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气
新鲜的空气是人体健康的必要保证,室内微环境的舒适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室内温、湿度以及空气洁净度、空气流动的情况。据统计,50%以上的室内环境质量问题是缺少充分的通风引起的。为此,必须将自然通风作为生态化原则中的一条标准。
(二)光
对于采光不足的建筑室内和地下空间,宜应用采光井、采光天窗、下沉广场、半地下室和设置导光管、反光板、反光镜、集光装置、导光光纤、棱镜窗等改善其天然采光效果。
(三)风环境
良好的风环境有利于建筑空间的自然通风,在夏季能有效驱散热量,降低居住区内温度,利于节能。良好的风环境还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通畅的气流可以避免烟尘、有害气体的滞留,维持居住区内良好的空气质量。建筑布局的朝向对居住区的风环境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地区有相应的最佳朝向及适宜范围(图2-1~图2-7)。
非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布局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尽可能避免周边布置形式。为引导夏季气流进入居住区,建筑布局可以采用错列、长短结合布置或小区开口迎向主导风向的方法。
图2-1 气流导入住宅群内部
图2-2 高低层住宅间隔布置
图2-3 住宅组群豁口迎向主导风向
(www.xing528.com)
图2-4 住宅疏密相间
图2-5 周边式布置以利夏季主导风进入
图2-6 合理的建筑布局有利于形成小气候
图2-7 利用局部风候改善通风
(四)声环境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必须保证住宅声环境的质量,为居民提供宁静的居住环境,这也是“生态住宅”“绿色住宅”的重要标志。
城市居住区白天的噪声允许值宜控制在45dB左右,夜间噪声允许值在40dB左右。靠近噪声污染源的居住区应通过设置隔声屏障、人工筑坡、水景造型、建筑屏障和植物种植等进行防噪。
(五)温湿度环境
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必须有适宜的温度。实验表明,环境温度应低于人体温度,如保持在24℃~26℃的范围内最佳,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居住区基址时,尽量考虑到温度的舒适性,避开高温、高寒的地方,并通过景观环境的规划和设计等来争取舒适的、自然的温度环境。
湿度是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不含水蒸气的空气被称为干空气。在气象学中,大气湿度一般指的是空气的干湿程度,通常用两种表达方法:一是绝对湿度,也就是空气中所含的水分的绝对值(大气中的水蒸气可以占空气体积的0~4%);二是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气密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密度的百分比,用RH表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