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殿煊是右江革命的先驱者。大革命时期,他在家乡坛乐村举旗闹革命,点燃了思林县的革命火种。
(一)聚众闹革命
20世纪初的中国,最激动人心的话题,莫过于救国与革命。很多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积极投身革命,为中国的崛起,为开创民族新的未来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掀起了高潮,在外地求学的思林青年学生,无不受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向家乡传递着进步的思想。当时,在广西省立第五中学读书的阮殿煊正是这批进步青年的代表。
阮殿煊于1897年生于思林镇坛乐村定象屯,壮族人,是家中的长子。小时候,阮殿煊在定象屯学塾接受启蒙教育。之后聪明伶俐的他转至思林县第一高等小学(今思林镇中心小学)就读,接受了现代新式教育,思想上政治上追求进步。1923年初,他考取广西省立第五中学。在学校里,他的各科成绩都很好,文笔口才甚佳。其间,他受广西省立第五中学校长雷天壮[1]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校内外的革命活动,积极追求救国救民之道,是学生中的活跃分子,后来成为右江革命先驱者。
广西省立第五中学是一所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该校就派了2名学生代表到上海参加学生代表大会。雷天壮到广西省立第五中学任校长后,积极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许多学生都受到其宣传的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的影响,诸如陈洪涛、阮殿煊、黄永达、滕德甫、黄松坚、黄绍谦等,他们后来都成为右江革命的先驱者。雷天壮非常喜欢阮殿煊这些学生,认为他们学习勤奋,思想活跃,于是常介绍一些进步书籍让他们阅读,介绍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使他们思想进步很快。在学校里,这些学生就立志要改造社会,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为创造新的生活积极投入斗争中。
1925年下半年,阮殿煊从广西省立第五中学毕业后,回到思林县第一高等小学任教师,后任该校校长。他学识渊博,治学有方,平易近人,常常用自己的薪水接济生活有困难的同事和学生。
阮殿煊的革命活动得到了家乡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他的几位同事,如黄永达、黄金镜、李光朝、韦章荣、阮玉田等,大多数是他在广西省立第五中学的同学,他们志同道合,立志革命,干一番事业。
在思林县城机关公职人员中,有许多是阮殿煊的同村人。阮殿煊还结识了思林县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同乡。他利用这些关系,以学校为革命据点,团结一批进步人士一道工作,并因势利导,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为日后他与黄永达一起把该校作为革命堡垒打下坚实的基础。
1925年底,阮殿煊、阮殿铎等酝酿策划开展农民运动活动,在坛乐村定象屯、那玩屯,创建平民夜校。他们与同村骨干黄国英、黄永享、凌奇道、阮宏福、凌奇由、韦章荣、阮义田等一起,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打开了新局面。
阮殿煊的家与他所任教的思林县第一高等小学仅一河之隔,来往方便。阮殿煊白天在学校和县城所在地思林街进行革命宣传,晚上回到坛乐村发动群众。在学校里,他善于团结进步师生,组织师生到城乡宣传“打倒列强、打倒贪官污吏、废除苛捐杂税”“实行耕者有其田、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革命主张。除了在坛乐村、思林街宣传,阮殿煊还到10公里远的史芳、真良等养秀山区,甚至到三四十公里远的足隆、野圩(今属平果市)一带开展宣传工作。他走村串寨,与贫苦民众交往谈心,进行革命宣传。
经过阮殿煊等人的串联工作,人们的革命意识开始觉醒,思林县城周边形成了一定的革命氛围。
1926年3月,国民党广西省政府农民部函派阮殿铎、黄金丽[2]担任思林县农民运动名誉委员。此时,正是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阮殿铎是坛乐村那玩屯人,曾到南宁读中学,进过军校,先后在镇结县、思林县政府任要职。阮殿铎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1918年,思林县县治从远街迁至驮用圩时,是由他主持思林街(圩)开圩仪式。会上,他呼吁民主共和,多为民众办事,倡导新文化。大革命时期,他投身革命,积极开展农民运动。
1926年4月,思林县成立了农民协会筹备处,阮殿煊任主任。思林、恩隆、奉议的农民协会筹备处都是成立较早的农民运动组织。
