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队的定义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教授,组织行为学的权威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27]。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支足球队或者一个公司就可以称为一个团队,因为他们具有一定的目标和规则,足球队的目标是取得足球赛的胜利,而公司的目标是获得利益;但一个旅行团或者公交车上的乘客就不能称为团队,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旅行团和乘客只是因为偶然和巧合才聚集在这样的一个情境下,他们并没有相同的目标,他们最多只能被称为“群体”。
1.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团队和群体经常容易被混为一谈,但它们之间有根本性的区别:
(1)目标方面。群体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但团队中有明确的目的,并且有为了达到目的一起努力的动力。
(2)领导方面。群体既然没有共同目标,那也不需要领袖和灵魂人物;团队就不一样,团队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才能保证团队的发展方向正确。
(3)协作方面。群体和团队最根本的差异是协作性的不同。群体的协作性一般是较低水平的,成员间的协作性不高,甚至容易分裂为不同的对立团体。团队的协作性相对较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齐心协力的气氛。
(4)责任方面。群体行为的责任分散,并没有明确的责任人,而团队作为一个整体,每一个团队的成员共同负责。
(5)技能方面。群体一般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对其成员没有相关技能的要求,成员所拥有的技能可能是不同的(临时、随机组成的群体),也可能是相同的(特定人员组成的群体);团队有明确的目标,而团队成员的技能直接影响团队目标的达成,因此,高效团队成员的技能应该是相互补充的。因此,进行团队建设时,需要有意识地、主动地把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综合在一起,形成角色互补,从而达到整个团队的有效组合。
(6)结果方面。群体的绩效往往是群体每一个个体绩效的加总,甚至全体总体的绩效会低于个体的绩效之和。团队的结果或绩效是由大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产品。
大学生创业团队属于团队的范畴,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为其团队目标在于创业,而其团队主要成员都是大学生。
大学生创业团队与其他团队相比,由于其目标和主体的不同,具有其特殊性。大学生群体相对于其他人群而言,更富有挑战性和独立性,而且具有较高的学习主动性,也更向往成功,成就动机较高,这也造成了大学生们组成的团队往往非常富有激情,忠实于自己的观念与理想,很少被社会现实束缚。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群体的思维能力日趋成熟,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取代经验型思维而占据了主导地位,使得他们更加富有创造精神。而作为创业者的大学生则更好地发挥了他们的心理行为特性,将这些优势充分利用在了创业活动上。
(二)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构成要素
创业团队的构成要素包括:目标(Purpose)、人员(People)、定位(Place)、计划(Plan)和权限(Power),也被概括为5P要素。这5个要素中的每一个都是优质的团队所必不可少的部分,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会导致团队偏离原计划的目标,因此创业团队中的构成要素也是本章所论述的影响创业团队绩效的最主要因素。
完备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构成要素也符合其5P的原则,但由于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创立之初往往处于试运行阶段,不仅资金较少,人员也不多,每个人员往往身兼多职,甚至由于主创人员过于熟悉和亲密,有些权限的界限也是模糊的。但如果一个团队想要得到更加深化的发展,就必须在团队的发展过程中解决这个问题,努力让自己的团队规范化。
1.目标:具有共同的理念和愿景
由共同的目标而产生的共同理念和共同愿景是凝结团队的基础,是团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精神支柱。当一个团队清楚地了解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并相信这一目标包含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时,这个团队就有了共同的理念。愿景代表了企业的长远目标,体现了团队的立场和信仰,是对“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企业?”“我们代表什么?”的未来状态的设想。
大学生创业团队由一些有一定技能、一定专业知识并且志同道合的同学自愿组成,所以在创业之初他们往往会有比较一致的创业理念,然而,随着创业团队成员不断与外界接触,成员的眼界和自身能力也在不断地变化,这个过程中很可能有团队成员改变当初的创业理念和愿景,因此团队要通过及时、开放、有效的沟通不断加强共同理念和愿景的营造。
而通过营造共同的理念和愿景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士气,是大学生创业团队得以长远发展的必要途径。只有当团队成员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的愿景一致,即认同团队的努力目标和方向时,团队成员才会把个人目标整合到组织目标中去。为了这个目标,团队所有成员都齐心协力致力于企业价值的创造,逐步使自己的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显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吸引到投资人。
2.人员:具有核心创业者
人员是创业团队构成中最重要的因素,不管是任务的执行还是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人员的力量。人力资源也是所有创业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而对于一个创业企业来说,需要至少拥有一个核心的创业者。他可以是发起者、组织者或创意者。
核心创业者的核心素质代表了他搭建精英团队的能力,开发高门槛产品的能力以及创业信念的坚定程度。这决定了他是否要创业,何时创业,选择怎样的团队成员,设定怎样的企业目标以及制定怎样的战略来实现目标。
一个大学生创业者要对自身和外界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对创业动机、能力、前景进行认真评估,才能做出有效决策。当决定要创业时,第一步就是建立团队,创业者在人员选择时要考虑人员的能力如何,各人员间技能是否互补,人员的经验如何等问题。另外,作为团队领导者,除了有能力领导一个团队外,还要有对宏观局势的把握。他要考虑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现行的政治、经济政策对我们的创业有何支持和威胁?行业中哪些是竞争者,哪些又是合适的合伙人?需要哪些与行业相关的技术支持?等等。
