南宁、广州,请来了李荣、李星期、谢桥生、顾祖民等20多位技术人员和工人,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参加过省港大罢工的工人,曾在广东兵工厂制造过枪弹,技术上有一套。不久,他们来到思林,和思林农军30多名战士一起,在史芳村爱桑屯办起了思林农军爱桑兵工厂。

百色起义后,红七军军长张云逸一直关心爱桑兵工厂的建设。在创建爱桑兵工厂初期,他就此事与邓小平商量,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邓小平说,找个时间他也到那里看一看。1930年3月,邓小平在思林县真良村期间,实地考察了爱桑兵工厂,对兵工厂的业绩给予了肯定,并做了具体的要求,给他们很大的鼓舞。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兵工厂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爱桑兵工厂人数最多时有80多人,开设有造枪、造弹、维修等车间。爱桑兵工厂厂长阮丽千[14]根据现代管理的理念和办法,对兵工厂进行有效的管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爱桑兵工厂就制造出新枪200多支、子弹6万多发,修理枪支60支,有力地支援了前线。

百色起义后,爱桑兵工厂编入红七军序列。后来阮丽千调离了爱桑兵工厂。爱桑兵工厂第二任厂长由阮金琴继任,经理由梁天才担任。阮金琴也是坛乐村那玩屯人,1912年生,是阮丽千的同族兄弟,他与阮平一起当过阮殿煊的勤务员或警卫员,曾任赤卫军班长,后来被派到爱桑兵工厂工作。除阮殿煊、黄永达、梁维祯、阮丽千、阮金琴这些爱桑兵工厂主要创建者,坛乐村定象屯人、红七军战士凌奇道,坛乐村那务屯人、思林县苏维埃政府干部韦章荣,坛乐村渡口屯人、思林县委委员、思林县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凌广荣等,都与兵工厂有着密切的联系来往。这三人在思林街都有商贸铺面。他们参加革命后,这些铺面都成为红军和爱桑兵工厂在思林街的中转站、后勤供应处。阮丽千、阮金琴是凌奇道的岳叔父,他们交往频繁,在革命工作中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红七军北上后,他们奉命留下,坚持斗争。

当时,坛乐村那玩屯还有几位赤卫军战士在爱桑兵工厂工作。打铁造枪是一门技术和体力活,需要有力气,还要有头脑。厂里师带徒,大家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爱桑兵工厂越办越好,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和恐惧。敌人对兵工厂进行了多次“围剿”。思林赤卫军和兵工厂指战员奋起还击。由于敌人十分凶残,1932年,爱桑兵工厂经理梁天才和一些同志牺牲了。爱桑兵工厂几经搬迁,先后在史芳村陇壳、爱桑、布甘、陇图屯,真良村陇邓屯,广养村内养屯及果德县布绒山区等地开办,一直坚持到1936年。10多年后,即解放战争时期,坚持红旗不倒的思林人民又将兵工厂恢复起来,开展了游击战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