思林县农民协会筹备处成立后,立即印发了《我们农人为什么要革命》等传单,号召广大农民组织起来,积极参加农民运动,敢于斗争,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在思林县农民协会筹备会上,阮殿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认为农民运动就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了解他们的疾苦,维护和争取他们应该得到的权利。要解决农民的痛苦,归根结底是要实现耕者有其田。有田地耕种,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这是最起码的生存要求。农民协会就是为农民兄弟服务的。
阮殿煊的讲话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他的号召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这时期,阮殿煊已经转变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中。
(二)举旗建农民自卫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思林县的农民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把群众动员起来,举行游行,建立农民革命武装,提高人民群众参与革命的意识,这是革命初始阶段的形式。思林县也不例外,阮殿煊利用小学校长的身份,积极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平民夜校,宣传革命真理,培养骨干。
阮殿煊、阮殿铎在坛乐村开展革命活动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外援,渴望得到支持。这时,中共党组织及时与他们建立了联系。
1926年5月,时任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部长的周恩来,派中共党员、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余少杰到重新组建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驻扎在恩隆县)任职,秘密开展右江革命工作。余少杰是第一个由上级党组织派到右江地区开展革命斗争的中共党员,时任中共广西特委委员。余少杰利用在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政治部任秘书的合法身份,来到恩隆、思林、奉议县一带开展革命活动,指导农民运动,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发展革命力量。(www.xing528.com)
6月,余少杰到思林,与农运领导人阮殿煊等取得联系后,加强了党对思林农民运动的领导。余少杰精明能干,群众基础好,很快就获得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的赏识与信任,得到处理一些地方事务的机会。他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奔走在右江地区恩隆、奉议、思林县一带,选择到几所学校开展工作,依靠进步知识分子培养骨干,发展党员,发展革命力量,向农民群众宣传翻身谋解放的革命道理,动员农民参加农民协会和革命武装组织,组建农民自卫军。
与此同时,与坛乐村毗邻的东隆村达隆屯人黄永达从广西省立第五中学肄业回乡。黄永达是比阮殿煊低一届的同学,在广西省立第五中学学习期间,他就积极从事学生运动,立志毕业回乡后干一番为民建功立业的轰轰烈烈的大事业。黄永达回乡后,到思林县第一高等小学任教,与阮殿煊共事,并积极参加思林农民运动。
余少杰十分注重党建工作,很快就在右江发展了第一批中共党员。1926年7月,余少杰介绍恩隆县的滕德甫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余少杰在右江地区发展的第一名共产党员。8月,余少杰组织建立了右江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恩奉特别支部,并任书记。为了解决农民武装的武器问题,他精心谋划,先后从范石生所率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处夺得200多支步枪、手枪和一批弹药,并利用这些枪弹武装各地农民自卫军。接着,他按照党的指示,将各县的农民自卫军组织起来,成立右江农民自卫军,掀起了右江革命的高潮。
在阮殿煊、黄永达、阮殿铎等人的积极筹备下,思林县农民协会于1927年1月成立,黄金镜任主任。是年,余少杰先后在思林县培养发展了农民运动领导人黄永达、阮殿煊等入党。8月,思林县第一高等小学党支部(后改为中共思林县支部)成立,阮殿煊任书记,党员有黄永达、黄金镜、李光朝、阮玉田等。从此,坛乐村乃至思林县的革命斗争,在党的领导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三)领头干革命
在阮殿煊的组织发动下,坛乐村掀起了革命的热潮。
坛乐村的河对岸有个恶霸地主陈某倚仗权势,欺压百姓,骄奢淫逸,任意糟蹋良家姑娘,强占思林县城郊西山,作为其“发达林业公司”的场地,把场地周围农民的土地辟为其种植园。对此,民愤极大,纷纷要求农民自卫军对他进行清算斗争。1927年初,阮殿煊率领农民自卫军围攻了陈某的公司,陈某闻风而逃。农民自卫军捣毁该公司,夺回了山场和土地。这一仗,振奋了人民群众的士气,打击了土豪劣绅的锐气。
