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1 现有绿化环境存在的弊端
山村整体环境尚可,但是在绿化种植方面有所缺陷。首先整个山村大体量的乔木极少,只有村西有两颗年代较远的树木,这直接造成了景观缺乏层次的缺陷。其次山村树木与周边山林缺乏融入关系,所种树种多数是山林中所没有的。再次,树木种植连贯性不足缺乏节奏感。绿化分布如下图:
图6-1 民俗村绿化分析图(作者绘制)
从村口外的①区可以看出入村的主干道两旁都是农田缺少树木,毫无遮挡。②区的村口是最为关键的景观,除去大门应该有高大的树木来映衬村庄的古朴,并对村庄有所遮挡使游人产生神秘之感。③区是山林和堤坝的连接区域,由于堤坝是后建的所以没有更多的植被显得很突兀。④区如同①区一样,这里农田更加开阔,尤其是南侧与山坡相连景致缺乏变化,即缺少树木遮挡又无建筑物,没有景色可言。⑤区是生活区域,这里为了写生方便很少植树,缺乏幽静之感。
图6-2 民俗村大门(作者拍摄)
图6-3 通往民俗村大门的乡道(作者拍摄)
图6-4 缺乏乔木的堤坝区域(作者拍摄)
图6-5 缺少林木遮挡的山坡农田(作者拍摄)
图6-6 缺少树木显得孤单的民居建筑(作者拍摄)
6.1.1.2 环境绿化改良方案
入村道路和村口的绿化是激起游人兴趣的关键,如图所示,从045乡道到民俗村经过村民居住区农田区等,路口到小桥部分为村民居住区,已有规划,乔木花草均已齐备。由小桥到民俗村村口道路与农田接壤没有任何阻挡物,靠山麓一侧有小溪流过可不做过密集的花草种植适当留有空隙营造溪流美景,其余道路两旁应种植乔木未来形成林荫路结合花草形成曲径通幽的美景。村口大门旁应该移植中大型乔木如榆树、曲柳,营造古朴沧桑感。
图6-7 民俗村到村民居住区的路段示意图(作者绘制)
堤坝区域靠山一侧种植较高的乔木与灌木结合,中间部分种植灌木并适当留有空隙,建筑一侧延续建筑旁的白桦树加密种植,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这里的植树应该不要抢夺两湖之间的大堤坝,树木相对于大堤上的树木要矮要稀疏。这样两坝呼应从远处多角度观看都不会产生呆板平庸的感觉。
图6-8 民俗村堤坝区示意图(作者绘制)
图6-9 画面堤坝右侧的白桦树可以中间延续种植,左侧可以增加灌木的种植(作者拍摄)
图6-10 民俗村西区示意图(作者绘制)
由村内向山沟深处穿过商业区可以见到嗮谷场,场内立有破旧的篮球架,还有不大的几个干草堆,周边是空旷的农田。这里应该是娱乐活动的场所,与功能不符的场地是有些荒凉,似乎已经被遗弃很久。民俗村内的活动场所本身不多,在谷场周围种植树木和花卉,以使凄凉的环境变得活跃显得尤为重要。穿过谷场便是近年建设的较为低矮的木刻楞建筑群,建筑群的对面是更为宽阔的农田,每年秋收后和春播前这一地带与热闹的村庄和前面新建的规整建筑群形成鲜明对比,用料随意的木刻楞房屋低矮破旧面对荒凉的田野有种被遗忘的感觉,来这里写生的学生大多不愿在这里住宿。如果农田一侧的路旁种植一排灌木或低矮的花卉观赏树,小院内种植少量的乔木,院外路旁种植稍显稀疏的灌木,会为破旧的房屋带来几分难得的生机。在新建民居区附近是一岔路,向南岔出的路是通往待建的坡顶区域,这一区域是全村最荒凉的部分,又在高处,非常显眼。这个岔路口没有任何遮挡物,所以新建大院和荒凉的坡顶形成对比极不自然。这里已经是民俗村的尽头,本着首尾呼应的设计理念,此处应该种植高大的乔木和数量较多的灌木。
图6-11 民俗村绿化情况图(作者绘制)
居住区域主要是缺乏高大的乔木种植。在居住区域种植树木需要考虑风景写生的视线问题,所以树木不宜种植过多过密尤其是房前和院内。种植树种应该更多地选择水曲柳、山梨树、杏树、山里红树、李子树等适宜观赏的树种,避免松树、杨树、白桦树等枝干较直的树种。在民俗村的最北角有一处非常幽静的土房宅院,院外大门处有两颗上百年的高大古树,门前是搭建在小溪之上的圆木平桥,沿着圆滑的石块铺就的蜿蜒小路进入院门,葡萄架半遮半掩着坡上的土房,显得整个院落神秘、古朴、静怡。木桥、古树、古井、院门、葡萄架、卵石小路、土坯房、房后的高山,高低错落、层次渐进,每个层次都互有遮挡,每过一个层次都会有新的景致出现在眼前,步步惊喜、引人入胜。即便如此美丽的小院到了秋季却是另一番凋零的景色,树叶落尽小院的深邃荡然无存,混乱的枝条夹杂着单细的葡萄架、葡萄藤完全没有了夏季的景深。在色彩上,土黄的屋宇与枯黄的枝杈和干枯的玉米地,显得单调扁平缺乏变化。其主要原因是树种单一,没有落叶较晚的乔木和常绿植物,建筑上缺少重色的门斗和仓房来拉开层次。所以在改造过程中需要考虑树种的穿插种植以求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和层次变化。
图6-12 院内景色(作者拍摄)
图6-13 院落门前的木桥(作者拍摄)
图6-14 院门旁的古井与古树(作者拍摄)
图6-15 绿化最美的小院到了秋季却是另一番景色(作者拍摄)
好的植物搭配不仅会对建筑产生烘托、调和的作用,更会产生优美的意境。民俗村的建筑大多缺少这种树木烘托出的优雅意境,尤其是老景区中部农田面积较大的区域。这里,两道障子(篱笆)夹着一条小路两旁空落荒凉,篱笆内的土房孤零零的与周边毫无关联。夏天园子里种满高大的玉米和向日葵无法洞悉内部建筑,作物收割后园内缺乏层次无法构图,所以在这里写生的学生几乎没有。这里的建筑和庭院有足够的纵深空间,利用这种纵深错落有致地种植树木和作物一定会产生别有风味的农趣美景。(www.xing528.com)
图6-16 玉米地旁的小道略显单调(作者拍摄)
图6-17 缺少变化的玉米地(作者拍摄)
总之,民俗村的绿化设计应该以自然造园为根本,杜绝人工的造作简单排列,在避免对绘画视线遮挡的基础上,尽量利用乔木的高大、灌木的低矮、葡萄架的调和、农作物的衬托来营造更美更幽静的环境。
图6-18 理想的民俗村绿化布局(作者绘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