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与实例分析

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与实例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污水治理和防洪措施对于某些城市的滨水景观来说,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驳岸的处理形式有以下几种。但很多城市的滨水区,往往面临潮水、洪水的威胁,设有防洪堤、防洪墙等防洪工程设施。芝加哥湖滨绿地中也运用了退台式的断面处理,如图1-1的断面示意,按淹没周期,分别设置了无建筑的低台地、允许临时建筑的中间台地和建有永久性建筑的高台地三个层次,有效地解决了亲水性这个滨水区长期存在的问题。

由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污水治理和防洪措施对于某些城市的滨水景观来说,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防洪工程中,水体的驳岸是设计的一个重点,它是陆地和水体的交界线,代表了一种特殊的规划语言。驳岸的设计应注意何处平淡、何处精彩,但基本上应该将防洪和美观这两方面问题放在首位。

(一)处理驳岸应考虑的因素

驳岸的处理方法很多,但是一般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1)最小的干扰,即在驳岸稳固的前提下,水际处理得越简单越好。

(2)保持水流平稳,避免阻碍水流和波浪运动。

(3)使驳岸成斜坡状,并根据需要加以固定,在水流湍急或破坏性冲击力下可以起缓冲作用。

(4)利用码头,如直码头或可自动调节的浮码头等提供船只进入适宜水区的通道。

(5)避免滥用防波堤、丁坝等阻挡洪流,因为这会导致难以预料的结果或灾难性的破坏。

(6)作最坏条件下的设计,须考虑到记录在案的最高水位和最大风速对驳岸的推击力。

(7)预防洪水,保持防洪能力的最低限度为50年一遇。

(8)使用栏杆、防滑路面、浮标、路灯等方式确保安全。建造时须应用耐恶劣气候和耐水性强的材料,因为侵蚀和设备腐蚀一直是困扰滨水工程的大问题。

(9)防止污染源进入水体,污染源应被截留和处理,或提前过滤。

(二)驳岸的处理形式

不同的岸线形式可以创造出不同感觉的滨水空间。驳岸的处理形式有以下几种。

1.直立形断面

在很多驳岸规划中,由于受水利工程的限制很大,所以在设计时,只能使高水位和低水位间落差较大,有时防水堤也只能高过活动空间,所以亲水性特别差,更谈不上生态性了。

2.退台式断面(www.xing528.com)

亲水是人的天性。流连于水天之间、徜徉在余晖之下无疑会令人心旷神怡。但很多城市的滨水区,往往面临潮水、洪水的威胁,设有防洪堤、防洪墙等防洪工程设施。退台式断面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水位情况选择不同的活动层面,滨水空间也得以扩大。

芝加哥湖滨绿地中也运用了退台式的断面处理,如图1-1的断面示意,按淹没周期,分别设置了无建筑的低台地、允许临时建筑的中间台地和建有永久性建筑的高台地三个层次,有效地解决了亲水性这个滨水区长期存在的问题。

3.生态型断面

生态型断面形式很有自然气息,能维持陆地、水面以及城市中生物链的连续,尽量保留、创造生态湿地。

大规模的防洪、排洪工程设施的修筑直接破坏了水陆植被赖以生存的基础,固化的驳岸阻止了水道与水畔植被的水气循环,因此,我们提倡生态驳岸的理念。

图1-1 芝加哥湖滨绿地退台式断面处理

所谓生态驳岸就是指恢复后的自然岸线或具有自然岸线“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岸线与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抗洪强度。

生态驳岸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

自然原型驳岸。这种堤岸主要采用植被保护堤岸,以保持自然堤岸特征,如种植柳树、水杨、白杨、榛树以及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柳枝柔韧,顺应水流,增加其抗洪、保护河堤的能力。

自然型驳岸。这种堤岸既保留了原有的自然空间,又加以适宜的人工规划。在堤岸上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等护底,以增强堤岸的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设有鱼巢)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灌木、乔木和草木相结合,固堤护岸,这种驳岸类型在我国传统园林理水中有着许多优秀范例。

多种人工自然型驳岸。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堤抗洪能力,如将钢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圆木制成梯形箱状框架,并向其中投入大的石块,或插入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管,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邻水则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隙中生长。

之所以提倡生态驳岸,是因为生态驳岸除了有护堤抗洪的基本功能外,对河流水文过程、生物过程还有下列促进功能。

(1)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生态驳岸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可渗透”的界面。在丰水期,水体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缓解洪灾;在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另外,生态驳岸内的大量植被也有储存水分的作用。

(2)增强水体自净。水体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消减有机污染物,从而增强水体自净作用,改善河流水质。另外,在生态河堤修建的各种鱼巢、鱼道,造成不同流速带而形成水的紊流,使空气中的氧融入水中,促进水体净化。

(3)形成多层复合式生态系统。生态驳岸对于河流生物过程同样起到重大作用。生态驳岸把滨水区植物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生态驳岸的坡脚护底具有高孔隙率、多鱼类巢穴、多生物生长带、多流速变化等特点,为鱼类等水生动物和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和避难场所;不仅生态驳岸繁茂的绿树、草丛为陆上昆虫、鸟类等提供了觅食、繁衍的好场所,而且浸入水中的柳枝、根系还为鱼类产卵、幼鱼避难、觅食提供了场所,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