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当时是中国共产党处境最为危险的时候,国民党正在清党,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也有很多人因意志不坚定而脱党。而阮殿煊却在这个时候坚定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月,中共恩奉特支书记余少杰在恩隆县林凤乡南午村召开了恩隆、奉议、思林、果德四县农运负责人会议,酝酿成立“广西临时军政委员会”。几天后,余少杰又在恩隆县召开了有东兰、凤山、恩隆、奉议、思林、果德等县骨干代表70多人参加的会议,正式成立广西临时军政委员会,亦称“三南总部”,选出韦拔群、陈守和、梁鹤如、余少杰、严敏等5人为常务委员。思林县的阮殿煊、黄永达参加了这两次会议。与会者深刻领会了右江革命的意义和革命征途的艰难,坚定了革命到底的信念。
1928年10月,余少杰完成赴香港汇报工作的任务后,在返回右江途中不幸牺牲。严敏含着悲愤接替了他的职务,负责“三南总部”的主要领导工作。1928年秋冬,中共田南道临时特委在右江河畔恩隆县成立。严敏任书记,委员有滕德甫、阮殿煊、滕宪甫、黄书祥。田南道临时特委隶属中共广西临时省委领导,并与中共广东省委建立联系,下辖中共东兰、恩隆、奉议、思林、果德等支部。当时东兰县支部书记为陈洪涛,恩隆县支部书记为滕德甫,思林县支部书记为阮殿煊,奉议县支部书记为潘宪甫,果德县支部书记为黄书祥。中共田南道临时特委担负了领导右江革命斗争的重任。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思林县人民向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斗争在继续,队伍在扩大,力量在增强,包括坛乐村在内的思林县人民革命斗争和党的事业在迅猛发展。1929年初,中共思林县支部改为思林特支,书记仍为阮殿煊。是年9月,中共广西特委开始在思林县筹建中共县委,条件趋于成熟后,决定派张震球[3]前来协调指导工作。1945年,雷经天在延安红七军老战士座谈会回忆道:“(当时)派陈洪涛在恩隆,徐逖生在奉议,张震球在思林,严敏在东兰、凤山帮助工作,成立党的县委”[4]。
据史料记载:“1929年9月下旬,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之后,张震球被中共广西特委以省农民运动特派员身份派去右江向都和思林县领导农民暴动,策应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战右江。他和黄永达等由南宁到达思林县坛乐村后,即与阮殿煊等组建中共思林县委,书记阮殿煊,委员张震球、黄永达。”[5]
10月20日,中共广西特委给广东省委的信指出:各地方的党“较健全的县特支(有)五(个):奉议、思林、向都、恩隆、贺(恩)阳”[6]。这5个县中的前4个县今属田东、田阳一带,地域上基本上连成一片,而思林县是连片中的腹地,其战略地位是很重要的。奉议县即今田阳、田东等地,思林县即今田东、平果等地,向都县为今天等、田东等地,恩隆县为今田东等地,贺(恩)阳县为今田阳等地。这足以说明思林等县党组织在右江革命前期的领导核心作用。
据史料记载:“在思林县,广西特委派张震球到思林进行建党工作后,为了尽快建立县委,思林支部积极发展党员,到百色起义前夕,建立了两个基层党支部,发展党员38人。”[7]其间,作为思林县党组织负责人的阮殿煊起了核心作用。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处于百色起义的筹备阶段,即1929年9至10月,建立中共思林县委员会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第一届中共思林县委于1929年11月初成立,书记为阮殿煊,委员为张震球、黄永达。
中共思林县委的成立,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土地革命的开展,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927年8月至1929年12月,作为中共思林县支部书记、特支书记,田南道临时特委委员,思林县委书记的阮殿煊在右江革命前期阶段发挥了一个区域游击革命根据地领导人的作用,他与黄永达等其他领导人一起,勇于担当,在右江中下游的思林县做了大量的工作。与此同时,阮殿煊的家乡坛乐村成为思林革命的策源地和重要基地。
1929年10月中旬,思林县军民终于迎来了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的队伍,迎来了新的革命浪潮。是年11月初,在中共广西前委和广西特委及右江工委的领导下,中共思林县委和思林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了;11月中旬,阮殿煊、黄永达、张震球率领的思林人民武装控制了思林县全境,开展了土地革命。12月11日,坛乐村军民参加了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的百色起义,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