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室内设计中人的心理与行为影响

室内设计中人的心理与行为影响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尽管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一定的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而这恰恰也正是人们进行设计的基础依据。3)人际距离室内环境中的个人空间常常需要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一起进行通盘考虑。表2-5所示为人际距离和行为特征。

室内设计中人的心理与行为影响

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尽管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一定的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而这恰恰也正是人们进行设计的基础依据。

1.个人空间、领域性与人际距离

1)个人空间

公共场所中,一般人不愿意夹坐在两个陌生人中间,公园长椅上坐着的两个陌生人之间会自然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心理学家针对这一类现象,提出了“个人空间”的概念。一般认为,个人空间像一个围绕着人体的看不见的气泡,这一气泡会随着人体的移动而移动,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胀缩,是个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他人对这一空间的侵犯与干扰会引起个人的焦虑与不安。

2)领域性

对于人来说,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人在室内环境中进行各种活动时,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需的生理和心理范围与领域,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指非本人意愿、非从事活动必须参与的人与物)所打破。

3)人际距离

室内环境中的个人空间常常需要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一起进行通盘考虑。人际接触根据不同的接触对象和不同的场合,在距离上各有差异。人类学家霍尔(E.Hall)以对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并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来确定人际距离的不同层次,将其分为密切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众距离四大类。每类距离中,根据不同的行为性质再分为近区与远区。例如,在密切距离(0~450mm)中,亲密、对对方有嗅觉和辐射热感觉的距离为近区(0~150mm);可与对方接触握手的距离为远区(150~450mm)。表2-5所示为人际距离和行为特征。由于受到不同民族、宗教信仰、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人际距离的表现也会有些差异。

表2-5 人际距离和行为特征 (mm)

2.私密性与尽端趋向

如果说领域性主要讨论的是有关空间范围的问题,那么私密性更多涉及的是在相应的空间范围内人的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私密性在居住类的室内空间中要求尤为突出。

日常生活中人们会非常明显地观察到,集体宿舍里先进入宿舍的人,如果允许自己挑选床位的话,那么他们总是愿意挑选在房间尽端的床铺,而不愿意选择离门近的床铺,这可能是出于生活、就寝时能相对较少地受干扰的考虑。同样的情况也可见于餐厅中就餐者对餐桌座位的挑选(见图2-33)。

图2-33 就餐者对餐桌的选择

相对来说,人们最不愿意选择近门处及人流频繁通过处的座位。餐厅中靠墙卡座的设置,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形成受干扰较少的“尽端”,更符合客人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所以很受客人欢迎(见图2-34)。

图2-34 餐厅中的靠墙卡座

3.依托的安全感

在室内空间中活动的人们,从心理感受上来说,并不是空间越开阔、越宽广越好,人们通常在大型室内空间中更愿意靠近能让人感觉有所“依托”的物体。在火车站和地铁车站的候车厅或站台上,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在没有休息座位的情况下,人们并不是较多地停留在最容易上车的地方,而是更愿意待在柱子边上,人群相对散落地汇集在候车厅内、站台上的柱子附近,适当地与人流通道保持距离。在柱边人们感到有了“依托”,更具安全感。图2-35所示是某火车站候车厅内人们候车的位置,是根据调查实测所绘制的。

图2-35 某火车站候车厅内人们候车的位置

4.从众与趋光心理

在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会盲目跟着人群中领头的几个急速跑动的人的去向,而不管其去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当火警发生,烟雾开始弥漫时,人们无心注视标识及文字的内容,往往是更为直觉地跟着领头的几个人跑动,以致形成整个人群的流向。上述情况即属于从众心理。另外,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流动时,具有从暗处往较明亮处流动的趋向。在紧急情况时,语音的提示引导会优于文字的引导。这些心理和行为现象提示设计者在创造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时,首先要注意空间与照明等的导向,标识与文字的引导固然也很重要,但从发生紧急情况时人的心理与行为来看,对空间、照明、音响等更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5.好奇心理与室内设计(www.xing528.com)

好奇心理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状态,能够导致相应的行为,尤其是其中探索新环境的行为,对于室内设计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如果室内环境设计能够别出心裁,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则不但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而且还能加深入们对该室内环境的印象。对于商业空间来说,则有利于吸引新老顾客,同时由于探索新环境的行为可以导致人们在室内行进和停留的时间延长,因此有利于出现商场经营者所希望发生的诸如选物、购物等行为。心理学家伯利内(Berlyne)通过大量实验分析指出,不规则性、重复性、多样性、复杂性和新奇性五个因素比较容易诱发人们的好奇心理。

1)不规则性

不规则性主要是指空间布局的不规则。规则的布局使人一目了然,很容易就能了解它的全局情况,也就难以激起人们的好奇心。于是,设计师就试图用不规则的布局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一般用对结构没有影响的物体(如柜台、绿化、家具、织物等)来进行不规则的布置,以打破结构构件的规则布局,营造活泼氛围(见图2-36)。

图2-36 不规则的空间布局

2)重复性

重复性并不仅指建筑材料或装饰材料数目的增多,而且也指事物本身重复出现的次数。当事物的数目不多或出现的次数不多时,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容易一晃而过,只有事物反复出现不规则的空间布局,才容易被人注意和引起好奇,常利用大量相同的构件(如柜台、货架桌椅、照明灯具、地面铺地等)来加强吸引力

3)多样性

多样性是指形状或形体的多样性,另外也指处理方式的多种多样。加拿大多伦多伊顿购物中心(见图2-37)的室内中庭的设计就很好地体现了多样性,透明的垂直升降梯和错位分布的多部自动扶梯统一布置在巨大的椭圆形玻璃天棚下,椭圆形回廊内分布着诸多立面各异的商店,加上多种形式色彩的灯光照明,构成了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室内形象,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好奇心,从而引起人们浓厚的观光兴趣。这些细部手法丰富和完善了室内形象,在考虑人们购物的同时,也考虑了人在其中的休息交往。

图2-37 加拿大多伦多伊顿购物中心

4)复杂性

运用事物的复杂性来增加人们的好奇心理是设计的一种常见手法。特别是进入后工业社会以后,人们对于千篇一律、缺少人情味的大量机器生产的产品日益感到厌倦和不满,希望设计师们能创造出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空间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要。

5)新奇性

新奇性是指新颖奇特、出人意料、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在室内设计中,为了达到新奇性的效果,常常运用以下三种表现手法:

(1)室内环境的整个空间造型或空间效果与众不同;

(2)把一些日常事务的尺寸放大或缩小,使人觉得新鲜好奇;

(3)运用一些形状比较奇特新颖的雕塑、装饰品、图像和景物等来诱发人们的好奇心理。

除了以上所说的五个因素外,诸如光线、照明、镜面、特殊装饰材料甚至特有的声音和气味等,也常常被用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理。

6.空间形状给人的心理感受

室内空间的形状多种多样,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表2-6所示的不同的空间几何形状,通过视觉常常会给人们心理上带来不同的感受,设计时可以根据特定的要求加以选择运用。

表2-6 室内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