3.定位:团队成员的准确分工
团队成员的角色定位是指创业团队各成员在创业活动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即创业团队的分工定位问题。定位问题关系到每一个成员是否对自身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有着清醒的认识。
一个好的项目的成功推进,不仅需要企业能够寻找到合适的商机,同时也需要整个创业团队能够各司其职,形成一种良好的合力。当创业团队各成员在企业中担任的职务和权力越明确,组织各成员间的冲突就越少,就越能推进企业的发展。
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成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具有互补性,但由于初创企业的变数多,一开始往往不能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力和分工,即使一开始有分工,在多变的环境中也无法真正做到。这就要求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对自己严格要求,定期进行自我测评,持一个理性的自我角色定位,并及时和团队成员沟通,相互间形成良好反馈,这将有利于加强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合作,提高决策的效率,建立一个优势互补的一流团队。
因此,每个创业团队成员都应当对自身在团队中的位置有正确的定位,并且根据正确定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共同推进企业成长。
4.计划:团队未来的发展目标
计划是创业团队未来的发展规划,也是目标和定位的具体体现。
计划的制定可以指导团队成员分别在什么时间做哪些工作以及怎么做。
目标最终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具体的行动方案指导,计划就是为了达到目标制定的具体工作程序。
按计划实行可以确保工作目标的进度。在计划的操作下团队才可以一步步完成任务,最终实现目标。
在计划的帮助下,大学生创业者可以有效制定创业团队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可以提出目标的有效实施方案以及实施过程的控制和调整措施。
因此,为了充分推进创业过程,创业团队成员们不断磨合,才能形成一个拥有共同目标、人员配置得当、定位清晰、权限分明、计划充分的团队。事实上,一些团队组建的时候,会通过一个试用期来检验团队成员之间能否形成必要的默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团队组建的风险。
5.权限:团队工作的权力分配
团队工作的权力分配会随着团队的发展而相应地发生变化,特别是团队领导人的权力,对创业成功与否影响非常大。一般来说,在创业初期团队发展的初期阶段,团队领导人的领导权相对比较集中,随着企业的成长和团队的成熟,领导权的集中度应逐渐减小。
团队权限关系的两个方面:
(1)整个团队在组织中拥有什么样的决定权?比如说财务决定权、人事决定权、信息决定权。
(2)组织的基本特征,比如说组织的规模多大,团队的数量是否足够多,组织对于团队的授权有多大,它的业务是什么类型。(www.xing528.com)
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发展初期往往面临着人员稀少、每个人员身兼多职、成员之间的权限分割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团队规模较小的时候,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可以说,这一团队人员权限模糊的过程是团队发展中的过渡过程。但是当团队发展得越来越庞大,形成一定的规模时,必须要让团队规范化起来,否则权限模糊引起的责任模糊将会给团队的发展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三)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要求有统一的奋斗目标或价值观,而且需要信赖,需要适度的引导和协调,需要正确而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的传递和灌输。团队精神强调的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的合作态度,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成员自觉地认同肩负的责任并愿意为此目标共同奉献[28]。团队精神与团队构成中的目标因素有些相似,但却并不完全相同。团队精神脱胎于团队的目标,但是它要比团队目标更为广泛而深刻,是企业文化的雏形。
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只有以精神的、物质的、文化的手段,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以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团队精神正具有这方面的作用,它可以传递一种相同的价值观,让团队更加具有凝聚力,具有更强的执行力,也是影响团队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团队精神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团队信任
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是高效团队的显著特征,也就是说,每个成员对其他人的品行和能力都深信不疑。但是信任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研究表明,信任有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信任不断发展到更高阶段时,团队内部信任会表现出一些强的韧性。此时,信任程度加深,偶尔的信任破坏也很容易修复。就发展的阶段而言,信任开始是一种“计算型信任”,即被信任方会仔细计算:如果自己得到对方的信任,会有什么收益;如果自己失去对方的信任,会承担什么后果。在这种信任模式下,信任方高度重视被信任方的行为表现,计算因为信任他人而可能带来的收益与风险。信任方只有在确认信任对方会给自己带来净收益时,才会选择信任对方[29]。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员之间交流增多,信任越来越不用做特别检验,这样彼此之间的信任程度就会得到加强。“计算型信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理性的范围,其基础是被信任方的一贯表现和可靠程度[30]。随着这种可靠程度越来越强,成员间信任就可以发展到最高的水平,即“认同型信任”。在这个阶段,双方完全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愿望,非常信任对方。他们知道对方最关心什么问题。在这个阶段,双方认同彼此的价值观,能够建立起情感联系。
与计算型信任相比,认同型信任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双方更加关怀彼此的需要,并努力去满足对方。在团队中建立起认同型信任,则团队关系会非常牢固。团队成员彼此信任,也相信团队整体的决定。这时,给团队成员安排合适的角色,成员就容易接受并胜任。
