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检索统计
从文献检索角度来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提出后,随着国家对创业,特别是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重视,我国学者对创业相关领域的研究逐年增加,开展创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逐年增加。从文献检索结果来看,针对“创业素质”“创业胜任力”的研究数量高于“创业素养”和“大学生创业素养”。如表2-1所示。
表2-1 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库以“篇名”收录期刊论文分类检索查询情况一览表(单位:篇)
(续表)
国外学者对创业素养(素质)的研究相对较早,相关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数量相对均衡,从研究结论来看,国外学者对创业素养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但一般会将创业素养分为心理素质、能力特征、身体素质和知识素质四个维度开展研究,更加注重创业素养中的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要素。我国学者在开展相关研究时,普遍会参考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但由于社会经济环境是不断发展的,对创业素养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变化,且国内外之间由于存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经济社会环境等较大的差异,我国学者开展创业素养研究时,一般都会考虑研究本土化的问题。因此,本书在开展创业素养研究综述时,主要选取了近几年中国学者的相关结论。
(二)创业素养的定性分析
研究者基于经济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学习成果,对创业素养的概念进行定义,并构建创业素养的指标体系。此类指标体系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根据创业者的素养特征进行研究,如广泛的兴趣、敏锐的洞察力、诚实的品质等;二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依据,直接将创业者素养划分为几级维度,如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人格特质等,其中创业能力包含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等。
1.李强等人借鉴冰山理论开展了成功创业者的人格特质研究,认为对应创业者素质模型,创业者所表现出来的创业知识和技能,是由创业者对创业的认知、自我价值观、个性品质、创业动机决定的。创业者的个性特质,可以看作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也是可以通过传授来培育的[1]。
(1)创业知识和技能。创业初期,除了有核心技术外,还需要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比如工商注册、税务缴纳、报表阅读等;发展到一定阶段,管理的水平就越显重要,特别是激励、组织机构的管理、人工薪酬的制度、绩效考核都会制约公司中期的发展;公司发展越久,制度建设就越重要,此时,掌握必备的法律常识是公司发展长久的决定因素之一。在技能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控制资本运作的能力、融资的能力在任何情况下对公司都是非常重要的。
(2)创业动机以及对创业的认识。对创业的认识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创业成功。如果只向往他们的财富、把他们看作偶像,为他们的侃侃而言而激动,这样的创业者承担压力和风险的能力较弱。不少成功的创业人士,形容自己就像是在跑马拉松,持之以恒的努力、心无旁骛、不好高骛远,少一些想象,多一些行动,才是创业的基础。
(3)自我价值观和个性品质。成功创业者和普通大众一样,都具有爱美、勇敢、正直、同情心、理性、自私、冷漠、欲望、懦弱等思想和情绪。但是,成功创业者又有所扬弃,对爱美、同情心、正直、理性等情绪进行了发扬,同时对自私、懦弱和冷漠等情绪进行了压制或抛弃。成功创业者有其必备的个性特质,拥有这些品质,大学生潜在创业者将会有更高的成功机会。
2.胡选萍等人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培育的第一认知前提是明确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架构结构模型。创新创业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创新创业人才需要具备思维导向、能力构成和知识储备等要素。大学生是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来源,基于创新创业人才的素质结构,建构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它由认知、思维、能力与情怀4个层面构成[2]。
(1)认知,包括以专业为中心的本体性知识,各学科交叉的条件性知识,以及具有一定现实情境表征的实践性知识。这些是创新的基础与源泉,也是创新素养生长的“沃土”。(2)思维,包括以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为核心的基本思维,以类比与推理、模型与建构为中心的映射思维,以及以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特征的高级思维。这些是供给创新之花盛开与怒放的“阳光”。(3)能力,主要指增强把握机会的能力与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包括决策力、创新力和意志力。这些能力是创新之树茁壮成长的“养料”。(4)情怀,具有持续不断、随时闪现的另辟蹊径的意识,富有从新角度、新层面、新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而这种情怀要素是滋润创新之树持久生长的“雨露”。
3.马世洪认为创业素养是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的内在统一体。其中,创业知识是促进创业成功的核心要素;创业能力是多种能力要素的有机综合体;创业品质是个体在创业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心理素质[3]。
