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滨水景观形象生态化设计的方法
1.生态化设计的工作方法
其主要是针对规划设计红线内,场地基本认知的描述,一般采用麦克哈格的“千层饼”模式,以垂直分层的方法,从所掌握的文字、数据、图纸等技术资料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分类信息。具体的技术资料包括气象、水文、地质、人文、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历史资料,现场考察和体验的文字描述和照片图像资料。技术手段有: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景观数字化表达系统,包括地形、地物、水文、植被、土地利用状况等。
2.过程分析
这是生态化设计中比较关键的一环。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中,主要关注的是与河流城市段流域系统相关的各种生态服务功能,大体包括非生物自然过程,有水文过程、洪水过程等;生物过程,有生物的栖息过程、水平空间运动过程等,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过程;人文过程,有场地的城市扩张、文化和历史演变、遗产与文化景观体验、视觉感知、市民日常通勤及游憩等过程。过程分析为河流景观生态策略的制定打下了科学基础,明确了问题研究的方向。
3.现状评价
其以过程分析的成果为标准,对场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现状景观的成因及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利害关系。评价结果给景观改造方案的提出提供了直接依据。
4.模式比选
生态化设计方案的取得不是一个简单直接的过程。针对现状景观评价结果,要建立一个既利于景观生态安全,又能促进城市向既定方向发展的景观格局。在当前城市河流生态基础普遍薄弱,而且面临诸多挑战的前提下,要实现城河双赢的局面,就要求在设计上采取多种模式筛选的工作方式,衡量各方面利弊因素。
5.景观评估
在多方案模式筛选的基础上,对各方案的景观影响程度进行评估。评估的目的是便于在景观决策时,选择与开发计划相适应的模式,这可以为最终的方案设计树立框架。
6.景观策略
在项目设计中,则根据前期模式制定性条件,提出针对具体问题的景观策略和措施,由此可以最终形成实施性的完整方案。
以上六步工作方法是渐进式的推理过程。其中每一步骤的完成都能产生阶段化的成果,即使没有最终的实施策略,之前的阶段成果也能为城市河流景观的生态化战略提供有指导性的建议。
(二)滨水绿地设计
对于现代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来说,除了构成滨水景观的多种因素如水面、河床、护岸物质之外,还包括了人的活动及其感受等主观性因素。(www.xing528.com)
城市段的滨水绿地形式比较多,应依据其具体的情况对其要素进行合理的布置,下面以临近市区或市区内比较安静的滨水绿地为例加以论述。
这种滨水绿地的面积通常较大,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也较多,它能为居民提供散步、健身等多种文化、休闲、娱乐功能。这类滨水绿地的构成要素有草坪广场、乔木、灌木、座椅、亲水平台、小亭子、洗手间、饮水处、踏步、坡道等。在绿地要素的配置上还要注意下列的问题。
应让堤防背水面的踏步和堤内侧的生活道路之间相互衔接。
散步道的设计要有效地利用堤防岸边乔木的树荫,设计成曲折、蜿蜒状。同时,在景观效果相对较好的地方设置适当的间隔来安置座椅。
设计防止游人跌落入水中的措施。
在低水护岸部位以及接近水面的地方设置一个亲水平台,以满足游人亲近水面的需求。
应尽可能地让堤防迎水面的缓斜坡护岸在坡度上有一定的变化,并铺植一些草坪,以防景观太过于单调,并适当地增加一些使用功能。
(三)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
建设自然型城市的理念落实在城市滨水区的建设中,对河道驳岸的设计处理十分重要。为了保证河流的自然生态,在护岸设计上的具体措施如下。
1.植栽的护岸作用
利用植栽的护岸施工法,称为“生物学河川施工法”。在河床较浅、水流较缓的河岸,可以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在岸边可以多种柳树。这种植物不但可以起到巩固泥沙的作用,而且树木长大后,在岸边形成蔽日的树荫,可以控制水草的过度繁茂生长和减缓水温的上升,为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创造良好的自然条件。
2.石材的护岸作用
城市河流沿岸一般是人口较密集的地段,对河流水位的控制及堤岸的安全性考虑十分重要。因此,采用石材和混凝土护岸是当前较为常用的施工方法。这种方法既有它的优点,又有它的缺陷,因此在这样的护岸施工中,应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如栽种野草,以淡化人工构造物的生硬感。对石砌护岸表面,有意识地做出凹凸,这样的肌理给人以亲切感,砌石的进出,可以消除人工构造物特有的棱角。在水流不是很湍急的流域,可以采用干砌石护岸,这样可以给一些植物和动物留有栖息地。
【注释】
[1]周科.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城市河流滨水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