2.大局意识
大局意识就是把自己的利益需求与团队利益目标放在一起考虑的意识。因为在团队中,每个人的价值判定最终是以团队成果为大前提的。因此,自身利益的达成,需要在团队利益达成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以这样的思考方式实践,就需要在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有冲突时,对个人利益做出适当的让步。
3.协作精神
团队需要用心维护三种关系:成员之间的关系、团队与成员间的关系、团队与客户间的关系。如果团队成员能够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思考,争取理解对方,那么他其实就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向对方证明彼此的关心。这种换位思考,就是协作精神的内核。如果团队成员都能够认识自己的情绪,并进行换位思考,那么就可以使团队有一种协作的精神状态。因为换位思考其实体现的就是一种彼此的尊重。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而且受到尊重会使人有更强的自信心,团队成员间关系更稳固。
4.服务精神
团队内的服务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大客户中心观念。因为在团队中,成员之间彼此协作,这时协作方都是彼此的客户,需要从对方的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所以,服务精神的本质就是一种客户中心意识,随时反思自己的“客户”价值实现状态。只有团队内部有这种深入的彼此服务精神,才有可能使团队呈现出一种有效的客户服务风格。
身在团队中的个人,需要从上面4个大的方面来主动培养、强化自己的团队精神。
(四)团队的发展
大学生创业团队是一个动态的、具有生命力的单位,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从静态的角度去分析它的影响因素,在团队的发展过程中,也有许多影响创业团队最后绩效的因素。
1.团队沟通
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可能是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一群年轻人,当他们通过畅通的渠道交流信息,会使创业团队成员之间有顺畅的信息反馈机制。当遇到困难、复杂、有冲突性的问题时,大学生创业团队应当积极组织小组会议,将问题放到团队中来讨论,自由表述各自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使彼此坦诚相待,让每个成员以真实的想法在交流中碰出火花、得到成长。
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保证信息的通畅,也可以减少团队成员之间的摩擦和不必要的争执。在确保信息正确明朗的情况下,各个成员都保持一种高昂的斗志为团队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团队中的个人需要理解、共情、宽容与沟通的能力,理解、共情和宽容是良好沟通的前提条件,另外,有效的团队也可以促进个人这些能力的提升。
(1)理解:就是明确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待彼此。
(2)共情:通过“站在别人的角度与立场上思考”来达成对他人观点的理解。
(3)宽容: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别人不同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
(4)沟通:开放的沟通是必需的,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化解彼此的矛盾,使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2.团队学习
对于一个大学生创业企业来讲,创业元老要有持续学习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大学生创业团队最初的成功往往是因为有创业激情,敢拼敢干,但随着团队进入一个规范发展的时期,他们自身意志的限制和学习能力的不足反而会成为创业团队发展的阻力。
因此,大学生创业团队要积极打造学习型创业团队。首先,建立学习型组织,保持整个团队的创造力和学习力。企业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团队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加团队的压力与动力,不仅可以促进分工与协作,而且还可以保持创业团队良好的创造力和学习力。这使得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其次,创业团队要定期开展业务学习,以提升团队的创业能力。
(五)团队的领导与支持
1.团队的领导风格
最早的领导理论是领导特质理论,他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找出杰出领导者所具有的某些共同的特性或品质上;后来,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领导行为理论也曾风靡一时。
Burns(1978)提出的领导风格理论将领导类型按风格分为两个类型:变革型和转换型,此后,这成为领导理论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分类方式。
变革型领导风格是指通过让下属意识到所承担任务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下属高层次的需求,促使下属为了团队或组织的利益而超越个人的利益,并产生超预期的工作结果。变革型领导的行为特征,主要包括领导魅力或理想化的影响、动机鼓舞、智能激发和个性化关怀4个方面[31]。变革型领导会鼓励下属将组织利益置于个人私利之上,能提高下属的组织承诺,激励下属对组织尽最大的努力。
转换型领导是指建立在交易或者契约基础上的领导风格,领导者以员工的努力和绩效作为依据来为其提供奖励及惩罚。
转换型领导者善于引发下属的动机,且将组织的使命与下属个人的价值联结起来,提升下属的自尊及成功的信念,借此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诚及提高对团队的承诺,改善团队绩效。
不同的创业类型对领导风格的需求不同,举例来说,公益创业比较需要变革型的领导作为团队工作的领袖;而对于销售业的创业团队而言则是交易型的领导更能促进团队创业的发展。
2.内外部的支持
团队绩效的达成,需要获得来自内、外部的各种资源的支持。这里的外部包括团队所在组织、所在集团,甚至是来自市场的成果回馈。内部的支持则表现为一套合乎团队特征的管理规范、评估、激励体系,从而使团队成员之间更多的管理职责达成自组织状态。只有内、外部的支持都能起到激励作用的时候,才能推动团队的持续发展。
团队精神不仅是一种口号、一种语录,还是每个队员对于某些问题的共同价值观以及在关键问题上的一致理解与行为,只有从团队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孕育出适合自己品牌的团队精神,才能引导着团队成员形成团队凝聚力,并在向目标前进的过程中相互支持,辅助团队的组织和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