(1)创业知识:詹森·库伯提出创业知识包含四类:商业活动知识、创业环境和管理网络知识、管理新企业知识以及和创业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发展方向、兴趣和目标等相关的知识等。罗哈斯将创业知识系统地划分为功能导向型知识和战略导向型知识,前者包括销售、市场、生产、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知识,后者包括战略和竞争分析、成长管理、商业环境评价等知识。单标安、陈海涛认为,创业知识是在新企业创建或成长过程中能够用于识别机会、合理配置资源、运营管理新企业、进行创业战略选择并能创造出经济效益的知识,也包括三类:第一类是与市场或顾客相关的知识,如市场需求、顾客偏好、市场竞争程度等,主要用于机会的识别和评估;第二类是功能导向型知识,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主要用于实现创业资源优化配置和运营管理新企业;第三类是战略导向型知识,如市场竞争策略分析、营销策略分析、产品策略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主要用于指导新企业战略层面的决策行为。
(2)创业能力:诺布尔等研究发现,创业自我效能体现在六个技能维度:①风险和不确定管理技能维度,即在持续性的压力和冲突情境中高效工作;②创新和产品开发技能维度,即产生新颖的创意及开发出新产品;③人际关系和网络管理技能维度,关键之处在于能与潜在投资者搭建并维持良好的关系;④机会识别技能维度,主要体现在发现和识别出新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机会;⑤处理和配置关键资源的技能,特别是能够招聘和培训关键员工;⑥发展并保持一个创新环境的技能,表现在开发出鼓励员工尝试创新的环境。钱德勒等认为,创业者为顺利履行创业、管理和技术指导等相关角色的职责并获得良好创业绩效,需要具备以下能力:①敏锐性和耐力,识别出可利用的机会,支撑企业完成从创建到获益的整个过程,需要个体发自内心的长时间努力工作的能力;②概念性能力,协调组织内所有的兴趣、利益和活动的能力;③组织能力,能够与组织中的人士一起工作,理解并激励他们;④政策性能力,包括提升地位、建立合适的联系;⑤使用特定领域内的工具和技术的能力,有时还需要他们成为某行业的专家。
(3)创业品质:明确的目标、坚强的毅力、团队协作、自信、冒险精神、灵活机变以及独特的价值观等人格特征,无不是决定成功创业的基本要素。威廉·拜格雷夫认为,优秀创业者应具备理想、实干、奉献、分享、果断、热爱、周详、命运、决心和金钱等10大品质。米顿总结出成功创业者的典型行为:全局眼光,对组织内外各方面的因素能够有全面的考虑;善于发现机会,采用新的组合方式来整合信息和资源;全身心地投入,朝向目标急切地付诸行动;控制全局,培养下属服从调遣;采用实用主义的观点来判断正误,判断尺度更加灵活;乐于接受不确定性,同时善于将风险分散或转移;保持社会网络的联系,通过社会网络获得帮助和支持;礼遇人才,善于吸引和雇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大多在与创业者的接触中,了解相关的隐性知识。对比分析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的人格表现,可以发现创业者对成功的需求、具有冒险倾向、对不确定的容忍等人格表现最为突出,并且创业者的这些人格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
4.张铭依据人的核心素养构成规律,确定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核心素养的内涵由“价值取向—人格心理特性—思维品格—知识能力结构”四个纵向维度组成,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逐层影响生成系统素质总和,其模型如图2-1所示[4]:
图2-1 创新创业创造型人才核心素养结构图
(1)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表现特征,是人们对人的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价值观包括人们对价值的构成、标准和本质的不同认识,在价值取向上一般表现为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向度区分。价值取向会对人的目标选择以及行为方式造成影响。
(2)人格心理特征:创新创业创造型人才在人格心理特征方面的特性主要表现在独立人格、坚强的毅力和优秀的抗压能力三个方面。
(3)思维品格:创新创业创造型人才在思维品质上具有自己的特性,主要表现在深刻性、敏捷性、独创性、批判性和系统性等方面。创新创业创造型人才的批判式思维和归纳性思维特征明显。
(4)知识能力结构:在知识结构上,创新创业创造型人才首先需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素养,同时还应有宽泛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上也表现出多样性和综合性。良好的专业素养表现为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结合其他相关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表现。这需要个体首先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学习,把握专业理论的历史发展、前沿问题和发展动态;同时,还需要个体培养自己将专业知识与其他知识交叉运用的能力。能力结构上的多样性要求创新创业创造型人才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果敢的决策能力、高效的执行能力和优秀的自我表达能力。
5.李雅琴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是指其处于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下,所形成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积累的创新创业知识,并在实践中获得提升的创新创业能力等内容。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具体构成要素如下[5]:
(1)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创业活动的开展必然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其内容涵盖十分广泛,除了最基本的市场营销、创业设计、项目管理、人力资源、产品策划外,还需要了解创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www.xing528.com)
(2)创新创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促进创业成功的关键性要素,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对创业者心理素质的评估,对人的心理起到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具体包括认知、言语、性格、意志、情感等。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在核心素养结构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由创新意识、风险意识、市场意识等要素构成的创新创业意识是最高层次的创业观,它显著影响着创业者的精神面貌。
(3)创新创业能力。即创业者依托自身智慧将抽象的想法转化为实际的经济价值的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等。
(4)创新创业个性素质。实践证明,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都拥有与众不同的个人特征,包括市场的敏锐感知、强烈的创业动机、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自我反省等。从普遍意义上来讲,创新创业个性素质的主要内容有五项,一是独立性,即在能力范围内做出决定并执行决定,不受外界干扰。二是坚韧性,能够坚定不移地贯彻自己的决定。三是求异性,勇于打破常规、质疑权威,有助于创业者发现新事物。四是主观能动性,能够主动去发现和解决创业中的难题。五是好胜性,反映了一个人不甘平庸、争强好胜的精神,这塑造了个体的自信与自尊,是推动其成长的重要动力。
(三)创业素养的实证分析
研究者根据相关的理论或文献综述,提出创业素养的初步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或案例分析等方法,并采用一定的数学统计工具,构建创业素养的指标体系并加以验证,通过模糊评价或综合评价方法对创业素养进行多因素分析,最终得出创业素养的相关研究成果。
1.花蕾从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出发,对创业型大学毕业生队伍特点及创业面临的困难进行归纳[6],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创业型大学毕业生胜任素质的初始指标进行提取,结合已有的文献研究,通过对问卷有效数据的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构建创业型大学毕业生胜任素质模型。该模型由机会能力、关系能力、战略能力、组织能力、承诺能力、概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7个维度,22项胜任素质指标构成。其中机会能力维度包括机会认知、机会识别、机会把握能力;关系能力维度包括诚信、人际沟通能力;战略能力维度包括战略思考、分析决策、风险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维度包括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控制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承诺能力维度包括事业心、自信心、敢为性;概念能力维度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维度包括主动性、学习方法与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学习反馈能力。
将创业型大学毕业生创业绩效分为生存绩效、成长绩效和声誉绩效三个维度。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创业型大学毕业生胜任素质和创业绩效的测评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创业型大学毕业生胜任素质和创业绩效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得出:①创业胜任素质的七个维度与创业绩效的三个维度均存在正向的相关性;②其中机会胜任素质与声誉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概念和组织胜任素质与声誉绩效低度相关;③自主学习胜任素质与生存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承诺胜任素质与生存绩效存在低度的相关关系;④机会和关系胜任素质与成长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承诺和概念胜任素质与成长绩效低度相关。通过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战略、组织、概念因素,机会、关系、承诺以及自主学习这4个因素对于声誉绩效的预测作用更为显著;相较于组织、承诺、概念胜任素质,机会、关系、战略以及自主学习因素对于生存绩效预测作用更为显著;相较于战略、承诺、概念因素,机会、关系、组织以及自主学习因素对于成长绩效的预测作用更为显著。
2.王鸣华借鉴了国内外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相关理论成果,收集、整理并分析了国内外不同行业的知名创业者和草根创业者的创业案例,初步提出了创业者核心素质指标体系草案。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优化与改进,得到了新的创业者核心素质指标体系[7]。如图2-2所示。
3.程玮采用自主编制的大学生创业能力结构要素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24名企业员工进行调研,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优化前期获得的大学生创业能力结构模型,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结果验证了构建的大学生创业能力结构理论模型稳定性较好,获得的大学生创业能力结构模型由6个维度28项要素构成,模型更简洁,维度命名修正后更为合理,在界定维度内涵和要素的操作性定义的基础上初步编制了由88道题目构成的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大学生创业能力二级指标操作性定义,该指标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能力自评量表的编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8]。如表2-2所示。
图2-2 创业者核心素质指标体系
表2-2 大学生创业能力结构模型
4.庄明科等人认为由于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素质是一种内隐状态能力,难以完全用定量的研究方法进行外显表征。因此,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与质性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手段,通过结构性访谈等方法收集典型创新创业人才真实的资料,借助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类属分析,并最终从16位典型成功创业者的访谈资料中提炼他们的能力素质元素[9]。
通过研究,将影响创新创业者成功的因素分为五个维度,即个人能力、个性特质、团队因素、外部因素和其他文化因素。主要释义如下:个人能力,主要是那些随着练习或者经验积累可以得到较大提升的、后天获得的能力;个性特质,指的是与个人的人格特质相关的、较为稳定的一些行为倾向;团队因素,其他团队成员以及团队之间的成员关系、分工以及利益分配等;外部因素,是指创业团队之外的一些影响因素,如经济形式、行业发展态势和投资等;其他文化因素,与企业文化以及品牌等有关。
(1)个人能力。主要有监控能力(指个人能对应自己的目标和任务现状,对计划做出调整和改变,坚持完成既定目标的能力)、沟通能力、经验总结、学习能力、执行能力、领导力、知识技术、机会识别、信息收集、创新能力、规划能力、策划能力、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预见性的高低,这些因素均被反映与创新创业的成功与否有关。按频次排序结果是:监控能力、沟通能力、经验总结、学习和执行能力、领导力、知识技术、机会识别、信息收集和创新能力。
(2)个性特质。主要有情绪管理、坚持性、计划性、决断力、细致高效、积极乐观、服务精神、成就导向、开放性、人文关怀、真诚、责任心、精力、严格、主动性、准备充分、自信心。按频次排序结果是:情绪管理、坚持性、计划性、决断力、细致高效、积极乐观和服务精神。
(3)团队因素。主要有制度规范、团队合作、人际关系、团队建设、凝聚力、团队精神、人才培养、重视员工。按频次排序结果是:制度规范、团队合作、人际关系、团队建设、凝聚力、团队精神和人才培养。
(4)外部因素及其他文化因素。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有鼓励认可、支持帮助、政策制度、行业行情和机遇。按频次排序结果是:鼓励认可、支持帮助、政策制度、行业行情和机遇;其他文化因素可以分为企业文化和品牌知名度两项。
研究提出了创新创业人才“双创”素质模型,如图2-3所示:
图2-3 创新创业人才“双创”素质模型
个人能力与个性特质作为“双创”人才的核心素质,对他们的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团队因素和外部因素也在不同阶段影响了项目的进程,构成了“双创”人才素质模型的环境因素。其中,团队因素较容易受到个人能力和个性特质的影响,而外部因素则较为独立,主要与社会经济和各领域政策的大环境相关性较高。
5.胡海青认为从创业的过程视角看,创业是识别并调集资源或创建组织来利用机会,通过承担和化解风险最终实现价值创造的过程。相应地,创业素养首先是创业动机,包括创业使命、创业效能和创业坚守。创业使命促使创业者具有创业的打算;但这种创业打算能否真正转化为创业行为,还依赖于创业者的创业效能感。另外,创业是一种充满风险的事业,而创业坚守决定着创业者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能否坚持直到创业成功。其次也包括创业技能(创业行为的基础),即创业学习、机会识别、机会利用、关系技能(资源汲取)、组织管理(资源使用)等核心技能。在借鉴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我国创业大学生创业素养调查问卷,其中创业动机子问卷包括创业使命、创业效能感和创业坚守3个因子(子素养)、10个项目;创业技能子问卷包括创业学习、机会识别、机会利用、关系技能、组织管理技能5个因子(子素养)、21个项目[10]。
胡海青的研究表明:(1)总体上,我国创业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我国创业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和技能总体上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具体来说,在创业动机方面,我国创业大学生的创业使命感较强、创业的坚守性好,但创业效能感的水平并不高,只略高于中等水平。在创业技能方面,我国创业大学生的创业学习和组织管理技能的水平较高,而机会识别、机会利用和人际技能这三种技能的水平却不尽如人意,只处于中等的水平。(2)我国创业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在人口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创业大学生的创业效能高于女性创业大学生,而女性创业大学生的人际技能却高于男性创业大学生。低年级创业大学生的创业素养显著更低,大学三年级是创业素养发展变化的转折点或分水岭。重点大学创业大学生的创业素养显著高于普通院校,但创业坚守和组织管理技能在两类创业大学生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创业大学生的创业素养不存在显著差异。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创业大学生的创业素养显著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但创业使命与创业学习却例外,在两类创业大学生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人际技能方面,城市家庭创业大学生的表现显著优于乡镇和农村家庭的,但其他创业素养在各类家庭的创业大学生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母亲在公有制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工作的创业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均显著高于母亲务农等职业的;除创业坚守外,其他创业素养在母亲在公有制单位与私营企业工作的两类创业大学生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3)创业素养在不同创业表现的创业大学生间存在显著差异。创新型创业的创业大学生的创业素养显著好于复制型和模仿型的,创业模式的创新性水平越高,总体上其表现出越好的创业素养。成功的创业大学生的创业素养显著好于表现一般和失败的,即创业越成功者,其创业素养的水平也越高。创业组织绩效好的创业大学生的创业素养显著好于中等和差的,即创业组织的绩效越好,总体上其创业素养的水平也越高。
综上所述,针对大学生创业素养的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没有通用的创业素养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